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89)
20世纪以来,公允价值一直被国际会计界列为一个难点和热点的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机构也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及确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却成为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有可能成为管理者利用现行准则的公允价值调节报表以达到某种经济目的的一种手段,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失去真实性和公允性。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实体也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不断接轨,这表明我国已向国际会计准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欠发达,许多资产还尚未形成活跃市场,因此我国应努力创造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不但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理解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有效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实施,并不是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和会计发展环境,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有明显的不同,同时进一步关注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社会大众的意义和影响。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得到制定者和相关人员的大力推进。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提高了其对社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是我国社会对公允价值应用决心的必然反映,也意味着传统的会计准则必定走向衰败,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现行会计准则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得到重视和不断推进。
(三)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体现了严谨性与科学性。公平、公开、自由的市场环境是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活跃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仍然与其存在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因此,具体的操作和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允价值运用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也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对资产要素计量的影响。资产计价是会计计量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报表,投资者能够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获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决策信息进行评价或估计。同时,资产计价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资产存量进行计量,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资产余额;二是资产流量的成本费用分配问题,即将当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资产价值与收入配比之后列示于利润表上的成本费用项目。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资产计价,符合会计计量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要求。无论是活跃市场中可观察到的公允价值信息,还是利用估值技术所获得的公允价值信息,都与企业所处的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在可获得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地体现和度量资产的内在价值。
2、对负债要素计量的影响。在对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考虑该项负债的市场交换价格,同时还应考虑负债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以降低负债违约的风险。
根据确定性程度,负债分为或有负债和确定性负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对负债项目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或有负债应该根据未来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值来进行计量,并且在后续计量时进行调整。而对确定性负债,根据债务期限的长短,也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通常而言,短期负债的期限较短,在利率不发生剧烈变动,以及债务人的还债能力不发生严重恶化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与公允价值相差不大,可以用入账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而长期负债还债时间长,利率风险、债务人偿债能力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大幅提高,因此活跃市场交易者会根据各自预期来进行估值,此时由市场确定的公允价值最能代表长期债务的内在价值,最佳体现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帮助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决策。
3、对权益要素计量的影响。对权益要素的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侧重于对权益工具的计量。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目标一致,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也主要参考计量日的退出价格。会计准则规定职工及其他方的股份支付和期权计划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权益支付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但规定企业所有者初始投资的“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权益部分,暂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对利润表的影响
1、对利润表列报项目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公允价值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收益计量方式也逐渐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起初现行会计准则将“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三个项目来反映。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了反映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又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增加了“其他全面收益”一项,这也说明我国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2、推行全面收益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利润表采用了“净收益”加“其他全面收益”披露模式,而在“其他全面收益”中,所有“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报告都离不开公允价值的运用。因此,适度运用公允价值为报告全面收益提供了更成熟的经济环境。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能提高决策的有用性,还能进一步改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2.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公允价值的使用对提高报表的信息质量有促进作用,应扩大对公允价值的规范使用;4.历史成本必然会被公允价值所取代,成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表明我国已向国际会计准则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顺应了国际会计整体发展的潮流,对我国会计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公允价值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加大其使用及创新力度,为我国会计基础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