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蓉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健全高等教育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以《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例,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知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从而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技术控制领域。课程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电气传动理论,熟练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工程问题,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运行;要求学生具备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切实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满足生产企业需求。然而,根据目前教学、学情现状,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感性认识不足、理论实践脱节、考核评价片面等不足,致使课堂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更达不到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
因此,为了顺应现代生产控制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趋势,切实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精神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探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与方法,解决目前教学现状的不足之处,具有迫切现实意义。
产教融合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属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方法范畴。产教融合最初的概念是和校企合作相联系,甚至是相等同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创新需求激增,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政策,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形态、新的变化。产教融合不再仅仅是校企合作,而是上升为产业经济与教育体系多方面的融合汇通。推动产教融合进程,深化产教融合力度,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地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储备。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高校教育改革需求,地方高校积极与地方区域经济相结合,立足区域产业经济,推行推广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和平台,加强产、教融合力度,探索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普遍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利工具。信息化技术手段存在多种形式,由不同公司开发,有着基本相似的功能。例如,信息发布功能,资源集成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等等。应用较广泛的教育互联网应用平台有中国大学 MOOC,中国学银在线等,提供国家精品课程等面向高校以及全社会学习者的在线课程。还有常用于教学辅助工具的信息化平台,例如:学习通、雨课堂、爱课程等教育教学APP。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都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利辅助和补充手段,弥补课堂知识的单一,延拓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有利于进行教学数据的追踪和统计。
因此,依托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背景,辅以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思路。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质量。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引进企业项目,向企业行业问产业需求、问技术发展,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注重考核应用能力水平、控制学习过程的质量,紧密结合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使学生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实践能力;根据学情状态跟踪数据,关注学习动态,根据需要进行干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企业实际需求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依托现有的校、院两级产教融合平台,结合任课教师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和课程教材知识点,从企业引入项目案例,通过项目案例的分析,揉合教材知识点内容,把课堂教学内容与项目实践即时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直接解决实践问题,做到理论紧密结合实际,教材知识直接应用于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所引入的项目案例,需要任课教师进行优化选择和完善,要求其具备项目实践解决方法思路明晰,理论知识点运用明确的特点。同时,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课堂,针对项目案例,直接进行案例分析,分享解决方法和经验教训,提供第一手实践素材。
利用信息化手段,注重考核应用能力和控制学习过程质量,替代单一的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的考核方式,也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和应用能力考核,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辅助手段,选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或学习通app),根据教学大纲理论知识点,随堂发布测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建立学情状态实时跟踪,及时了解反馈数据,调整教学实施方案。同时,可以外延课堂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合理调适课程教学结构与内容,以及运用信息化技术掌握教学过程质量,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进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有良好改善,得到相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根据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综合课堂教学优化内容,以及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应用能力考查方案及目标如表2所示。每一次过程质量控制及应用能力考查总分100,平均赋分。7次考核后,经统计,以机制17级学生为例,以60分以下为不及格,视为未掌握基本知识点,60分以上成绩,视为掌握基本知识点,则达成度在94%左右。分布图数据分析,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符合一般规律,说明通过应用网络平台及学习通等信息化技术,设置过程质量控制及应用能力考核点,实时利用实训平台进行仿真实践,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较好,达成度高。结合期末试卷及平时作业,通过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毕业能力达成度计算,比较分析机制17、机制16两个年级该课程最终成绩,17级学生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达成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说明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获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
表1: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目标
表2:过程质量控制及应用能力考查方案及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需求出发,依托产教融合背景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探索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效措施与方法,提高学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切实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精神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课程教学实践有机衔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受企业欢迎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