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晓艳 沈阳维康医院 消化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4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37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横向切缘阴性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治愈率分别为91.43%、91.89%、89.19%、81.08%,与对照组54.08%、70.27%、64.86%、51.35%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40%)与对照组(8.10%)相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切除术相比更利于患者恢复,治疗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消化道肿瘤临床较为常见,按发病不同部位可划分为胃肿瘤、直肠肿瘤、食道肿瘤等,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及时诊断、有效治疗。目前我国内镜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应用广泛,临床相关研究增多,但二者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进一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应用效果,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治疗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选定本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4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4~69岁,平均(56.63±2.88)岁,疾病类型:结直肠肿瘤12例,食道肿瘤11例,胃肿瘤14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3~69岁,平均(56.43±2.83)岁,疾病类型:结直肠肿瘤11例,食道肿瘤13例,胃肿瘤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对照组给予患者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接受内镜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和范围,确定位置后,沿病灶外缘5mm位置做标记,随后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使用靓胭脂(0.2%)、肾上腺素甘油果糖(0.1%),促使病灶抬起,利用透明帽吸起病灶,进行内镜下圈套电切,配合电凝止血,对残留组织或出血创面进行凝固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前检查、病灶标记和黏膜下注射同对照组,随后利用电切刀沿病灶标记外缘环形切开,到达黏膜下层,并利用电刀逐层剥离病灶下黏膜,剥离过程中反复注射,在最大范围内完整地切除病灶,切除后对出血点凝固处理,必要时应用金属止血夹夹闭创面。两组患者术后均禁食,给予患者抑酸类药物,并给予静脉补液,观察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密切监测引流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叮嘱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复诊,监测创面恢复情况。
完整切除率,完整切除:病灶完整被切除,获取单块标本[1];横、纵向切缘阴性率,标本固定后,每间隔2mm垂直切片,标本侧切缘从未出现肿瘤浸润为切缘阴性[2];治愈率,横、纵向切缘均为阴性。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表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n=37,n/%)
观察组整块切除率、横向切缘阴性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治愈率分别为91.43%、91.89%、89.19%、81.08%,与对照组54.08%、70.27%、64.86%、51.35%相比较高,P<0.05,详见表1。
表2.两组并发症率比较(n=37,n/%)
观察组并发症率(5.40%)与对照组(8.10%)相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情进展较快,需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救治,临床有研究指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黏膜进行切除后,其在5年内生存率达到95%以上,可见早期黏膜切除可提高远期疗效。目前临床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中多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二者禁忌症和适应症多已明晰,但具体治疗效果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究[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整块切除率、横向切缘阴性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40%)与对照组(8.10%)相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内镜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较多,可控制疾病发展,但临床实践经验指出其很难做到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组织完整程度较低,病灶组织残留、浸润等情况判断误差较大,无法准确判断是否需追加手术,存在术后复发潜在风险。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由内镜切除术发展而来,可一次性剥离较大病变,剥离下的组织完整性较高,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病变组织残留,抑制病情复发,治愈率较高,且两种术式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造成威胁,患者接受度较高。但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操作难度相对较高,在推广中存在挑战,对临床医师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治疗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病灶大小等实际情况,考虑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进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在提高疗效的同时,确保患者安全,更好地促进其预后恢复[4,5]。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较切除术更利于患者恢复,治疗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