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
当我走进四年级X班的课室时,迎面走来一位瘦瘦的、皮肤白净的小男孩。“老师,上课我帮你管纪律。”我看着他,说:“好呀。”我与他说话时,他的眼睛总是看着别处的,目光游离,有一种自卑感。旁边的同学告诉我:“老师,他叫小成。”他又小声说:“老师,没人喜欢这位同学,我们都不跟他玩,他整天捣乱,还会发火打人。”这时,铃声响了,学生们都快步走进课室,准备上课。刚才那个小男孩慢慢走到教室的窗边,把手伸到课室内拍打其他学生。“老师,小成的手有口水的。”被拍打的学生一边厌恶地说,一边用纸巾擦手,其他同学都看着他们。 我用眼睛盯着小成,但他不看我,我只好严厉地说:“请这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慢吞吞地走回座位,并用手扫一下后面同学的书本,“啪”的一声,书掉到地上。全班同学的目光又一次齐刷刷地看着他。他的书桌上横七坚八地摊着很多书,他用脏脏的手大力地把书扫到地上,迟疑地坐下来,身子重重地靠在椅背上。我看着他,但他始终未抬头看我。约五分钟后,坐在小成后面的同学举手,气愤地说:“老师,他用纸团打我!”旁边的同学说:“老师,他拿我的笔。”我走过去,摸摸小成的头,说:“小成,上课请不要打扰同学,可以吗?老师觉得你能做到的。”这节课,我提醒他几次,但效果并不理想。当我稍不关注他,他又去拿同学的书或笔。下课铃声一响,他迅速用手把后面同学的书扔到地上,然后冲出课室,跑得无影无踪了。
晚上我与他妈妈交谈,才得知小成曾被医院诊断为小儿多动症,还曾服药物治疗了一段时间。
从小成与外界(主体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和交往中,我发现他有以下行为表现。
一是控制力较弱,体察力欠缺,易反复犯错。他注意力较涣散,不擅长调控自己的行为及情绪,也不善于体察别人,容易做出冲动行为,与同学一句不合,就出手打人。
二是规则意识薄弱,思维较跳跃。上课时他不能安静听讲,玩弄手指或其他物品,或是故意捣乱。思维不连续。小成妈妈反映,他谈话时,未表述完一件事,就又说另一件事,做事丢三落四。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基于上述表现,同学不接纳他,他被拒绝和排斥,人际关系恶劣。
三是自我防卫心理,导致不良恶习。他常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担心做错事被老师或家长责罚,担心成绩差被责骂,担心同学不与自己玩,但自己又控制不了,从而产生不良应激心理:①掩饰和否认。犯错时,否认并说是同学的错,家长信以为真,所以造成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摩擦。②过度补偿。为了克服自卑情绪,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依仗自己的能力,去强迫低年级的小朋友借钱给他,以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否认不足。
1.主观因素
小成是小儿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并可能伴有知觉和认知障碍、中枢神经失调的一种综合征。是一种脑功能的轻微失调,导致其人格和认知发展上的缺陷,这是多动症儿童沟通与交往障碍的关键原因。这也是小成行为特殊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中包括环境因素,家庭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如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影响多动症儿童的沟通和交往。小成是独生子,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爸爸在区外某职业学校任教,妈妈为公司管理人员。父母因工作原因,长年聚少离多。小成中午自行回家,用电饭煲加热前天妈妈准备好的饭菜当午饭。家中无老人同住,妈妈晚上7点多才到家,小成处于一种无人管教的状态中,是典型的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
总的来说,多动症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与他人沟通与交往中存在困难。学校教育在于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及矫正,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掌握及提高沟通交往的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1.亲其师,信其道
我发自内心地与家长倾谈,一开始便获得家长的信赖。我主动与小成谈话,有时问他问题,他闪烁其词,有时还不说话。我主动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尽量争取他的信任。经过两个月的交往后,他对我开始信任,愿意接受我的教育。
2.抓住契机,引导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主观能动性在小儿多动症儿童的沟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意识到,首先要让小成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他自身愿意做出改变,努力去尝试跨越障碍,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获得进步。有一次,因他的不对,与同学发生冲突,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他突然回我一句:“我有病!”当时我没有再与他谈话。等到放学时,我拉着他到校道的长椅上坐了下来。“小成,你怎么说自己有病的?”“妈妈说我有小儿多动症,我看过医生,吃过药。”他又坐不住了,眼晴看着别处,手不住地动来动去,想离开。“小成,我给你讲个故事,你愿意听吗?”我给他讲了好莱坞最伟大的黑人演员之一威尔·史密斯的故事。“今晚我让妈妈陪你看看他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我想让他父母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明白一个道理:心中要始终有信念。
第二天, 我跟小成说:“片中爸爸的扮演者威尔·史密斯幼年时也是一个多动症儿童,但他一样可以获得巨大成就。只要你永不言败、不懈追求,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解决的。我和你父母都会帮助你的。”我用简要语言给他讲解什么是小儿多动症,目的是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引导积极的行为管理,掌握冲突解决策略
我让小成自己讲他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我一条一条写下来,然后一起制订“每日行为记录卡”。一开始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从日常可约束的行为来规范。记录卡不是老师记,而是当事人自己记录,放学后与其分析当天的记录情况,并给予奖励。完成行为记录卡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审视的历程,可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也是价值判断能力的训练。
运用大卫·W·约翰逊和罗杰·T·约翰逊的同伴调节程序(Peer Mediation Program)缓解小成的人际冲突。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我先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原本这样做的期望是什么,是无恶意的,并理解对方对自己的不满,自己愿意与对方和好。只要有冲突发生,我都第一时间引导他处理,这样不断巩固,教会他冲突解决的方法,使他获取他人的认同,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同学慢慢接纳小成,冲突减少了。
4.与家长有共识,形成合力
学校的所有训练行为,我都与家长充分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我尽可能地给家长传达小儿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理念以及行为训练方法。家庭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爸爸有时间会陪小成跑步、游戏;妈妈调换了工作岗位。爸爸妈妈陪伴的时间多了。生活习惯有规律,睡眠充足,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所改变,小成的成绩有所提高。我与体育老师联系,安排小成参加学校的跳绳队,让其有释放精力的渠道。我引导小成进行同伴调节程序训练,同学对他的态度有了改观。我同时引导班上其他同学,给予小成更多的理解,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这也是改善冲突行为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理念一致,形成合力。
1.理论指引是教育智慧
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我们都会轻易地从生理的角度去批评孩子的行为,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因为儿童是多动症而放任其不良的行为,而应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他们。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勇气与智慧。所以社会和学校要开展小儿多动症儿童教育的各类培训,帮助教师和家长从困惑中走出来。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探索小儿多动症儿童教育的实践经验方法,形成学习共同体。
2.持之以恒是教育勇气
老师和家长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纠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我们要以积极、主动、耐心的态度参与,才能收到效果。根据不同儿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 。还要考虑同一个多动症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坚持、要冷静、要理性地以一种“等待”平和的教育心态引导多动症儿童。
3.爱和包容是教育的内核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所以,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心与心、身与身的生命教育。我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我要与你一同成长,我要成为你的朋友”,因双方在身心上互相接纳,才可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帮助我们开展教育活动。
一年的训练后,小成的沟通和交往技能有明显提高,成绩也进步了。小儿多动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和家长要有包容和爱,坚持不懈地运用教育智慧与他们共成长。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儿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