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王留强,宋永涛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70)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建筑施工环境较为粗放、设施环境较为恶劣,而检修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材料种类繁杂,施工作业面大,材料存放区域有限,多标段联合施工过程中现场道路环境多变,加之人员素质制约造成一定程度的材料浪费和费用增加。以动车检修库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现状为例,对材料管控方法做如下优化。
(1)材料种类多,数量杂,实际采购与使用的时间差异造成库存压力。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缩短,不同专业的材料进场及使用时间逐渐交错。从材料进场到现场施工专业种类增加,因施工过程的连续性,需将一定数量的材料提前备置,而各个工种为保证各自工序按时完成,超量存放材料,加大了库存压力。
(2)施工区域受限,临时库房空间有限且使用时间也有限,需要经常调整库房。施工面积较狭长,临时库房面积小且可占用时间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以及相邻标段的施工碰撞情况不断调整库房甚至临时办公区的位置;因临时库房搬运而产生的材料搬运费,搬运过程中的材料损坏、丢失等情况经常发生。现场道路硬化条件有限,雨雪天气对材料入场及落地也有很大影响,相应材料采购及入场计划都会受到牵制。
检修库整体长约500 m,宽约100 m,为长方形建筑物。由于工程施工周期短,整个建筑平面区域为施工工作面,施工现场无临时库房,以检修库的周边为临时仓库。优化材料分类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根据材料运输方式及进场批量分类:工程主体材料中的钢筋、预制件等需要较大车辆运输,且通常为大批量,装卸方式也需要大型吊装机械,材料存放需占用较大存料场地[1]。
(2)根据材料的安全要求分类:如油漆、燃油及其他易燃易爆材料,存放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单独考虑存放地点。
(3)根据材料施工时间段分类: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对主体工程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参考施工的阶段特点,将常用的大宗材料规划分类,方便材料统筹管理与成本预算。
(4)根据材料易损易丢程度分类,如周转材料的零部件、贵重金属制品、管道系统工程的连接零件、阀门开关等材料。
(5)根据材料是否需要加工分类:材料需要依据现场实际设置加工区域的,如钢筋、模板、水暖及电器管道,通过分类,预先规划材料所需的工程量;规划材料的加工工作,方便对比现场加工与外包加工经济成本和空间压力。
(6)依据工程主体或临时设施分类:施工人员的临时住房所需材料与工程主体材料需分别存放,设置独立的管理台账。
假设施工情况按工期可以正常开展,临时办公区域不影响施工仓储位置,施工现场交通条件基本不变,材料均围绕建筑物周边建设临时仓储区域(大部分料区为露天料场),布置材料仓储区域可有以下几种方案:
(1)以主要运输路径为仓库分包区域,沿路设置,将主要的施工主体材料选择合理分类方式,规划临时库房面积。按施工阶段选择使用周期相近的材料考虑设置材料临时库房,通过运筹学位势法,计算出不同实体材料存放区的使用频率以及合理布局位置,并按照施工阶段,规划不同施工周期阶段内进场的主要材料所需的临时库房区域,划分可再生资源的工程建筑材料以及不可再生的建筑垃圾区域,早规划早布置,减少因材料存放区域转移而造成的人工费、机械费,同时避免因材料转移造成损耗或丢失,增加额外成本。
(2)设置便捷移动的封闭箱式库房。①部分材料易燃易爆,入场时设立集装箱并选择单独隔离区域,按照施工安全距离要求选址,利用集装箱的便捷性,可在需要转移时及时转移。②特殊设备不能露天放置,水电材料、管件配件或阀门材料种类繁多,也适合在集装箱内存放,搭设货架充分使用箱内空间。由于水电材料种类多数量小,货架存放时可利用库存管理的“四号定位”法,提高配件材料的管理效率,也有利于盘点。③部分贵重材料、贵重设备也可存储在封闭库房,以防丢失[2]。
材料的入库、点收、出库、发料是建筑材料施工的常用材料管理模式,但施工现场的劳务队伍领用材料通常对领用计划缺乏预见性,材料领用人员与使用人员不同专业导致材料使用消耗不及时。
(1)通常材料发放是针对各施工队伍的材料员,强化施工材料限额领料发放,指定区域发放。对不同分包队伍的材料领用电子化造册管理,定期或定量核算签字,既可减少重复签字,同时也可便于统计材料消耗情况[3]。
(2)利用目前图像资料的获取便捷性、移动设备的水印信息备注的便捷性,最大限度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留存材料发放过程记录,施工单位设置水印文档记录领用情况,在保存原始纸质销售凭证的基础上,减少频繁的签字工作,电子版资料不仅有利于资料备份保管,同时对于材料消耗可溯源工作更加便利。
(3)加强收尾材料管理,有效衔接发料工作与收尾材料处理工作。①施工现场的粗放型工作方式决定了材料使用过程因抢节点工期或返工造成材料破损、材料换新或更换使用,材料管理员重复发料需劳务人员交旧领新,避免出现腐败或材料浪费。②对于收尾材料需及时盘点入账,与发料数量进行核算。可回收的材料及时分类统计、清出施工现场,及时进行退料或调拨周转,避免收尾材料丢失,不能使用的收尾材料应及时处理[4]。
建筑施工单位的材料管理部门都有相对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并根据施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持续更新。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制度的落实仍然需要不断加强。(1)加强对一线材料管理人员的制度教育,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适应工程施工的管理制度,使工作更加规范化[5];(2)管理制度应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不脱节不搞形式主义,对不适用生产实际的工作应及时更新方式方法[6]。
施工材料管理是建筑行业中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建筑施工总成本、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只做点数和收发工作,材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材料使用轨迹控制,将材料管理的工作意识进一步上升到成本控制,通过学习建筑信息模型(BIM)实现对建筑施工全过程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将新的技术与合适的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对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