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审计的方式,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金融和经济法律、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对经济责任主体进行监督、审查,评估并且出具证明。自1983年以来,我国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围绕经济组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委托这一主线,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和评价。我们所说的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词通常指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根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管理和审计,一般由政府审计部门审计,近年来也逐渐开展委托第三方独立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基础审计、经营业绩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基本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在任期内的财务状况、业务成功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资产质量的变化和重大业务决策进行审计。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能力等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的观点,而企业总部企业的业务性能的分析和评价。
经济责任风险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应富有道德直接或相关责任作出错误判断,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和评价,与客观事实不符,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一般会贯穿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一)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而且地方政府与审计部分的资金是共享的,因此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牵制和影响。可以想到,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部门查到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牵扯到其利益要害,当地政府很有可能会采取措施对该项目施加压力来干涉该项目的正常进行,对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都造成影响。
这样的管理体制会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与预期相差很远,甚至当地政府为了粉饰业绩直接干预审计过程也未可知。因此,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将审计部门独立于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办法,规范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程序、方法和评价结果。避免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过程中,要确保有法律的依据,有法律的依据,有法律的调查,以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任意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没有把重点放在审计上,而是按照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审计。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各个行业,审计过程中应设计出不同的审计重点。此外,在审计过程中,面对单位大量的资金分配权,经常被群众举报或违反单位纪律的记录,这些单位的领导要注意审计的经济责任。还要注意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债权债务的增减。关注审计单位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或业务资产,负债,确保企业资本价值,主要责任目标完成,评估活动是合法的,主要的业务决策是否科学,保证审计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把握事项的主要矛盾,防止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应采取合理的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手段。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定期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除了审计信息的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单位的风险,也可以现场调查,完成了审前调查,从人群中,群众,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提高审计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要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首先要做好审计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保证相关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加强对重要经济活动和重大资产的审查。审计人员应提高信息挖掘和虚假信息辨别能力,更仔细地审查相关会计文件,深刻理解相应经济活动的发生过程。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下属的充分沟通,增进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全面提高审计过程的客观性。为了获得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增加对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此外,对于各单位普遍存在的虚假会计资料的编制,审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审核流程和制度,提高对此类行为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甄别能力。
(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审计业务是一件专业且复杂的经济活动。由于涉及的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就必然要保证审计人员能够有自己精通的专项审计业务,并且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单位的情况,是审计人员依然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或者很少有专门设置专业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师。而我们在之前的篇幅也说了,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业务审计或者说是常规审计是有很多大的区别的,如果不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还只是使用常规审计的审计手段和方法,会大幅降低审计结果的质量。建议在独立的第三方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培养专项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
(五)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中要注意规避审计风险。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责任的来回推诿。经济责任的审计就是在审计过程中找到主体是否在在任期间履行好自己的经济责任,如果发现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相互推诿,应及时有与相关部门的接洽人员进行沟通,明确经济责任的具体归属。如果该项经济项目不只是涉及一个人的经济责任,那么应该将责任明晰,减少模糊和边缘化的分离。
要改善我国领导干部廉洁政府行为,改善整体环境,首先要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审计前期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风险防范的重要前提。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和道德水平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的科学性。此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会计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通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可以更公平地选择和任命管理人员。因此,单位或有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各种风险,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