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峰,刘锦瑞,贾翠棉,刘 伟,杜 峰,张向丽
(1.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 衡水业务部,河北 衡水 053000;2.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1]。我国目前有各类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检测实验室”)超过3 万家,其中经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超过8 000 家[2],做好这类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对于该行业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检测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出台了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大部分还不系统、不全面,只是针对一些比较容易发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3-4]。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从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下检测实验室所需要的各方面安全管理制度的指定原则和主要内容。
许多检测实验室出台了安全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大多针对实验室的主要风险源,这对于实验室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些规定和办法也存在以下缺点:
(1)没有做到系统化。目前的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5]、试剂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都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某一方面的规定,缺乏从纲领到实施细则到执行记录的完整体系和操作程序。这样就会影响安全措施执行的效力。
(2)没有做到全面化。目前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涉及消防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及财物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实验室安全制度大多只关注消防安全,没有涉及实验室的所有安全风险[6],这样会存在安全死角,留下安全隐患。
(3)缺乏对执行效果的有效评价。目前,大多数检测实验室没有建立安全制度执行效果的有效评价体系,这导致了无法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水平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在目前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相比,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回溯性的特点。
(1)系统性。它是覆盖检测实验室管理各方面的体系,包含人员体系、安全制度、操作规范、执行记录、配套资金、硬件建设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套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全过程体系,而不只是某一方面的规章制度。
(2)全面性。检测实验室安全体系的目的在于将实验室的全部人员、所有重要设备和安全设施、全部安全风险点纳入管理和监控,以杜绝安全事故,提高检测实验室整体安全水平。
(3)回溯性。在安全体系的执行过程中,其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法规或制度依据,有记录可查,有人员负责,发生安全事故后可追溯责任。
实验室安全是影响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也是实验质量的保证,因此两个管理体系存在密切的联系。
在效力上,二者均是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同等效力,当在执行时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应该秉承安全为本的原则,由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和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协商解决。
在架构上,二者均是为了实现对实验室人员,设备等管理,两个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检测实验室人员在两个体系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所以两个体系对管理细节的要求也不相同。
在内容上,二者在内容及程序上须彼此协调,制定体系时应避免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况。在文件管理方面,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共同使用一套统一的文件管理体系,避免两套文件系统重复运行。
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系统主要由安全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记录文件组成。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其规定了主要的安全制度和实施方案,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对制度的原则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安全人员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很多单位实施的安全责任人制度,强调了安全责任人对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领导地位。但忽略了实验室其他人员对安全的责任。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需要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负责。 具体来讲,其规定了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和各级安全负责人以及普通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范围。检测实验室人员在安全管理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总体安全情况负责;各级安全负责人对本领域或本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负责;普通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安全情况负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了违反安全规定,各级责任人、工作人员以及监督员等应受到的处罚,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当事人要承担违规责任和事故责任。
(2)检测实验室安全风险点评估制度。安全风险点指的是,可能或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关键节点。安全风险点有可消除和可预防的特点。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查找和评估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点,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需要建立安全风险点评估制度,规定安全风险点的查找、评估及方法。安全风险点评估制度的内容还包括:风险点的风险等级评定、危害程度评估及风险点评估的周期等内容。
(3)检测实验室安全风险预防制度。预防措施是预防检测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或安全危害的措施。也是实验室在安全损失发生前所采取的避免危害或损失的方法。预防措施的作用对象是实验室已经排查到的风险点。为了达到杜绝安全事故的目标,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已知的风险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以制度、操作规范的形式在体系中予以明确。实验室安全风险预防制度需要详细制定各种风险点的预防措施,同时还要对预防措施的执行进行详细规定,以及预防措施执行的记录情况。
(4)检测实验室安全预防措施评估制度。对安全风险点制定的预防措施,需要经过有效性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检测实验室需要制定评价预防措施的制度。评价预防措施的具体方法包括:引用目前的法规或标准,证明预防措施的合理性;引用来源可靠的文献或报告数据证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检测实验室安全会议制度。检测实验室安全会议主要包括安全总结会和安全评审会。安全总结会为一个周期内对实验室安全情况的总结,由安全负责人召开。需要总结的内容包括:本周期内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及安全责任,以及本周期内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判定实验室是否达到了安全目标。安全评审会是指上级部门或第三方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的考核和评审,以考查实验室在安全方面是否达到了上级或外界的要求。在会议前,评审方应对本周期内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从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体系、事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核实。实验室安全会议制度应该规定实验室安全会议召开的频次、内容和召开形式。
(6)检测实验室安全顾问制度。很多实验室在检验技术方面都有很强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但在安全领域并没有很多的技术积累,这就很难保证实验室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技术规范的合理性。因此检测实验室需要引入安全顾问,或建立安全技术咨询制度。安全顾问的责任是对实验室提出技术建议、接受咨询、保证实验室采取的安全措施及法规的正确和合理性。检测实验室安全顾问,对于保证实验室安全决策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顾问制度应明确顾问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与实验室负责人的关系,以及当顾问的意见与实验室决策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解决。
(7) 检测实验室安全监督制度。检测实验室应配备监督人员监督实验室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日常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及问题。监督员的主要责任是排查安全问题、查找安全隐患。实验室监督制度应明确监督的规模、效果以及评价监督效果的方法。安全监督制度还应规定实验室监督人员的职责、监督员与安全负责人的关系,即实验室最高安全负责人是否接受监督。
(8)检测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程序应规定安全检查的执行人员、主要内容以及安全检查的频次和周期。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应该主要针对预防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9)检测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迅速、有效处置突发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其内容还应包括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抢救措施。
(10)检测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应尽可能从实际出发,贴近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和安全需求[7]。安全培训制度须规定实验室安全培训的内容、形式、频次及考核方式。
安全操作规程的效力在安全管理制度之下,其规定了实验室具体的安全工作的处理方法和措施,是实验室日常安全工作的依据。其主要作用是覆盖实验室的安全风险点,起到预防措施的作用。检测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范,现将安全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分类简要介绍如下:
(1)检测实验室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设备的管理及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尤其对容易产生安全风险的设备操作和维护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对容易发生消防危险的燃烧测试类设备、容易引发操作人员烫伤或物理伤害的加热或液压类设备、有辐射危害的设备[7]、压力容器设备等的操作和维护需要详细制定其安全操作规程。
(2)检测实验室场所安全使用规程。实验室场所安全使用规程规定了实验室内的安全纪律,主要包括实验室的人员准入制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对于恒温恒湿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室外检测实验室、燃烧实验室、有害物质检测实验室等特殊实验室需要制定特殊的使用规程。
(3)检测实验室易耗品安全管理规程。对实验室的耗材、试剂、危险品等入库、保存、领用、使用、过期处理等涉及的安全问题须制定明确规定[8]。尤其对强腐蚀型试剂、剧毒物质、危险品的保存要进行详细规定。
(4)检测实验室消防管理规程。该规程应规定实验室场所及重点设施建设的安全等级、安全标准、防火等级及需要参照的法规等内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安全设施、消防设施也需要按照该规程的要求进行配备。
(5)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该规程强调检测实验室应确保实验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程序,避免实验室感染[9-10]和有害生物扩散[11],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
(6)检测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规程。实验室周边的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首先要确认周边环境不会对实验室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实验室也不应该对周边环境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该规程应该规定评估环境影响的方法,同时要评估实验室是否对周边的环境安全造成了影响,尤其要制定实验室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12-13],避免实验室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7)检测实验室样品安全管理规程。规定实验室样品的传递程序以及接收、保存、处置等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尤其须规定在具有生化或辐射危险的检测样品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对检测完毕的残余样品应该及时处置,实验室应该规定检测残余样品的分类和处置原则。
(8)检测实验室档案管理规程。检测实验室要规定文件、档案、报告、记录等纸质材料的安全管理程序和制度,注意上述物品的妥善保管,严防丢失和损坏,尤其注意防止信息泄露。
(9)检测实验室软件安全管理规程。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对电子传输数据和电子终端越发依赖,保证其安全性也越发重要。因此,检测实验室要对其电子数据、用户信息、数字化实验室系统及其运行的计算机及移动数据终端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程序和规章制度。
(10)检测实验室财务和采购安全管理规程。财务安全是一个单位安全的重要方面,检测实验室应该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安全,尤其应该在设备及易耗品采购、实验室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定,明确工程建设招标流程、所采购物品的安全等级和供应商资质,以防止采购不符合安全等级的物品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检测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距离全面管控风险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我国安全生产要求。因此检测实验室需要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加强探索与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