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从中华民族历史来看,每个阶段对待市场的态度都有所差异,多重农主义,直至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自由市场的思想开始向中国灌输。近代史期间,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中国由封建主义社会直接过渡产生了一大批垄断资本主义,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市场根基不稳等现象。
因资本主义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其服务,国内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到邓小平同志要求解放思想才改变了民众对经济建设的认识。至1992年,中国市场的文化才慢慢培育起来,市场的观念才深入人心,中国GDP实现大步跨越。总体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步步放开市场的限制,扩大市场的权利,在监管之下任由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成绩斐然。
如今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转型遇见阻力,是进一步放开市场还是收回部分市场权利不能凭经验主义。有必要进行政府与市场各自优势的探讨,以便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寻求理论依据。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生产有优势的商品,以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社会福利。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也存在比较优势的说法,市场尤其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而政府尤其社会公平与宏观调控的属性。
(一)政府的优势
总的来说,政府配置资源的相对优势在于其公权力的运用,由公权力衍生出来众多的优势。然而,公民将权力交出,具有公权力的政府责任就更大,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才是政府调节资源的宗旨。
1.及时性
政府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能够精准的针对某一市场和某一行业,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具有较强的直接性。而直接性带来的必然是及时性,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政府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大力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降至最低,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越。
2.强制性
强制性是政府调节市场的突出优势,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控制经济发展方向。如环保查处,让全国企业不得不重视自身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制性是在国家权力工具的重要特点,是全民让渡私有权力而形成公权力的必然选择。强制性的政府调节,权力来自于全民,自然调节也需满足社会成员的最大效益。
3.规范性
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区间,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需要政府进行规范,以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都是市场机制不规范导致的市场主体竞相逐利的结果,所以,政府的规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4.全局性
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考虑的是市场机制的效率性,同时还要保证市场机制分配的公平性,这个公平是社会层面的公平性。在市场进行首次分配的时候,是按照市场效率进行的,而进行二次分配时,则需要政府考虑全局,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此外,政府可根据需要,培育能耗少、技术高的新兴产业,这些仅在市场主体逐利的条件下是很难完成的。
(二)市场的优势
1.成本低
在经济学里面,利润最大化的对偶问题就是成本最小化,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有效率的具体表现就是市场交易的成本最小化。相比政府配置资源公权力的运用,层层由相应的政府部门主导,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由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而主动采取行为,免去了政府职能机构的工作成本。
2.公平性(经济公平)
市场经济是主体经济、自主经济,由市场主体自愿产生市场行为。因此,尽管不可否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中市场经济的抨击依然存在,但是自主自愿的市场经济仍然不容忽视。帕累托最优原则也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因为每个主体的效用函数他人都是不明确的,只有市场经济主体才能做出自身的最优选择。
3.权责明晰(主体责任制)
科斯认为只要任何事物的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足够小,那么市场就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财产权的认定也逐渐明晰,责任制度比较明确。
(一)理论层面
市场与政府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在理论上,应坚持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都在进一步放开市场,市场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进一步市场化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市场运作模式。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经济在探索中转型,找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在此时,政府更应该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引导市场规范化,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结合长久以来的思想结晶,凝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性,从理论的高度指导未来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
(二)实践层面
政府的强大的公权力与市场的高效率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优势,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离不开这两个条件的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与市场结合的产物,供给侧改革作为新发展理念与市场消费转型升级的结合产物,是伟大的创举。从政府层面来看,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动力,对于市场层面而言,我国工业化红利已然消失,有些落后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不符合市场的供需要求。此外,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短期存在某些消费降级的现象,但是长期中国的消费升级速率极快,消费升级是由经济发展带动的,而消费升级反过来又促进生产者进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最佳选择,它是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是重建良好的中国经济环境的重要手段。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道路上,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是,在理论层面,我们尚未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式来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也是因为中国道路是一条全新的道路,是我们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中国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即一个强政府与自由市场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更应该注重优势的互补,抑制各自的劣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转型的抓手,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