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的语气词“咱”

2020-02-25 11:45侯茜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例语气语境

◎侯茜蓉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5)

汉语表达语气多采用语调及语气词两种方式。其中,语气词及其各种变异形式既与语音相关,又与词汇系统以及句法——篇章互动相关,这一特殊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据沈孟璎[1],元杂剧既保留了少量文言语气词,又出现了部分现代口语仍使用的语气词,这显示了其承上启下的过渡特点。其中,一批元杂剧特有的语气词备受关注。笔者的讨论对象即为元杂剧中的语气词“咱”。

由于元代语言材料版本众多,根据研究主题,文章研究的语料主要来自:1.《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简称“元刊”);2.《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俗文库;简称“脉本”);3.《元曲选校注》(王学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简称“选”)。此外,我们需要对以上三种语料的价值做一说明:

在目前没有弄清楚各种明本元杂剧的宾白的作期以前,研究元代口语上策是用《老》《朴》或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中策是用赵琦美的明抄本;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就收了二十几本。下策是用《元曲选》。如果能用确知是元代写成的资料作为主要例证,用《元曲选》作旁证也可以。(梅祖麟[2])

以上三部书籍在元代语言研究中的可参考度不同,虽为研究具体语言面貌带来了挑战,但是这一差异也可以为考察语言现象的变化提供参考。

一、语气词研究现状概述

语气词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厚,学者们在各自建立的语法体系中都对语气词有详细的描述。早期研究往往将语气词与句类相联系,每一类别之下的语气词侧重于描写。

之后,研究者们对语气系统的划分多有改进。其中,在篇章语法的研究背景下,语气词的研究摆脱了局限于句子的状况,研究视角逐渐扩展至句法功能与篇章功能的互动之中。屈承熹[3]尝试为句末助词“提出一个情态和篇章功能的总体框架”,并以核心功能为基础,“结合话语的意义或所处环境,来推断出它怎么会具有各种书上赋予它的那么多意义”。方梅[4]认为目前汉语研究中的“语气词”实际包括三类属性:语气功能、情态功能、互动功能,并着重关注了互动功能。

综合前人研究,王珏[5]从形式表现(附着述题、话题、句法成分)及功能属性(标记功能、主观性功能、交互主观性功能)角度为语气词构建了一个3类10种的两层功能系统。笔者也主张跳出句子的限制,参考王珏[5]的划分标准,通过考察语气词“咱”所出现的具体语境,为其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语法功能解释。

二、语气词“咱”的附着对象

语气词“咱”往往附着在句子之后,如:

(1)(正旦把盏科。云:)父亲年纪高大,鞍马上小心咱!(元刊《闺怨佳人拜月亭》楔子)[6]

(2)【青山口】这家那家叫吖吖,街坊每救火咱!几家瓦厦,忽剌剌被巡军都曳塌。天呵!苦痛杀!真加人唾骂。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兀的天折天罚。他也末他不瞅咱,多也末多是非多。俺那张家,你那根芽,有伤人伦风化,你好不知个礼法。(元刊《公孙汗衫记》第二折)[6]

但是句末只能出现一个语气词,未见“咱”与其他语气词连用。

出现在句中的用例较少,如:

(3)(正末扮刺客上,云:)先生咱,子不我要杀你!趁着这一弄儿景,到来杀你呵!(元刊《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二折)[6]

(4)(云:)你要我饶你咱,再对星月赌一个誓。(元刊《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6]

(5)【幺篇】子是街狭,更人杂,把撁胸牢拿,玉鞭忙加,走咱行咱,撺行花踏,见的白蹅,问甚邻家,哪里肯攀鞍下马,把穷汉每傲慢杀。他须是家业消乏,礼义先达,也合当礼数还他。你自尊自大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穷汉肚肠些娘大。他子好酸寒乞俭,怎消得富贵荣华。(元刊《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一折)[6]

需要指出,无论附着在句子之后还是出现在句中,语气词“咱”在元杂剧宾白中的用例数量远高于曲词用例。这与“咱”的口语性密切相关(相较而言,宾白被视为口语体的,曲词为韵文而被视为偏向典雅体的)。在《元曲选》中可以观察到曲词中语气词“咱”的数量有所增加,例:

(6)【天下乐】和他也弄着精神射绛纱,卿家你觑咱,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一折)[7]

(7)【步步娇】寡人呵万里烟尘,你也合嗟讶,就势儿把吾当吓。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问卿咱①李作南、李仁孝[8]认为此句中“卿咱”为“人称代词/名词+咱”的结构,此处“咱”无“己称”的意义,不能再起复指的作用,只能对它前边的词语加以强调。蒋绍愚、曹广顺[9]认为此处“咱”表示自己。,为甚不说半句儿知心话?(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7]

这些出现在句中的“咱”多位于小句句末②上述各例句中例(5)较为特殊,笔者认为此例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走呀跑呀”等格式。。小句句末的“咱”可以视作整句句末语气词用法的有限扩展,所以可将两者统一处理研究。以下讨论语法功能时,位于句末的“咱”是主要研究对象。

三、语气词“咱”的语法功能

吕叔湘[10]已指出“者”“著”“咱”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对其具体用法并未详细阐述。徐德庵[11]进一步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用法概括为“命令”“商榷”等。沈孟璎[1]认为句末的“咱”表达祈使语气,偶有表达疑问语气、反诘语气。俞光中、植田均[12]将“者”“著”“咱”“则个”一组词的用法概括为祈使、姑且、申明三个关键词。孙锡信[13]认为“咱”有祈使与表白两大类(下共分七小类)用法。石锓[14]将“咱”的用法分为表白语气、请求语气、建议语气。可以看到,对于语气词“咱”的关注虽多,但是语气功能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唐韵[15]讨论了“试V/VP(咱)”句式的特点,其中根据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差异将该句式的语气特点分为表白语气与祈使语气。该研究已开始关注上下文对语气词“咱”的影响,但由于研究对象略有差异,笔者则对其进一步补充深入。

从篇章角度研究语气词的用法,首先需要区别不同篇章的特点。元杂剧中的宾白与曲词除了具有口语体/典雅体的区别之外,还具有叙事性/抒情性的差异。我们首先考察用例最多的宾白中的语气词“咱”。宾白可以分为对白与独白,笔者仍以此作为分类标准。

(一)对白语境与祈使语气

在对白语境中,语气词“咱”的使用涉及言者与听者的互动。“述题语气词表示言者对听者的予取态度”[5]。语气词“咱”在对话中通常表示祈使语气。试比较:

(8)(龙王云:)你与这秀才素非相识,况在夜静更初,怎么就许他婚姻之约?你试说我听。(选《沙门岛张生煮海》第四折)[7]

(9)(孛老云:)你试说我听咱。(选《布袋和尚忍字记》第四折)[7]

例(8)和(9)都表达了言者要求听者做某事,但是例(9)句末的“咱”将这种祈使行为显性化,并使得语气更加缓和。

这种弱祈使力度也表现在“咱”与其他语气词的对比之中。以往学者将“者”“著”“咱”三词放在一起,认为共同表达祈使语气。但是细细比较可以发现,“者/著”所在句的祈使力度较强。为了避免时代、地域以及作者用语风格的影响,笔者选择了同一语篇中使用相似动词的例句进行对比,如:

(10a)(冲末扮范学士领袛候上,诗云:)……令人,你在门外觑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选《包侍制陈州粜米》楔子)[7]

(10b)(刘衙内云:)老府尹若到陈州,那两个仓官,可是我家里小的,看我分上看觑咱。(选《包侍制陈州粜米》第二折)[7]

其中(10a)用于上级—下级的对话中,属于命令口吻。可能的原因是语气词“者”沿用自文言,较为正式,而“咱”却是新兴的口语词,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语用差异。但是也需指出,两者用法的区别并不是绝对差异,而是相对倾向,在其他语篇中存在部分混用的情况。这也展示了“咱”对“者”逐步替代的过程。

祈使、请求、商量、建议等语气通常被认为是“咱”的功能意义。但根据对比观察,“咱”字祈使语气中的种种区别本质上属于整个句子。以上祈使语气主观性的强弱应由言者与听者的地位、句中使用的其他副词所决定,并非“咱”字本身具有的性质。如:

(11)(小衙内同杨金吾做见科,云:)父亲唤我二人来有何事?(刘衙内云:)你两个来了也,把体面见众大人去咱。(选《包侍制陈州粜米》楔子)[7]

(12)(正末云:)老相公听小生说,有几个做贼的古人。(王府尹云:)你看这厮说先前那几个做贼的,你说,老夫试听咱。(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二折)[7]

(13)(旦云:)陛下,妾父母在成都,见隶民籍,望陛下恩典宽免,量与些恩荣咱。(驾云:)这个煞容易。(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一折)[7]

例(11)(12)(13)分别为上级—下级、上级—下级以及下级—上级的对话。对比例11)与例(12),例(12)中“试”字削弱了要求的语气,可视为“邀请/商量”;对比例(12)与例(13),两句中均有削弱语气的副词,但是交谈双方地位不同,从而例(13)应当被认为“请求”。

对白中的“咱”还可以出现在如下话轮中:

1.答话人重复发话人的请求

(14)(正末云:)我试猜你这烦恼咱。(杨景云:)和尚,你是猜我这烦恼咱。(选《昊天塔孟良盗骨》第四折)[7]

(15)(正末云:)……您哥哥为这家私,早起晚眠,吃辛受苦,积成这个家私非同容易,听您哥哥说一遍咱。(刘均佑云:)哥哥说一遍,与您兄弟听咱。(选《布袋和尚忍字记》楔子)[7]

2.发话人重复自身请求

(16)(正末云:)兀那李阿陈,我问你咱。(唱:)……

(正末云:)兀那李阿陈,我再问你咱。(唱:)……

(选《神奴儿大闹开封府》第四折)[7]

从整个杂剧篇章来看,此类句组中“咱”的祈使语气更弱,主要作用为推动情节发展。

(二)独白语境与表白语气

方梅[16]讨论了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①故事讲述与言者评价交错;②情节内人物视角与言者视角交错)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同样作为叙事性文学,元杂剧中的独白也包含了视角的变化。在元杂剧中,独白往往将背景信息与现场表演(动作、直接引语等)混合表达以展示其现场性。如:

1.点明动作

“咱”字所在的句子可以对杂剧接下来所要表演的动作进行说明,常接“科”等。如:

(17)(领管通手云:)喒出账房,试看兄弟住的宅舍咱。(转一遭科,云:)……(元刊《诸葛亮博望烧屯》第四折)[6]

(18)(正旦扮王嫱引二宫女上,诗云:)……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做弹科。)(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一折)[7]

有时说明动作后直接引入曲词,从而达到背景介绍与场景转换的目的。如:

(19)(正末道扮上,开:)贫道陈抟先生的便是,能通阴阳妙理。五代间朝梁暮晋,尘世纷纷。这几日太华山顶上,观见中原地分,王气非小,当有真命治世。贫道下山,去那长安市上,开个卦肆指迷咱。(唱:)……(元刊《泰华山陈抟高卧》第一折)[6]

2.直接引语

(20)(正末云:)他问我要休书,我问师父咱:与的是?不与的是?(元刊《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三折)[6]

(21)(外扮张瑞卿上,诗云:)……我唤门咱,门里有人么?(选《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7]

在独白语境中,这些含有语气词“咱”的句子主要用于与观众互动,本身可不表述出来。这一功能被定义为表白语气。“表白”一词不见于其他语气词的功能分类之中。它来源于杂剧常见词汇,后常接“诗云/词云”,与此处提及的第二类用法类似,故借以表达表白语气的现场性。

在宾白中出现的两种主要功能属性中,祈使语气应为“咱”的基本功能。赵元任[17]将说话的类型按照人为性高低的影响分为八类,这八种说话的类型影响了句子的结构。其中连贯的会话人为性要高于夹杂着动作的独白。由此可见,“咱”从对白向独白中发展,其口语性是逐渐加深的。并且表白语气可以从祈使语气发展而来,尤其与弱化的祈使语气关系密切。表白语气专属于杂剧这一特殊文体,可视为叙述者对表演者的祈使,只不过以表演者独白的形式展示。

除了祈使语气与表白语气两种主要功能外,“咱”还可以表达感叹语气。此类“咱”既可以出现在独白语境中,又可以出现在对话语境中。如:

(22)(做害羞科。云:)早是没外人,阿的是甚末言语那!这个妹子咱。(元刊《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6]

(23)(卜儿上,云:)叫化咱,叫化咱。(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7]

此类用法少于祈使语气、表白语气的用例,并且可以将其视为祈使语境下的部分强调。祈使语气往往由祈使主体、受祈使的对象以及祈使内容三部分决定。例(22)着重强调受祈使的对象,例(23)强调了祈使内容。这种强调加剧了篇章本身的抒情性,也解释了曲词中“咱”用例逐渐增加的原因——它们并不具有祈使的性质,而是经常用于情感的强烈抒发。

最后关于“咱”的疑问语气用例,笔者认为“咱”并不具有传疑的功能,出现在疑问句(多为反问句)中的“咱”仍表达祈使语气。如:

(24)(鱄诸云:)哦!是那费无忌了。虽然他百般谗谮,难道将军有如此大功,楚王也不做主咱?(选《说鱄诸伍员吹箫》第三折)[7]

采用反问句式只是加重强调,两者句式差异并不能引起“咱”功能的改变。

四、再谈语气词“咱”的来源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吕叔湘[10]、沈孟璎[1]、俞光中、植田均[12]等均认为语气词“咱”是“者”的音变形式,沈孟璎[1]还指出语气词“咱”与第一人称“咱”语音相似而借用前者字形。本文认同这一论断,并从两个方面试做补充。

(一)“咱”与“喒”在文献用例中存在差异

从字形上看,“咱”另有异体字“喒”,同用于表示第一人称。而语气词位置的“喒”与“咱”则有如下分布情况:

1.在元刊本中,“喒”没有被用作语气词。并且可以观察到如下用例:

(25)(正末扮员外引卜儿、外末、外旦上,开:)……喒看街楼上赏雪咱!(元刊《公孙汗衫记》第一折)[6]

(26)(领管通手云:)喒出帐房,试看兄弟住的宅舍咱。(元刊《诸葛亮博望烧屯》第四折)[6]

(27)(正末云:)张千不信。喒请相见咱。(元刊《张千替杀妻》第二折)[6]

可见,此时语气词位置上“喒”与“咱”未混淆。

2.在脉本中,已经观察到“喒”用作句末语气词:

(28a)(茂公云)将军,看俺旧交之情喒。(脉本《尉迟恭单鞭夺槊》第三折)

结合“喒”与“咱”在历史上读音的混淆,笔者认为以上即可作为语音趋同的例证。同时也需指出,这种混用的例句非常少。

3.以上混用情况并不意味着“喒”也拥有了语气词的语法功能。若将不同版本的篇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喒”已被删除。

(28b)(徐茂公云:)将军,看俺旧交之情。(选《尉迟恭单鞭夺槊》第三折)[7]

同时,“咱”和“喒”的分工依旧明确:

(29)(丑扮小闲引净上)……张二哥,喒进去咱。(脉本《江州司马青衫泪》第二折)

可以看到,“喒”做语气词的用例非常少,且这一过程初有显露即被修正,故语气词“咱”来自人称代词的可能性非常小。

(二)语气词“咱”与“者”的再比较

吕叔湘[10]对比了“者”“著”及“咱”在文献中的用例。但是,根据对元杂剧语料的调查,“咱”所表达的语气不一,且“者”与“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倾向性的语气差异。笔者尝试排除更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比“咱”与“者”的使用。

前已提及,语气词“咱”的连用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元曲选》剧本中还可观察到如下用例:

(30)(徐茂公云:)……兀那探子,单雄信与唐元帅怎生交锋,你喘息定了,慢慢地说一遍咱。(探子唱:)……

(徐茂公云:)……俺尉迟敬德与单雄信怎生交战,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地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徐茂公云:)……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地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徐茂公云:)……兀那探子,你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选《尉迟恭单鞭夺槊》第四折)[7]

同时也能看到如下例句。试做比较:

(31)(张良云:)……探子,你把两军阵上那家胜,那家输,喘息定了,慢慢地说一遍咱。(正末唱:)……

(张良云:)……探子,你喘息定了,再说一遍咱。(正末唱:)……

(张良云:)……探子,你喘息定了,再说一遍咱。(正末唱:)……

(张良云:)……探子你且喘息定气,慢慢地再说一遍,与咱听者。(正末唱)……

(选《汉高祖濯足气英布》第四折)[7]

以上片段都用于描写角色之间的问答过程,语境相似,可以排除语体、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更能佐证“咱”与“者”同源。

语气词往往意义较虚,使用灵活,在目前已有的语法体系中处理方式不一。笔者主要借鉴了篇章语法的有关思路,通过考察“咱”所在句子出现的语境,将其功能定为祈使语气、表白语气与感叹语气,并指出祈使语气是其基本功能,后两种功能可由祈使语气发展而来。在研究中,语境因素对研究过程影响较大,故针对“咱”来源的讨论,笔者从异体字的使用和相同语境的分布对比两个角度做了一定的补充,以夯实前人结论。

猜你喜欢
用例语气语境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语气不对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注意说话的语气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