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四个回归”背景下思想文化阵地内涵式建设研究

2020-02-25 10:48王晨菲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阵地育人建设

陶 蔓 王晨菲

(大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622)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等教育要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等四个“回归”,这一要求为“教育强国”和“质量时代”注入了新的内涵。深化教育改革,补齐思想短板,首先要着重强化思想文化阵地内涵建设。大学是育人的思想文化圣地,是教与学的重要场所,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则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关键。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主要包括校园文化阵地、党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创新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的改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校创新之路,要有校本色、校特色,要以实现中国梦为依托,走发展的道路。

一、强化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回归到教育常识

(一)实施入学启蒙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入学教育的开端,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入学教育是新生懵懂期的指引,主要针对新生开展,帮助新生更好的接受和了解大学生活,提高新生对所选专业的热爱度,帮助新生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和过渡。

入学启蒙教育可分为入校教育、专业启蒙教育、入党启蒙教育等。入校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大学,主要包含校园参观、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校园文化渗透等主要内容,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了解才会慢慢适应,有规矩才会有所约束;专业启蒙教育主要围绕专业特色、定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要让新生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制定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入党启蒙教育则是激发学生政治热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启蒙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的叙述文字,可以结合动态PPT、模型、小程序演示、参观浏览等方式充实启蒙教育的吸引力。从入学就进行系统化的启蒙教育,为后续的学生管理打下基础,减少新生入校后产生的心理迷惑和抵触。入学就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热爱度,热爱自己的专业,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产生求真知、做时代新人的奋斗动力。

(二)充分发挥校史馆育人功能。校史馆是教育学生爱校荣校的最好教育场所,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高校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学生了解学校的建校史,拉近学生对学校的距离感,有助于爱校情感的升华。

首先要充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校史馆的需求,其次才能通过新颖的讲解和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校发展史,真正的爱上自己的学校,以自己学校的发展进步为荣。校史馆讲解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中选拔,进行专业培训后上岗,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为师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为校增光的斗志,达到爱校荣校的文化底蕴熏陶。

(三)提高图书馆文化支撑力。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图书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发展中改革转型,贴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创造多种类学习空间模式。设置开放式学习空间、封闭式学习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咖啡书吧等新颖形式移动到图书馆中,满足一部分学生对于时尚咖啡书吧的需求。封闭式学习空间要合理的资源配置与设置,例如,满足日常学习的空间、考研的空间、竞赛研究学习的空间等等,都应该合理的区分开,达到互不干扰的氛围。将图书文献检索课程设置在图书馆进行,不仅营造一种氛围,可以开展图书文献检索实践演示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图书文献检索的能力,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知识拓展中,也能满足科研与各类文化知识竞赛的需求。

(四)专业实践竞赛体系化。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各类专业实践竞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习中进步,实践中转型。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和专业化学生竞赛队伍,形成一定的体系化竞赛模式,从被动的应赛转变成主动的参赛。指导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队伍要跟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优势,锁定竞赛目标,定向培训参与,提高成功获奖的概率,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组建专业化指导教师队伍,教师指导队伍要以老带新、以高带低,即具有丰富经验的高职称老师带领新入职的低职称的年轻教师。组建专业化学生竞赛队伍,要以高年级为主力军,带动低年级学生。选拔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特点优势,合理分配组建队伍。实行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专业协同合作融合的效果。

二、坚守师德师风阵地建设,回归到教育本分

(一)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长期考评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广大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考评促形成,考核不是目的,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才是最终追求。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要求: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将十项准则作为主要侧重点,建立一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高校自身师德师风阵地建设情况,进一步细化建立二级或者三级指标体系,重点是要确立合理的权重比,最终制定切实有效的考评体系。

(二)实施教师德政工程计划。教师的德风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工作能力,要自觉做为学和为人的表率,成为学生喜爱的人,要切实履行育人职责,扮演好角色定位,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指引者和守护者。

教师党员比例逐渐扩大,要注重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三大主要群体,充分发挥三大群体的引领力。教师德政工程计划采取“一学习、二教育、三实践”的模式。学习主要是随时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教育主要是针对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师的德育教育计划;实践是到校外开展红色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贡献计划。

(三)扩大“树典型+立标杆”媒体宣传。依靠宣传阵地,加大正能量的媒体宣传,树立标杆意识,形成向先进个人或组织学习的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以德示范,以德育人,以德树人。“树典型+立标杆”旨在通过身边鲜活的个人或组织,发挥先进的感召力,有效推动师德师风阵地的建设。树立典型宣传,形成良好的标杆标准,弘扬正能量,激励广大教师追赶比超的热情。典型宣传要分类别进行,无论是科研上、生活上、教学上都会展现教师的风采,全面的展示身边典型事迹,让活例子发挥强大的感染力。宣传方式和媒介要丰富化,例如,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视频、访谈节目、校刊等方式,形成强大的宣传网,扩大宣传效果。

三、筑牢党建思想文化阵地,回归到教育初心

依托共享经济、互联网+大背景,结合党建平台建设情况,开展“四化一建”工程,筑牢党建思想文化阵地,引领师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回归到教育初心,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四化一建”工程,即实现党建数据信息化、党建专刊电子化、党建工作制度化、党建队伍专业化的四位一体的党建工程。党建数据信息化,着眼于大数据专业的设立和各党建平台的建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开展;党建专刊电子化,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突破纸质化的局限性,打造全新的大众化接受的阅读空间,实现党建工作的公开化展示;党建工作制度化,是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进行系统化的工作部署,实现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党建队伍专业化,是党建工作的迫切需求,培养一批素质高、专业精的综合性党建工作人员,是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实现党建工作的优质化完成。

四、推动创新文化阵地建设,回归到教育梦想

(一)企业家走进创新创业课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课已变成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教育属性决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创业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更需要结合实战和实践的转化结合下,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有经验的企业家也正是在摸索中实践,多次验证和改良才取得的创新项目和获得的最终创业成功。当代的大学要学会脚踏实地,认真学好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再结合企业家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以实例充实理论课的枯燥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课本理论学习是基础,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经验是改良,二者结合加以融合升华,将会实现质的飞跃,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成立大学生工作坊。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就是将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创新创业课堂是基础保障,如何转化成为实践教育课堂,则是应用型高校进一步探讨的教育路径。大多数高校已经成立创业孵化中心,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内的实践场所。

依托高校创业孵化中心,成立大学生工作坊,不仅可以检验创新创业课堂的理论教育成效,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创业孵化中心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成立大学生工作坊,主要实现“三维”教育体系:一是,完成创新创业类比赛项目,提高竞赛竞争力,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二是,将社会项目带入到高校内,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利用;三是,学生可以接受相应的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校内的实践育人模式。

(三)组建教师创新科研团队。科学研究离不开团队协作,创新科研成果也不再是属于个人的私藏品,而是团队合体的共同成果,是需要拿出来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成果。

组建教师创新科研团队,旨在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实现跨学科研究法的有效利用,倡导组建“4+X”的科研创新团队组建模式,即人才区域化、学科综合化、职称阶梯化、年龄合理化,X为创新科研项目。打造一支跨校联合的教师精英团队,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的科研水平,在创新科研领域获得更高的成果和影响力。

结语

高校思想文化阵地涵盖面较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四大阵地的引导力,是强化阵地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要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建设脉络,需要进一步理清其他阵地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各阵地建设的协同联动作用,完善高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意识,实行体系化建设路径。新时代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应秉承符合中国国情的办学宗旨,办好中国教育,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建设支架,实现教育强国梦的总目标。

猜你喜欢
阵地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