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有效的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感悟能力,加强文本阅读能力,提升文章理解能力。并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激发与文章情感共鸣,体会文章知识内涵,提高语言运用水平,促进学生最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1]。而传统语文课堂中机械性的朗读方法,不仅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还约束了学生思维拓展,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由此在新时代影响下,多媒体教学法被教师应用到语文课堂当中,并通过教学实践得出,该方法对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有着显著效果和作用。
古代学者朱熹曾说:凡读书,需字字响亮。朗读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手段,同时也是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手段。所有我们见过的文字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具有不同的含义,而朗读对于人类来说,是对文字赋予生命的过程,具有二次创作的意义[2]。在朗读的过程中,诵读文字、理解文字,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教育文集》里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就是人们潜意识里、无需大脑思考直接作出的反应,好的习惯养成得越多,一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医学也有证明,好的朗读习惯,可以让人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使学习效率提高。并且人在朗读时会加强副交感神经工作,使大脑得到放松,同时可以增强腹式呼吸,有益身体健康。而就学生日后发展而言,好口才是短时间内展示个人综合素养的关键,它可以让一个人在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就学生学习而言,朗读效果超过默读和写字,相当于给大脑做了个“热身操”,长期坚持练习朗读可以强化学生记忆、提升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是非常利于增强学习效果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学生心理播下的种子,而收获的是人生的命运。我国语文教育,朗读一直是教师和学生不太在意的课材内容,而由于这种忽视,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没有去刻意进行过朗读练习,由此在朗读教学质量上也是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3]。笔者经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得出一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方法,在此进行浅析与分享。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索的基本要素,而针对于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就需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只有学生自身产生了想读、愿读的想法,才能读的入心、入文、入情。而教师就是激发学生们产生朗读兴趣的关键。首先,教师可以从自身情感出发,将学生引领至文章语言情感内,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教学实际上说,朗读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提升学生深层分析文章内容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文字理解能力,通过对逐个文字的理解达到对整段的理解,再由整段段拓展到整章,由深入的理解过程产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由此,阅读应与课本解密联系起来,以得到相辅相成、以读促悟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朗读过程中受到文字熏陶和情感渲染。
例如在针对秋天的一些课文里,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秋天的景象,让学生在视觉美感中促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此时进行引导,文章中哪些景色与视频中景色相似或一致,哪些是你喜欢的景色,你为什么喜欢这些景色,文章中有哪些段落写到了你喜欢的景色,请你把它大声的读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秋天与文章都有哪些不一样,由此来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放松紧绷的精神,放下了对知识的恐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
(三)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进行独立思考,帮助人改变行为。很多学生本身学习状态不佳,因而在课堂上更是畏手畏脚,对教师授予的知识也是感觉无从下手。而产生一种“不好意思”的行为,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朗读是非常大的障碍[4]。由此教师就需要在语文教学当中针对这样的学生调整一下教学方式,提升一下这部分学生的个人能力。
例如进行朗读接龙游戏,比较一下谁读的声音最大,谁读的最具有情感色彩。把一个课堂的学生分为三到五个小组,指定一个组开始,小组成员按顺序进行朗读接龙,且每个小组每次必须派一个不同的人出来进行朗读接龙,准确的接上上一个组人员朗读的内容。这样有效避免了一些同学的“不好意思”行为,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情感渲染促进有声朗读。语文课程中每一篇文章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这也要求教师对每一篇文章的情感表达都理解的较为透彻,从而可以进行多样式的朗读,而非一口气、一个音阶的朗读。课堂中完全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气氛的渲染,
例如快乐的情感文章可以选一些欢快的视频内容、悲伤的情感文章就采用一些伤感的视频、体现历史文化的就可以使用一些古代人文精神视频等等。通过音效及图片等内容对文章情感进行渲染,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五)由“心”入“学”式培养朗读习惯。学生的心理层面也是不能进行良好阅读的因素之一,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将积极向上的观点融入到课堂教育中,通过积极的观念,让学生可以有效的进行自我疏导,从而生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和热爱的事物,也由使学生在乐观的情绪下,取得一定的进步。在课堂上进行大声的朗读,是有效缓解学生压力的一种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释放压力,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并掌握文章知识,由此来调节课堂气氛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朗读习惯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培养的漫长过程,且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变,才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将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上。朗读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知识与词汇的累积,由此教师们还需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教材知识中蕴含的深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思想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