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福建版“二元制”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25 15:34丁长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主体

丁长峰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0.前言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为了打造适合本区域实际的现代学徒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文件政策,以期增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福建省教育厅结合当前行业、企业用人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尝试,根据企业在职员工培养培训的新要求,联合四个部门试点实施“校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福建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经过几年的有益探索,福建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福建版“二元制”的内涵

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对象有两种,一是在校生,二是企业员工。福建版“二元制”是针对企业员工作为培养对象的一种特有的现代学徒制表现形式,这种学徒制培养对象是录取前与企业签订六个月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传统学徒制培养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因此,这种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就是通过教与学使学徒(学生)获得企业某一岗位准入的“职业资格”,主要是由师傅(教师)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帮、带、学等培养学徒(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即对企业真实的某一工作岗位提供“全面解决任务”的方案,并获得实践知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据此,为了践行这一内涵,早在2012 年,福建省就启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依托院校和企业实际,探索实施“招工招生一体化”校企二元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构建培养主体“二元”,即企业和学校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体,校企双方必须协同推进;二是身份“二元”即参加试点学习的对象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学校的学生,具有二重身份;三是教学“二元”即教学过程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实施教学;四是管理“二元”即在学制范围内,学徒(学员)既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又要接受学校的管理;五是评价“二元”即培养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现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六是证书“二元”即既要体现国民教育系列又要体现职业资格能力水平;七是学制“二元”即既要考虑学徒(学生)的工作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学徒(学生)学习实际需要。通过这七个“二元”的实施,逐步构建以行业(企业)和学校对学徒(学生)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和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现有资源实现共建共管共用为主要特征的,以全面提升学徒(学生)岗位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现代学徒制与福建版“二元制”的区别

福建版“二元制”是由现代学徒制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之间的关系,福建版“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存在以下区别:

2.1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主体不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是在校学生,更多的是体现在“订单班”的形式,因此,这种方案主要体现了学校的意志,缺乏企业的意志,使得企业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无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无法实现“一企一案”的特色化育人道路。 而福建版“二元制”培养的对象是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即非校办企业、非隶属关系企业、非接受行政干预企业之外的有意愿或需求且有能力参与二元制办学的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开展“二元制”办学,确保“一企一案”的实现,即每个参与“二元制”培养的企业,其与学校共同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独一无二的,是根据单个企业的实际,制定符合单个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这个界定是基于不同企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法与步骤, 企业调研分类与内容,调研结果对培养目标、岗位设置、课程体系与校/企本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办学等具体内容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问题,从企业的“需求端”入手,加大了企业的参与感,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更加有效推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学员)就业和创业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吻合。

2.2 人才培养的主体不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虽然都体现校企双主体培养, 但是由于学习地点的差异,企业的主体意识不强,校企双主体培养的主动性存在差异,导致培养主体实际上仅有院校,企业只是在某一些关键环节上参与,培养形式上更像是企业的“订单班”。 而福建版“二元制”培养的地点主要在企业,是一边上班一边学习,校企培养能充分体现校企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双主体。 培养地点的变更使得企业的主体性更强,参与感和责任感更强。 并且福建版“二元制”实施的校企双轨导学共育人才,学校一轨是指学校教育的实施者,它涵盖了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校企对接管理者等;企业一轨是指企业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它涵盖了企业师傅、人力资源管理者、岗位班组长等。 这种校企共育有效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基本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日常教学管理和学徒(学生)专业素养双重引导的教育问题。

2.3 管理侧重有所不同

由于现代学徒制学习地点的差异,导致校企在管理上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以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学校;以企业员工作为培养对象,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要保证教学质量,做到有效管理学徒(学员),防止放羊式的教学和管理,充分体现学徒(学员)既要接受企业管理,又要接受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必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党团组织建到企业班组上,与企业共建联合党团支部、联合工会等,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开展岗位比学赶帮超等相关专业活动及其他文娱活动,在活动的载体中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也有效解决了现代学徒制中党团工会组织脱节的问题。

2.4 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同

现代学徒制学业评价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现代学徒制学业评价一般的只体现教育的一方,较少体现校企“二元”共同评价。而福建版“二元制”就彻底颠覆院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 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上,要构建一个基于“二元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种质量体系的核心就是“岗位理论转化应用能力”的质量观。在二元制视域下,学校和行业企业要一起制定并共同关注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养成, 还要关注作为学徒身份岗位工作能力、协调能力、技术应用的转化能力等,还要关注作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因此,需要创建一整套“二元制”学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推动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实施“二元制”存在的问题

3.1 校企办学主体意识分离

高职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1],在二元制背景下,学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两个主体,其目的是有区别的,学校除了培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岗位技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相近岗位及拓展岗位专业技能;企业培养学徒的目的相对简单,主要考虑学徒所承担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高职教育要提供学生相关的技能培养, 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实需要来开设专业,并确定其工作标准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但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企业主要考虑生产效益,当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与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成正比, 而且看不到潜在的、长远的效益时,就会人为的减少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 因此,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被动提供浅层次的合作,导致企业办学主体意识不强。

3.2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过程企业主体性不强

在实施“二元制”专业试点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核心,一个企业一种方案的确定,必须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方案。 而企业更多地是考虑到生产的用工问题,少部分考虑激励机制问题。导致理论与实际内容分析不全面,制定出来的方案存在偏差,结果不够理想,人才定位与企业需求不吻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企业天然的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与之没有过多的关系,企业还未养成人才培养的意识,况且对教育体系的具体操作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往往是做一个“甩手掌柜”,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推给学校,使得“二元制”中,企业主体无法保证。 因此,要更强调企业主体, 让企业的负责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积极参与,调动企业可以运用的资源,包括企业机器设备及新技术的利用、企业师资的使用等。

3.3 校企联合管理过程易偏差

在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办学地点不在学校,多数属于异地办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按照学习或实训场所进行属地化管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出现冲突时,企业更多的是关注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结果,学校也无法按照制度严格执行教学管理,或多或少的依从企业的情况降低要求执行管理。因此,容易出现管理无序现象,导致校企教学管理共同育人不全面。此外,在德育教育方面,企业由于只关注经济结果,为了保证“效益”最大化,使得在公共课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确保公共课课程的质量。

3.4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易极端

“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容易出现极端现象,要么降低评价标准,搞放羊式的简单考核;要么标准提高,搞搞高大上的考核。这样导致日常教学管理和学员(学生)专业素养评价主体单一,导致教学过程与工作效果的评价脱节,平时学习与教学终结评价脱节,学校教学评价和企业师傅评价脱节,无法实现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

4.促进“二元制”良性发展的实施路径

4.1 调动企业主体办学的积极性

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联合招生之前,首先要成立“二元制”专业试点领导小组,创建校企共同宣传、共同审核招生,共同录取管理制度,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学徒(学生)入学以后,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办学主体积极性,按照校企共同教学,共同管理的原则,成立校企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和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共建校企联合党团支部、联合工会组织等组织,让学徒(学生)自己既有“婆家”,又有“娘家”,时刻都可以感受到“婆家”的生产管理的态度,“娘家”教与学的关心。 这样就可以让学徒(学生)安心工作,又可以让学徒(学生)安心学习。 三年的学制也是三年的合同,学徒(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 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及员工频繁跳槽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解决了员工学习晋升的需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这样,让企业看到了“二元制”联合办学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进一步唤醒了企业办学主体意识的觉醒,有效调动企业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4.2 制定并实施“一企一案”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二元制”试点专业的内涵、路径与模式,对企业和学校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和系统育人体系构建。 因此,必须了解企业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态度、员工的意愿、企业规章制度及文化、企业师傅队伍、企业实训教学设备、企业未来发展的愿景等,这些条件构成了“一企一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 因此,为了顺利执行 “二元制”试点专业,真正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制定设计“一企一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企业条件差异化的实际,碰到意见不一致时,要及时甚至多次和企业具体执行的部负责门及领导进行沟通交流,最大限度的实现一个企业设计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即“一企一案”的方法。

4.3 全面推行线上线下交叉教学

实施“二元制”试点,最大的难点就是课堂集中教学的组织。 由于学徒(学生)岗位的分散性,涉及到上班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整合问题,尤其是遇到生产旺季,要集中教学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全面整合资源,推行线上线下开展灵活的教与学活动。在生产淡季,及时利用学徒(学生)的空闲时间组织集中教学与辅导。 在生产旺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在线课程、资源库等开展线上学习;通过微信和QQ 等即时通讯的手段开展线上教学与答疑,保证“二元制”教学任务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完成,确保教育质量。

4.4 实施“校企双轨导学”共育人才

由于学徒(学生)的年龄、家庭结构、学历层次等差异性问题,造成了管理难度加大。 以往,校企双方既要依托专业教学委员会、校企联合党团支部、企业工会、企业人力资源部等组织,又要依托企业师傅、企业人力资源干部、学校专业教师、班主任等导师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和学徒(学生)专业素养引导教育,难免出现育人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的情况。 因此,建立、健全二元制校企合作组织,对学徒(学生)进行垂直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双轨导学”的校企共同育人目的。

4.5 构建校企“二元”学业绩效指标体系

按照校企“二元”评价,系统联动的方法,创建既重视形成性考核又重视终结性考核为一体的学业绩效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办学等问题进行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实施全方位的考核评价。 为了防止学徒(学生)厚此薄彼,企业和学校双方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各占50 分值,可以规定任何一方对学徒(学生)单科成绩的评价,如果没有达到30 分值就判定该科不合格。

4.6 构建校企“二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为保证“二元制”校企共同育人质量,必须构建校企“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实现双主体质量监控,两个主体分工不同但又相互交叉,互相统一。 以学校为主体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教材是否符合教学,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进行监控评估;而以企业为主体的质量监控,主要对学徒(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或者是行业从业资格,职业技能水平等方向进行监控评估。 企业从学徒(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来反馈到学校从而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 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企业对实践环节进行针对设计, 学校与企业的监控同时进行有互相交叉,及时反馈。 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起监控,在人才培养的目的上是互相统一的。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体两翼”,二者形成“共同目标、共同平台、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井字结构[2]。通过构建校企“二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保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结束语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专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2016 年,福建省率先尝试向企业在职员工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启了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企业和学校自身发展局限,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学徒(学生)的中途流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力不顺、院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的契合度等问题,制约了试点工作的推进。 因此,推行校企合作的福建版“二元制”现代学徒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采用培育典型、示范引领、行业带动等方式,促进福建版“二元制”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主体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