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
——以沂蒙精神的传承创新为例

2020-02-25 16:08孙昕光孙秋英孙文倩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沂蒙红色育人

孙昕光,孙秋英,孙文倩

(1.山东师范大学 文科学报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014;2.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新时代形势下,我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越来越突出地显示出来。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切实做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继续采用以往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更要重视从多维视阈创造性地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下面试以沂蒙精神为例,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路径来作具体探讨。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创新,任何事物都只能重复过去的模式,停滞不前。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更好地得到发展,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而需要重视和加强创新性研究。这在当下显得越来越加必要。

(一)创新性研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和要求。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宝贵人才和年轻力量,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因而,如何激发他们的时代自豪感、荣誉感,培养他们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鼓励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的理想抱负,不仅仅是为个人成才而努力,而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为每个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而要能够做到这些,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新特征。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敢于直面时代课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由社会腐败现象带来的诚信缺失、贫富差距的扩大引起的阶层分化、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导致的社会冲突、人与自然失衡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等,加之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地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各种思想言论的交锋、各种文化理念的冲突、各种价值观念的争辩往往表现较为激烈,也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混乱。如何认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正确看待不满意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正需要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二)创新性研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赢得学生欢迎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所接受,收到好的效果。而要做到这样,就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既有着以往大学生所具有的普遍共性,也有其自身所独具的个性特点。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裕,他们更加看重生活质量,注重生活享受,而吃苦拼搏精神会弱于那些艰苦年代的学生或贫困家庭的学生。但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性特点,并不能说明本质上的优劣。如果教师仍一味用吃苦耐劳的理念去要求学生,势必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结合大学生的实际,以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以诚相待地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传统方法所采用的教训命令式的灌输、耳提面命式的唠叨,这不但不会收到理想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遭到学生的排斥。一个人在现实中往往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局限,但其发展能量和潜力却是无限的。好的教师,不是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起学生自身的能量和潜力,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如果说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灌输、讲理、训导式的,那么创新的教育方法则更应强调交流、激励、身教、感化、引导等。

(三)创新性研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是要重视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而要更好地发挥这种育人功能,应加强创新性研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新时代的高校育人有其新特点和新要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2]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社会人才,这种人才不但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钻研精神等,而且要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操守、集体观念、民族大义、社会担当、人文精神等。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应当成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时代新人的重要场所,它不应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同时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思想等修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用古人所言就是,既要“授业”“解惑”,又要“传道”。这里我们所传的“道”,便是新时代的育人之道,也可以说是时代新人的做人之道。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归根到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如何能够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掌握现代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是局限于个人奋斗、个人致富的小圈子,而是具有民族和社会观念、具有时代责任感,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诞生和逐步发展成熟的革命文化,也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创新,让革命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可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

(一)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现实,突出时代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育,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3]从这方面来说,红色文化能够让大学生在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感性认知和具体了解中,更好地认识中国国情,树立民族自信,增强献身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它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00后”的年轻人,他们更喜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而对过去、对历史知识则较少感兴趣,对红色文化往往了解不多。根据有关高校问卷调查统计,有66.2%的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不知道红色文化的含义;有63%的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由于红色文化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遥远,无法体会,甚至觉得红色文化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34%的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毫无意义,甚至有些无聊。[4]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革命传统教育的薄弱,同时也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教育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二)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红色文化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发展的现代优秀文化。其中,不忘初心的革命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的精神之魂。它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继承发挥的重要精神,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5]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追求怎样的奋斗目标?这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及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等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大学的环境熏陶与教育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大学生,如果他过分迷恋于个人享受和对金钱追求,那就会以金钱和物质作为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在很多时候往往就很难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而红色文化教育在这方面则会起到特殊的濡化和影响作用。

(三)红色文化是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特别重视来自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的影响,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弘扬正气、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持正确方向,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实践成果、体现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奋斗精神的红色文化,无疑是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对大学生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资源。

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新时代表现出新的特点。各种西方意识形态的言论以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攻击、“污蔑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手法也越来越隐蔽化。这些人不论以什么面目、什么方式出现,万变不离其宗,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和国家的历史”[6],甚至通过影像、网络、朋友圈等多种传播渠道诋毁领导形象,丑化英雄人物,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采取历史虚无化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那段已成遥远过去的历史大都缺乏了解,很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言论的蛊惑。而引导大学生免受各种思想蛊惑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接受红色文化,热爱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的濡染中具体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在众声喧哗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都是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因此,两者有其内在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沂蒙精神为例探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将会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丰富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突破传统模式,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尤其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7]。同样,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将其纳入专业领域,作为专业知识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交流、研究探讨,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例如,我们固然可以通过理论上的阐释概括,让学生认识到,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是千万沂蒙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8]。但是,如果能够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在中文专业的课堂上结合吴强的小说《红日》、刘知侠的小说《红嫂》、李存葆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等作品赏析,在历史专业的课堂上结合赵冬苓的历史小说《沂蒙》、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的78集大型口述沂蒙抗战历史纪录片《沂蒙抗战》等作品赏析,在艺术专业课堂上结合红色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芭蕾舞剧《沂蒙颂》、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作品赏析,那么就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思想认识也会更加深入。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动魅力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是最贴近大学生活、最为大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娱乐活动方式,也是融合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读书交流、影视评论、书画创作、音乐欣赏、文艺演出以及摄影、雕刻、舞蹈、健美、旅游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美育,寓红色文化传承于美育,在美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陶冶情操,增强美丑的分辨能力,自我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心灵美、行为美的新人。”[9]例如,临沂大学立足区域地理和人文优势,实施沂蒙精神育人工程,在大学校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亲身参与,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到沂蒙精神的魅力,收到良好的效果。[10]因此,校园文化是倡导沂蒙精神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一定是稳定、渐进和有效的。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并在社会中得到锻炼成长的过程。同时,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红色文化,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意义。例如,组织大学生到临沂地区开展支教、实习、采风、写生、参观、义工、慈善公益等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又能更真实地体验到沂蒙精神的巨大感召力。沂蒙老区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快、商城国际化水平之高、区域经济发展之迅速,无疑会使亲临其境的大学生们对沂蒙精神产生全新的认识。沂蒙精神不仅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而且又体现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它“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催生新时期山东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11]。

(四)将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的广泛传播,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特色

在现代网络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对人们影响广泛的重要传播渠道。因而,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现代化渠道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特色。例如对沂蒙精神的弘扬,便可通过微信转发“红段子”、微博交流“红信息”、抖音演唱“红歌曲”、公众号讲述“红色故事”、视频收看“红色影视剧”等新媒体形式。甚至有学者设想,利用影视媒体自身已经打造的品牌影响力,将《红日》中的英雄人物石东根、沈振新等角色安排到游戏中,玩家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占孟良崮,在游戏中体验红色革命时期的激情。[12]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据有关资料报道,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1年开始就建立了“红色微博”,数年时间粉丝多达57万余人。[13]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不仅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需要,而且有效地挤压了低俗信息的生存空间,有助于防范各种消极负面亚文化因素的干扰,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沂蒙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