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自2016年5月1日以来,A公司直面挑战,以积极态度应对税制改革,多维度宣传,充分学习和掌握政策,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认识“营改增”的严峻性,从涉及到的企业各个业务板块出发,将税制改革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A公司采取以下措施辅助“营改增”运行:
(一)实行全面成本管理,规范企业经营方式
“营改增”后,针对收入降低、企业税负可能增加的现状,为保证公司利润目标的实现,从公司实际出发,建立公司级、基层单位级“两级管理”体系,对施工项目实行全面成本管理,通过“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从“全员、全过程、全成本要素”三个方面,详细汇总分析施工项目盈亏,降本增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事前策划”,基层单位详细分解成本要素,汇总直接成本、间接费用、资金成本、税务成本策划后,形成项目策划,明确项目毛利润、项目净利润。公司主管部门经过审核后,提请成本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实施,建立利润目标。项目策划是全面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依照“销项税≈进项税”以及“综合成本最低,资金风险可控”原则,通过前期成本要素的归集,明确各项成本要素的税率范围,特别是针对目前“建筑用和生产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料等按3%简易计税”的现状,基层单位在资金平衡条件下通过获取第三方运输费用进项税等来加大进项税抵扣,目前已上报的项目策划均按 “人、机、料”成本要素分解,税务成本筹划合理。
“事中控制”,基层单位汇总施工项目分包费用、材料费、机械租赁费、其他直接费等各项费用,统计施工项目实际成本,同时,依据产值和各成本要素发生额,汇总销项税与进项税,计算税务成本。
“事后分析”,基层单位根据施工项目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着重分析超额利润或亏损,有针对性的管控项目成本。财务部根据各基层单位成本分析力度,以项目策划为基础,完善《施工项目全面成本分析》,将粗放式的分项对比模式更改为成本要素对比模式,直接明了的反映各要素的盈亏情况,为基层单位管控成本提供合理化依据,同时建立《收入、成本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收入、成本以及成本分析重点,提升基层单位的成本分析水平。
全面成本管理的建立改变了营业税模式下粗放管理模式,规避了违法分包、转包的法律风险,通过要素分解,以“进销相抵”为目标,通过成本要素的税率匹配,提高税务筹划水平,合理降低税负,保证公司利润实现,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更改合同签订模式,匹配“营改增”政策
“营改增”后,A公司合同签订按照“人、料、机”分开签订模式,避免违法分包、转包风险,明确合同内容,提出提供增值税发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履约内容时行明确的约定,避免模糊用词,同时约定发票开具的种类、时间、付款时间等内容。在签订合同时对不同税率的金额进行明确的约定。强化协作单位而管理工作,严格协作单位资质的选择工作要求除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材料资质外,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做为合作方,小规模纳税人的合作需视价格与合作领域而定。执行询比价制度,遵循综合单价最低原则(综合单价=不含税合同额-附加税影响)选择协作单位,并要求协作单位次月提供完税凭证,使税务风险保证在可控范围内。
(三)及时取得扣税凭证,降低企业整体税负
营业税时代基于公司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要求所有支出必须有发票做为支撑,所以在增值税时代对于取得发票方能付款的要求使得公司上下未受到任何阻碍的达到了共识。
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开具销项税发票,基层单位及时发起开票申请,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同时根据“预缴税款”及公司扣税凭证要求,以协作单位完成工程量为基数,要求其提前开具进项发票,下月及时抵扣,坚持“先开票,后付款”原则,避免税务资金占用,保证资金安全。
(四)建立新的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建筑市场环境萎缩,政府债务收紧,现汇项目越来越少,以“PPP”项目或垫资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基层单位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展,超比例支付工程款,占用了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各项利息支出,都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为保证公司资金充分利用,在“全面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下,A公司要求对施工项目占用资金行为尽量采取有偿使用模式,即协作单位按一年期流动贷款方式承担资金成本,核减分包费用,转嫁资金成本与税务成本保证公司利润目标实现。
(五)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营改增”认识
“营改增”后,根据A公司税务管理实际情况,下发了《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办法》明确了增值税发票“合法合规、风险防范、统一管理、专人管理、应抵尽抵、及时抵扣”的原则,遵循“合同、物流、发票流、资金流”四流一致管理要求,合理分配岗位职责,发票流转,防范增值税管理风险。
为及时准确掌握国家财税政策内涵,A公司与中税网签订了税务培训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弥补了公司长期税务外部培训的空白,现公司已经实现“外部+内部”“、“线上+线下”的税务培训机制,尤其配合公司工会完成了“营改增知识竞赛”、“税务一堂课”以及“税务大讲堂””的培训,使公司一线职工了解基础税务知识的愿望得以实现。税务培训方式的日益完善,不断提高员工的税务水平,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有长远的意义。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发票的措施及税务培训,加强增值税发票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增值税发票开具的流程,防止部分业务人员虚开、漏开增值税发票,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与经济损失,“营改增”以来,公司制度运行流畅,员工税务意识逐步建立,未出现税务管理风险。
(六)强化沟通,构建和谐稳定税企关系
“营改增”后,A公司同时对接国税局和地税局,接受双轨制监督管理,税务工作事项骤增,税务管理难度加大,面对复杂和不断变革的税收环境,公司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一方面紧跟国家财税制度变革步伐,一方面通过定期拜访、主动汇报以及邀请现场指导等形式主动寻求与国税局、地税局的沟通交流,努力搭建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税企关系。通过共同努力,税务局尤其国税局对建筑行业的生产经营有了深入了解,双方就纳税信用评级、三证合一、税务风险事项评估、税务巡查、增值税发票监管等都取得了良性互动。
(一)建设共享中心,化解发票管理风险
目前,增值税扣税凭证通过基层单位收集、汇总后,报送公司总部,再通过税务扫描系统,手动勾选认证,工作量繁重,发票传递过程存在风险。
建议:建立规范流程,统一核算的共享中心系统,通过其中的税务系统扫描软件,由基层单位扫描发票上传,系统自动匹配认证,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出现数据统计造成的误差,保证税票的真实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资金与税务结合,避免资金占用风险
项目策划在基层单位推广运行,效果良好,但由于对资金认识不足,存在为提高项目利润,取得高税率发票,牺牲资金的行为。
建议:基层单位在与供应商磋商合同时,以总价控税,保证项目整体税负平衡的同时,资金不超额占用,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在项目策划时,若增值税进项税足够抵扣时,在零星材料的选择上,可选择采购小规模纳税人的物、料,减少资金支出。
(三)加强税务管理,规避税务风险
目前,国税总局为加强征税管理,实行“金税三期”税控软件,融合了税收征管变革和技术创新,统一了全国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搭建了统一的纳税服务平台,严格税收征管,杜绝了人为操作,这也为A公司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议:加强合同管理,根据施工时间要求,及时签订各项合同,杜绝“先施工,后签合同”行为,避免纳税义务时间的争议;系统梳理国税总局以及地方下发的各税种文件,利用“利好”政策,明确制止性行为,加强税种申报的及时性、准确性,避免漏报风险;严肃数据链条,避免稽查风险,对公司享受的各项政策,及时索取相关部门的文件决策,资料齐全,数据准确,避免税收补缴及滞纳金的发生。
(四)统谈分签,合理降低成本
现阶段,A公司各项成本控制合理,但涉及施工项目的大宗材料采购,分谈分签,材料的质量、优惠力度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质量风险与工程成本。
建议:A公司收集基层单位耗材信息,统谈后,与大型制造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争取更大的优惠力度,再由各个基层单位就项目签订材料合同,按适当比例支付款项,促使“成本、资金、税务”成本和谐统一。
“营改增”后,A公司的利润来源、偿债能力、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这也为公司规范化运营带来巨大的机遇。在这一双重影响下,应该争取更多的“利”,避免各种“弊”的出现,公司后续要继续完善税制改革措施,跟踪政策变更,在“营改增”的浪潮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