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5 20:32:57欧阳慧
山西农经 2020年24期
关键词:村支书贫困县贫困村

□欧阳慧,崔 翠

(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苏 南京 210097;2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壮大集体经济。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扶持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也指出扶贫要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保障农民收入[1]。

历史证明,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的重要经济支撑,还是物质生产能力和精神文化同步提升的生产方式,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生产力。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经济应成为农村生产方式的主体,这是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主义因素的需要,也是消除贫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乡村振兴蓄势待发,已然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新战场,迫切需要找出集体经济增长的路径。借助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仍存在较大问题,总体表现为来源单调、利用效率低、结构单一等问题。同时,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缺乏动力环境、制度体系和经济运作能力。需要让村委会积极参与农村经营与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相关学者已经从多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赵意焕(2019)[1]将集体经济划分为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联产承包和土地流转4个阶段,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应该以传统集体经济强村为典范,在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下逐步壮大。

总体上,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逐步增长的态势。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被认为是助推贫困脱困、保障脱贫稳定和确保兜底落实的重要路径[2-4]。但是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仍然薄弱,尤其是贫困县村集体经济严重不足[5]。尽管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扶贫要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保障农民收入。但近几年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找到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途径[6]。也有学者从制度改革、财政政策等方面对提升村集体经济作了大量分析,贫困县也从实践上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作了很多有益探索,但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都依赖于上级财政支持,缺乏主动获取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方法。

基于此,以调查的贫困县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主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从而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中如何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1 贫困县村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与问题

1.1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现状

借助湖北省、安徽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课题组共评估了181个村,涉及贫困村114个、非贫困村67个。课题组采用1对1访谈模式,访谈对象为被抽查村的村支书和该村所在乡镇的乡镇书记,两级访谈的内容基本一致,目的是让乡镇书记访谈与村支书访谈结果相互应证,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由调查数据可知,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5.4万元,最高达45.0万元,最低的也有5万元;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6.2万元,最高达42.1元,最低为0元,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远高于非贫困村[7]。

1.2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现状

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县级财政资金拨付给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建成后贫困村将扶贫车间出租给他人使用以获取租金或自营生产获取经营性收入,其中以出租扶贫车间获取租金的方式占比达90.5%,自我经营方式不足10%。②县级财政资金为贫困村投入到定点企业,让贫困村从企业中直接获取分红。③定点帮扶单位投入项目扶持资金,为村集体建设扶贫车间,让村集体对外租赁获取收入,或者投入到企业,让村集体享受分红。④光伏投资国家补贴收益,投资资金也主要来源于财政、帮扶单位。

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县级财政资金(近两年)支持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将资金投入企业,让非贫困村获取分红。②集体资产,如老村部出租等。③近几年,县财政也开始统一安排资金建设光伏,让村集体获取国家补贴[8]。

1.3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使用现状

在访谈中,当问及村支书关于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使用时,其答案有如下。①主要收入是帮助贫困家庭,尤其是光伏收入的70%全部发放给贫困户,相当于过账收入。②用于村内基础设施部分受损修补、文娱设施维修等。③临时性慰问、补助等。所有集体经济收入均存放于乡镇财政账户,村部使用需要先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9-10]。

1.4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现状

从访谈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由以下两项组成。①租金收入。大约占集体经济收入的60%。②分红收入。主要来源于光伏分红与财政资金注入企业后所获得的分红,大约占30%。两项共计达到90%以上。访谈中也发现,所获得的分红与租金实际均为财政资金的6%~8%,最高的仅为10%,光伏投资收益仅为6%~8%。

2 贫困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调、利用效率低、结构单一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概括为3方面。

2.1 缺乏创造集体经济收入的动力环境

调研发现,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但是现有的村委会成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近50岁,年龄大的超过65岁),文化水平较低(以初高中为主,部分村支书为小学文化),没有运用现代科技基本技术(计算机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进行农村事务管理,使得村内的各项工作不能合理、有序、规范进行,甚至无法确保扶贫手册信息的准确规范性。由于不会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导致工作量增加,村干部忙于应付各项事务,如扶贫手册信息的反复填写、农户家庭信息的反复校核、农村家庭各项事务的处置与安排等,无暇顾及其他事务,没有时间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进行指导,缺乏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动力[11-13]。

2.2 缺乏创造集体经济的制度体系

对于村干部而言,完成好上级政府赋予的任务,确保各项检查顺利通过是最高要求,在脱贫攻坚方面完全处于被动执行的状态。尽管县乡派驻了扶贫干部,但因为他们不是乡村的直接管理者,在乡村发展中缺乏话语权和责任意识,且参与乡村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部分干部没有深入乡村了解基层情况,因而也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思路。整体上来看,村集体经济收入完全依赖于上级部门的支持,甚至有些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在国家政策要求下由各级财政统筹解决。为了确保资金正常运行且能带来较稳定的收入,所有资金除投入到相对稳定的光伏外,全部由县财政直接投入到大型产业进行分红或是建立扶贫车间收取租金。

2.3 缺乏经济运作能力

受文化水平较低和对市场不了解的影响,乡村干部普遍只是履行具体的事务,对如何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思考。尽管有的村每年有30万~40万元的村集体资金闲置,但没有将其投入到经营性产业中,也没有将资金用于帮助农村经济组织扩大再生产,不能获取相应的集体经济收入[14]。

3 贫困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策略

3.1 打造能人村委会,营造能人参与集体经济收入的组织环境

农村发展村委会是关键,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村委会引导全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农村、留农村、服务农村,最重要的是打造一个能吸引农村人才的环境。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打造。

3.1.1 村支书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确保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关键,但其中最关键的是村支书。大量事实证明,只有打造能人干部,尤其是能人村支书,才能带动村集体发展。因此,建立村支书优选机制、薪酬制度、责任体系至关重要。只有让更多愿意到农村发展且有能力引领全村发展的能人担任村支书,才能让农村快速发展[15-16]。

3.1.2 能人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好的村支书是农村发展的第一步,而通过村支书可以留住或培育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能人,建立不同产业,成立多级专业合作社,实现村支书主导—能人带动—社员合作的发展模式。

3.1.3 村民是乡村发展的潜源

目前农村主要是留守妇女和老人,留守妇女主要照看孩子,老人为弱劳动力。要想促进农村发展,就要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尽管我国很多贫困村通过建立服装加工厂和菌菇种植等较好地迎合了农村目前的劳动力特点,也让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贫困村的产业基本相同,难以让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村集体组织,让能人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发展计划,促进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也可以通过“村委会能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获得相应的集体经济收入[17]。

3.2 设计协同发展体系,为能人创造环境

农村发展需要能人参与,但能人是否愿意参与,取决于农村是否有能人发挥才能的基础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2.1 规划环境

农村要想发展,首先需要进行规划,从内部结构、外部环境、村域特色等方面制订具有村域发展特色的规划;要从宏观理念、土地利用功能、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制订战略规划,“筑巢”引能人。

利用MC模拟和近似取值这两种电子能谱取值方法,模拟相同条件下的SGEMP电磁场波形,对比分析电子能谱近似取值方法带来的偏差。SGEMP模拟选用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PIC 程序UNIPIC[7-9],该软件采用粒子共形的电子发射技术及电磁场共形推进算法[10-11]。

3.2.2 产业环境

从农村的基础、特色出发,以资源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优势地区为参照,提出符合村域发展实际的产业规划,落实产业用地、资金渠道或路径,形成长短结合的发展路径[18]。

3.2.3 市场环境

在打造产业产品发展的市场环境中,村委会不仅要解决产品的生产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农户可以进行生产,但难以解决销售问题,村委会可以通过互相网等进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在基础环境建设过程中,村委会应利用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空间发展规划,促进政府上下级信息传递,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在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3 构建品质规则,营造能人参与集体发展的制度环境

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尤其重要,主要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

产业支持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没有好的产业,“三农”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产业培育制度,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引入、孵化、维护与提升制度,让产业健康成长。

3.3.2 经济激励制度

要构建经济激励制度,通过经济激励,让村委会干部愿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促进产业发展。

3.3.3 品质保障制度

农产品要想发展,关键在于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建立科学的品质保障与奖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质量的绿色化、加工产品品质的标准化和销售产品价格的订单化。村干部要参与产业培育的全过程,从而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有序增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19]。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增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来源单一、利用效率低、结构单一等。②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创造集体经济收入的动力环境、缺乏创造集体经济的制度体系、缺乏经济运作能力等。③提高村干部参与农村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从而使更多能人愿意到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村支书贫困县贫困村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村支书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村支书
心声歌刊(2020年1期)2020-04-21 09:25:04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