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金融中心演变研究

2020-02-25 12:47:4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上海金融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金融机构集聚,形成的金融交易活动频繁、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体系健全、资金融通能力强的金融交易枢纽。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金融层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大一统”、“统存统贷”的金融体系。这一时期,北京无疑是全国金融中心。90年代开始,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深圳作为改革特区持续推进金融创新。2006年后,区域金融中心也逐步开始布局,现今的金融中心分布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一)北京:决策总部资源集聚的金融中心城市。虽然我国金融不断分权,但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仍旧是国家级金融核心资源的汇聚之地。一是一批国家级金融决策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和绝大部分金融企业总部都在北京。二是北京在央企资源、教育资源、科研院所等方面资源丰富,层级较高,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等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各类国际合作组织、国际金融集团总部、企业集团财务总部、科技创新金融总部等在北京不断汇聚。三是北京金融集聚区建设水平较高,产业集聚程度十分明显。北京国贸CBD、中关村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定位的金融集聚区。时至今日,无论是金融资产总额,还是金融业增加值,北京都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发改委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全融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北京将围绕全融服务”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融中心城市。

(二)上海: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浦东时,上海就已提出建设国际全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并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2009年,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进入了快车道。2011年国务院发改委专门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明确了上海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全融中心的地位,并要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2015年10月,《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化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印发,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2016年6月12日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开业,上海市交易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2017年4月,《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室开放方案》中指出,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

(三)深圳:通过制度和科技创新推进金融中心建设。1985年12月,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业。1986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诞生。1987年4月,全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开启了中国由企业集团办银行的先例。1987年9月,全国第一家经批准的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资本市场运作从此有了正式的载体。

进入21世纪后,深港合作开始加速,深港金融合作已从过去局部、微观的机构设立和业务技术层面的交流合作,逐步上升并拓宽至运行机制的街接、金融市场的对接和资金流动的融合等深层次合作。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市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2014年12月微众银行成立。科技、创新始终是深圳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驱动因素。

(四)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各类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迅速。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持续放权,金融属地管理权限松动。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改革,各地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2000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将金融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提出一批区域金融中心概念,以匹配资金、项目和人才资源,确保区域规划中的重大项目落地。

目前,中国内地已经明确提出规划和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有30多个,其中一些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区域金融中心的演变规律

(一)金融中心要具备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金融中心首先是区域内金融要素的聚集之地,这是构成金融中心的基本前提。金融中心至少要在若干金融要素方面形成集聚效应,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通过金融要素集聚发挥规模优势。

金融中心要在金融要素集聚的基础上发挥辐射效应和影响力,在资源配置方面形成话语权。金融中心的辐射能力是通过影响区域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等方式来体现出来的。一般来看,金融中心主要是依托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决策中心或物流中心来发挥辐射功能。金融中心的规模越大、层级越高,与其他地区之间能量传递的规模就越大,对区域的影响力就越强,在区域上就越具备定价权和主动权。

(二)开放和创新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动力。纵观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金融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制度创新是形成金融中心的核心。

从佛罗伦萨开出的第一张银行汇票,到安特卫普创立第一个商品交易所;从阿姆斯特丹开办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到伦敦设立第一个中央银行;从伦敦创立国际离岸美元市场,到纽约创新本土高岸市场IBF,都是不断通过政策创新,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的经典案例。技术创新则在提高交易便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纽约的纳斯达克市场即是场外市场交易(OTC)电子报价系统,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正逐步颠覆传统金融市场体系。全融作为推动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要素,始终向交易成本最低、交易程序最便捷的地区汇聚。

(三)金融中心的多极化分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随着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传统相对孤立封闭的金融中心城市,越来越受困于要素经营成本的提高和金融产业链的延长,迫切需要向周边城市转移部分金融资源,进行金融产业链空间分离和再布局。现今金融中心的概念已经从单个大城市走向城市群,即从点式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向圈层金融中心发展模式转变。

主要有三点:一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金融中心多极化。二是区城经济协同发展促进金融中心分层化。三是金融产业链条专业化促进金融中心特色化。

中国幅员辽阔,临近国家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可以存在不同级别金融中心的主要背景和条件。比如长三角地区形成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共同构成次一级区域金融中心,其中杭州主要定位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和互联网金融中心,南京定位为华东区域和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中心,苏州依托制造业打造产业金融中心,宁波依托发达的民间资本和港口优势打造财富管理和航运金融中心。京津冀地区形成北京和天津两个不同定位的金融中心,其中北京形成金融决策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天津依托自贸区打造创新金融示范区。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上海金融
上海电力大学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20
上海之巅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3:52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1
P2P金融解读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