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0-02-25 13:52杨海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符号红色基因

杨海霞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和肯定了文化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定信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但当前红色文化内化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这些挑战并探索红色文化内化的有效路径,对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挥教育感化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界定历有争议,主要争议点是红色文化的时间边界、空间边界和内容构成。[2]这些边界是红色文化研究的基础,边界不清导致研究乱象丛生。厘清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理解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科学界定红色文化的内涵应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领导者、指导思想、理想目标和践行主体。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倡导的文化。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少仁人志士立志拯救国难,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爱国主义运动一定程度上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所打击,但都没有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在这内忧外患的历史域境里,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并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发展而向前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入,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不可能有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成。在中国当时的历史域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民美好期待的理论,是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指路明灯和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习近平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3]

红色文化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文化。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时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但是工人却更加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背景以及当时欧洲各国社会现实基础上,探索出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纲领,至今一直未变。

红色文化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文化。“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质。”[5]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人民始终是践行主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中国人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积极奔赴战场,前赴后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一直奋斗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上。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无人可以小觑,这跟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勤劳肯干是分不开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6],是红色文化的开创者和守护人,也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目标,以人民为主体,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开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影响人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样式的抽象总和。由此,学术界的一些争议便迎刃而解,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的关系日益明朗,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长期目标指向一致,即实现共产主义。区别主要是它们创建的历史阶段不一样,革命文化创建于革命战争阶段,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红色文化包含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却不止于此,它还在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继续延伸。

二、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

当前红色文化热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红色文化学界研究数量激增、红色旅游产业链不断延展、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更加多元。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热对人们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政府推动红色文化建构的真正核心目的,即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红色文化内化遭遇到一些困境,全面认识这些困境并建构有效的红色文化内化机制,对红色文化教育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本体论困境:红色文化的学理论证不够完善

红色文化研究视角不够全面。纵观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有如下视角:一是红色文化政治合法性视角,二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视角,三是红色基因传承视角。当前研究主要论证了红色文化对现代人的思维规制和日常行为规范有正面引导作用,对红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有积极推动作用,对红色基因传承有规范指引作用。笔者认为红色文化的学理论证还需要从比较学的视角将中国红色文化与国内外其它文化、将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经验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红色文化的优越性和历史必然性。

红色文化研究问题不够深入。纵观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学界应该客观阐述,正面回应。正确认识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关系,科学分析其对红色文化形成起到的作用。从而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当代形态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辩证反思与时代融合后呈现的新样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研究论证不够严密。中国红色文化起源于特定的革命战争年代,对于亲身经历革命战争的国人来说,那段历史是深刻而不可磨灭的,也是饱含深情的。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于前一代人不证自明的真理,对于这代人也许就需要确凿的证据、详细的史料、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去解释和证明。现代国人很少有人亲身经历革命战争,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主要是基于红色文化教育、现代生活体验和全球信息平台。他们在体验中国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其它文化,会去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们还会理性思考中国红色文化有无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可能性。当前红色文化研究未能针对现代国人的实践体验和内心疑惑提出有效的论证逻辑,也未能全面论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相对于其它国际国内文化而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优势。

2.认识论困境:市场经济对红色文化认知带来挑战

市场经济实用主义思维影响民众对红色文化进行正确认知。市场经济条件下,日常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对民众生活方式、工作形式和思维模式产生一定的无意识影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的利润是用来为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的,这与红色文化倡导家国情怀和共同富裕目标指向一致即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民众对两者深层机理的把握目前还有待深入,日常的经验感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

红色文化现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和资本对历史文化的渗透和参与,导致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与政府倡导红色文化传播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出现红色文化宣传肤浅化、娱乐化等现象。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有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重形式轻内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红色旅游的真正目的。尽管政府已经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匡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等现象,但这些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严肃性,进而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3.实践论困境: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二分影响内化效果

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实践性。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意味着红色文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在场性。当前红色文化既是在场的又是不在场的。“在场”指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物质符号等红色文化现象的现实存在,“不在场”是指红色文化观念、意义未能完全内化于民众内心,成为影响民众日常行为的准则。

红色文化内涵教育不够深入。红色文化教育由外在灌输转变为民众内在意念需要在内涵理解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认同基于理解,理解需要传输,传输需要方法,方法得当的传输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主要有“举办红歌比赛、红色话剧演出、红色文化纪录片展播等”[7]。这些形式丰富多彩,对被教育者起到了一定的渲染氛围、感化教育的作用。但红色文化内涵教育还不够深入,教育效果更多停留在民众对红色故事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对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有短暂的感动这一表层。当前少数民众对红色文化理解片面化。

红色文化教育未能很好地融入民众日常生活。红色文化内化效果的考量以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对自身行为的影响程度为指标。当前红色文化教育虽然形式多样,但缺乏常态化。短暂的触动容易消解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强制灌输,而是因势利导激发公众的内生求知渴求和认同,并践行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惟有把红色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消除教育生活二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用教育理念影响生活,用生活理念影响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才能避免难以与日常生活融入的困局。

三、红色文化内化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8]这是对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向全国人民发出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郑重倡议。笔者认为提升红色文化内化效果的路径可以从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本质、与时俱进守正红色基因和深层解读红色符号精神内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1.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本质,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和增强红色文化自觉

从红色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共时态和历时态维度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本质。红色文化科学内涵包含四大核心要素即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共产主义目标和人民主体性。这四大核心要素是我国红色文化自信的根本。红色文化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跨越空间维度,红色文化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世界优秀文化相融合,是包容性极强的文化;跨越时间维度,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其丰富和发展,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当代阐释。

从历史事实维度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本质。在红色文化宣传中,健全的信息公开平台和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与民众监督环境对于红色文化客观本质的全面呈现更加有益。公众参与越广泛、学术研究越深入,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就越透彻,说理也就更有力,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也就更自觉。

从多学科综合维度科学把握红色文化本质。新时代红色文化具有新的特质,红色文化研究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分子的加入,在更加全面的历史事实基础上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综合解析、科学论证、整体建构。多学科综合论证红色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和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的价值。

2.与时俱进守正红色基因,构建红色文化时代话语

“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有着某种相似之处,都关乎生命兴亡,可复制,也可能变异。生物基因关乎生物生命,文化基因则关乎政治生命而且直接影响生物生命。因此,坚定守正红色基因,防止基因异化,建构红色文化现代话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当代影响力,是红色文化内化的重要旨归。

高度凝练红色基因,牢牢掌握红色文化的内核因子。红色基因即红色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因子,是中华民族共存共荣的精神族谱和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红色基因可以高度凝练成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及实干精神。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第一次使用“共产主义”这个概念,他们认为“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9]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共产主义事业才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共产主义实践的根本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历史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否定了青年黑格尔派极度抽象的唯心主义观点,确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是“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的“现实的人”[10],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法。实干精神是共产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巨大成绩的取得,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流血牺牲,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得来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11],这个成绩的取得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实干精神的真实写照。

坚定守正红色基因,使红色基因融入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及社会信息化使人类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守正红色基因,使红色文化沿着原有的道路继续前行,需要在各种挑战中牢牢把握红色基因的核心要义,坚定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守正红色基因不是简单的基因复制,而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不回避国内外任何力量博弈的挑战,融合时代特色创生和重建,在时代中与时俱进、进化发展。在各种力量博弈中,红色基因只有守正“初心”,坚持共产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干精神基因本质,吸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面养分,建构现代话语,才能克服和战胜前进道路中的各种挑战,永葆新的活力。

3.深层解读红色符号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从实践论视角来看,红色文化的具象化是通过红色符号来呈现的。“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12]符号是直观的、感性的,表象的,符号所承载的意义是抽象的、理性的、可遗传和复制的。红色文化教育要使人们通过对符号的感觉直观通达符号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具象解构红色符号构成要素,科学解读红色文化处境化经验表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认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3]据此可以将红色文化思想承载和传播的符号载体分成物质符号载体、制度符号载体和精神符号载体。物质符号载体是红色文化器物,它是红色文化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是依靠其实体形状、结构形态的样式呈现的,包括革命烈士用过的遗物、革命战争遗址等。制度符号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等。精神符号载体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红旗渠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物质载体、制度载体和精神载体这三个层次的红色符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物质符号载体简单直观易被参观,制度符号载体直接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精神符号载体抽象、内在和无形,教育效果难以衡量和把控,但却最富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抽象整合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使杂多符号表象统一至精神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红色符号作为承载红色文化的介体,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感性的堆积,如何使这些感性堆积凝结成一个整体,需要红色精神在符号中开启。符号意义的有效传达需要经历感知、接收、接受到解释的过程。符号发送者的意图、解释的情境和接收者的理解都关系符号意义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红色符号,只有被接收者接受,并践行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去时才有意义。当前,日常生活中红色符号经济意义凸显,深含的政治意义有时会被遮蔽,导致民众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欠深入。现代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又呼唤着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回归,红色符号精神内涵对消解资本逻辑的负面作用,让其为共产主义伟大目标服务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红色符号的深层次有效传达,凸显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使其融到到日常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4]红色符号通过精神意义与时代相融合,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和潜移默化中才能内化到民众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中。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5]我们始终需要坚守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守正红色基因的核心要义。面对历史话语和现实话语的复杂碰撞,红色文化需“因时而兴,因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16]加强红色文化学理研究,使红色文化融入时代特色,建立红色文化传输和接受互动机制,深入民众内心,清除干扰因素,能够提升红色文化自信,增强红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7]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符号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学符号,比多少
红色在哪里?
“+”“-”符号的由来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变符号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