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2020-02-25 04:47:26马金平王佳张刚王孝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园贺兰山葡萄

马金平,王佳,张刚,王孝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13)

宁夏贺兰山东麓光热资源充分,降雨量少,土壤沙化贫瘠,黄河引流自灌,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宁夏在80年代初期开始种植酿酒葡萄,90年代末期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在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和果农增收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绩。2002年宁夏贺兰山葡萄产区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1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制定出《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到2020年,实现“一个葡萄文化发展中心、三个葡萄酒城、十个葡萄旅游小镇、一百个以上特色葡萄酒庄和百万亩葡萄基地”的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3万 hm2,其中酿酒葡萄3.8万 hm2;已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约1.3亿瓶,综合产值达200亿元。近年来宁夏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引起国内外葡萄栽培、酿酒的专家高度关注,宁夏葡萄产业也进入从扩大规模发展逐步转变为提升质量发展的模式。随着宁夏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增长,葡萄病虫害逐年加大,为了有效的控制葡萄病虫害,果农不断加大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宁夏葡萄浆果的农药残留增加,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对宁夏葡萄酒的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酿酒葡萄栽培课题组,针对宁夏酿酒葡萄基地开展酿酒葡萄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控和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研究。现就近年的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一些理论数据和实用技术。

1 酿酒葡萄病害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据近年的资料和研究显示,贺兰山东麓发现的病害有14种。其中真菌病害有11种,分别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酸腐病、霉污病、炭疽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病和房枯病等。细菌性病害1种,是根癌病。病毒性病害2种,分别是酸腐病和卷叶病。发现的生理性病害7种,分别是冻害、盐害、缺素、旱害和药害等。常见为害比较严重的病害有7种,分别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痘病、穗轴褐枯病、酸腐病和卷叶病。

1.1 葡萄霜霉病

发病规律:是专性寄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枯枝、落叶中越冬。也以菌丝在芽或没有落的叶片上越冬。孢囊孢子最适宜温度18~22 ℃ ,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贺兰山东麓最早发病纪录是6月中旬,一般发病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梗,也能为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以及果实的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后扩散为黄色或褐色多角形斑,为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褐色。花穗和幼果受害后,表面着生白色霉层,严重时花穗腐烂变枯,幼果变硬、软化、干缩,后变为褐色、易脱落。

防治方法:5月上旬开花前,喷洒保护预防性药剂,可选用78%科博500~600倍液全园喷洒[1];6月上旬果实第一次膨大前,选用1∶0.5∶200的波尔多液全园喷洒;7月中旬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霜霉病也零星发生,选用72%甲霜灵锰锌800~1000倍液全园喷洒;8月中下旬可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每隔15 d,选用50%烯酰吗啉800~1000倍液和72%杜邦克露800~1000倍液各全园喷洒1次。

1.2 葡萄灰霉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2]。春季菌丝体产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对花序和幼果进行初次侵染,当温度在20 ℃、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病害迅速蔓延。低温、多湿、伤口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子。贺兰山东麓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尤其是在果实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接近成熟的果实,也可为害新梢、叶片和穗轴。花序受害时,出现似热水烫过的水渍状,很快变为褐色软腐,天气干燥时受害花序萎蔫干枯。果实受害时开始产生褐色的凹陷斑,以后果实腐烂,上面布满灰色的霉层。

防治方法:5 月上旬开花前,选用5 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园喷洒;6月上旬果实第一次膨大前,选用50%多霉灵800~1000倍液全园喷洒;8月中下旬选用40%嘧霉胺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腐霉利)1000~1500倍液全园喷洒[1]。

1.3 葡萄白粉病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受害组织或芽鳞内越冬,成为病害的初浸染来源。翌春,在葡萄芽鳞内越冬的病菌即开始活动,侵染新梢,潜育14~15 d发病[2]。宁夏贺兰山东麓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天气干旱闷热最易发生。

为害症状:为害葡萄叶片、叶柄、新梢、花序和果实等幼嫩器官。叶片发病时,初在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状病斑,以后病斑变为灰白色,布满白粉[3-4]。果粒发病时,果面上覆盖一层稀薄的灰白色的粉状物,擦掉果粒表面白粉,可见果面组织呈暗红色网状或花纹状坏死。

防治方法:在贺兰山东麓白粉病一般在6月中旬发病,可选用50%硫磺悬浮剂500~600倍液全园喷洒[5];7月中旬选用25%三唑酮1500~2000倍液全园喷洒。葡萄白粉病经过2次防治基本上可以控制。

1.4 葡萄黑痘病

发病规律:菌丝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蔓、病叶、病果及卷须等病残体组织内越冬[2]。春季,湿度适宜时,病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到幼嫩的叶片或新梢上,引起初次侵染。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是24~26 ℃,在贺兰山东麓一般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葡萄黑痘病只侵染幼嫩组织,对着色后的果实、老化的叶片和枝条等不会浸染。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新梢、花序和幼果等幼嫩器官。幼叶受害后,初产生多个褐色或深褐色微小病斑,后逐渐形成圆形大斑,周边暗褐色或紫色。花序受害后,在花蕾上出现浅褐色小斑点,逐步变黑枯死。幼果发病时,初形成褐色小斑点,之后扩展为圆形大斑,稍凹陷,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色,看似鸟眼状,故俗称“鸟眼病”。病斑只停留在果皮上,不深入果肉,病斑后期硬化、龟裂,病果生长受阻,着色延迟、酸度高。

防治方法:葡萄花期和幼果期是葡萄黑痘病防治的关键时期,5月中下旬可选用75%百菌清1200~1500倍液全园喷洒;6月中旬选用50%多霉灵800~1000倍液全园喷洒,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葡萄穗轴褐枯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枝蔓的表皮、芽眼和土壤等场所越冬。翌年春天,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2]。以后,条件适宜,病菌可再次进行侵染,直至幼果期。穗轴褐枯病的发生与否及其为害程度取决于葡萄花序伸展至开花前后的温湿度,此时若多雨潮湿,气温较低,花序的幼嫩组织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贺兰山东麓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5月中旬。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葡萄幼穗。葡萄开花前后多在幼穗的分枝穗轴上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的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向四周扩散,使整个穗轴变褐枯死,不久失水干枯。

防治方法:5月上旬选用50%多霉灵800~1000倍液全园喷洒;6月上旬选用75%百菌清1200~1500倍液全园喷洒。

1.6 葡萄酸腐病

发病规律:主要是由各种伤口感染发生。引起酸腐病的微生物通过虫伤、机械损伤及侵染性病害所造成的果皮伤口侵入,或随着昆虫如蜜蜂等咬伤果皮后进入果粒内,不断生长繁育,最后引起酸腐病。高温高湿是葡萄酸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果园郁闭、闷热和病虫害较多时易诱发该病的发生。果穗腐烂往往是由单个果粒受害腐烂后滴落的液汁引起周边果粒共同发病。病果粒流出的汁液具有较浓的醋酸味。贺兰山东麓酸腐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葡萄果穗。果粒染病后,最初果粒变为褐色或红色,后期果粒变软、腐烂、果皮破裂,从果实内流出粘稠状的果汁,产生挥发性物质,闻之醋酸味较浓。

防治方法:葡萄酸腐病主要在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在农事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创伤。自封穗期开始,选用80%必备WP 400倍+2.5%联苯菊酯EC1500倍+50%灭蝇胺WP 2500倍、或45%络氨铜400倍+25%甲维毒死蜱800倍液喷洒果穗和病穗,10 d左右喷1次,连喷3~4次[6]。

1.7 葡萄卷叶病

发病规律:属于长线性病毒组病毒,主要在活体植物内越冬[2]。因此带病毒株是病害的主要初浸染来源。病害主要通过带病毒的繁殖材料进行传播。病害的自然传播速度很慢,但近年来,葡萄卷叶病发生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接穗和插条繁殖材料控制不严格,苗木繁育秩序混乱所致。

为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和果实上,叶片为害后表现为反卷和变色。红色葡萄品种,叶片发病初期,叶脉出现很小的红色斑点,以后红色斑点逐渐扩大,联合成片,呈现红叶状。白色葡萄品种,叶片受害后,表现为黄化褪绿,轻重不一。两类感病叶片均呈现反卷、变厚、变脆。发病果实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发育不整齐、成熟晚,着色不良,糖度下降。贺兰山东麓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葡萄浆果转色期后。

防治方法: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进行防治。控制方法有3点,一是繁育和栽培无病毒的苗木;二是加强植物检疫,避免病毒的引入和扩散;三是挖除销毁病株7]。

2 酿酒葡萄虫害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据近年的资料和研究显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发现的虫害9种,分别是缺节瘿螨(俗称毛毡病)、红蜘蛛、绿盲蝽、二斑叶蝉、蓟马、金龟子、白粉虱、介壳虫、棉铃虫、蠹虫和胡蜂等。常见为害较严重的虫害有4种,分别是红蜘蛛、绿盲蝽、毛毡病和二斑叶蝉。

2.1 葡萄红蜘蛛

为害症状:以成虫、幼虫和若虫群集为害,主要吸取葡萄的叶片和果实汁液。叶片受害最初呈黄白色的小斑点,后出现红或黄色斑块,叶片大部红色或黄白色,严重时吐丝结网,叶片干枯死亡。果穗受害后,果梗、穗轴呈黑色,组织变脆,极易折断。果粒前期受害后,果面呈铁锈色,果皮表面粗糙,有时龟裂,影响果粒生长。果穗后期受害会影响果实着色和糖酸比。

发病规律:贺兰山东麓一年发生5~6代。以雌成虫在老皮裂缝内、叶腋以及芽鳞绒毛中群集越冬。越冬雌虫在5月上旬出蛰,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大量上叶,为害叶片和叶柄,在叶片上多集中在叶背面。7~8月份发生3代重叠,虫口密度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11月全部越冬。成虫有拉丝性,但丝量很少,幼虫有群居和脱皮的习性。

防治方法:开春在发芽之前喷打2~3°Be的石硫合剂,若在石硫合剂中混加0.3%的洗衣粉,防治效果会更好[6];开花前和开花后是红蜘蛛防治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时的红蜘蛛还没有世代重叠,同时也是虫螨整体上的薄弱环节,及时喷药对红蜘蛛的防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花前应喷洒20%螨死净2500~3000倍液或28%托尔螨净乳油3000倍液,花后应再喷洒一次;7~8月红蜘蛛已世代重叠(即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同时存在),而且气温高,红蜘蛛生育期缩短,繁殖加快,虫口密度变大,若不及时喷药控制,会虫螨成灾,造成很大的损失,这段时间每隔15 d应交替喷打5%尼索郎1500~1800倍液或34%哒螨灵乳油3000~4000倍液。

2.2 葡萄绿盲蝽

为害症状: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吮吸葡萄幼嫩器官的汁液[2]。幼花穗受害后便萎缩脱落。被害幼叶最初出现细小黑褐色坏死斑点,叶长大后形成无数孔洞,叶缘开裂,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显得粗老或畸形;花蕾被害产生小黑斑,渗出黑褐色汁液;新梢生长点被害呈黑褐色坏死斑。

发病规律:绿盲蝽若虫生活隐蔽,反应敏捷,爬行速度极快。成虫喜阴湿怕干燥,日夜均可活动,有趋光性,但夜晚活跃,白天多在叶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杂草萌芽露绿时便开始孵化,贺兰山东麓5月到9月,每月各发生一代成虫,成虫寿命较长,产卵期为30 d。

防治方法:在防治的节点上,萌芽透绿期、绿叶展露期是关键的防治时期,由于绿盲蝽有很强的趋花性,所以花絮分离期和小幼果期也是防治关键期,直到果皮老化。4月中旬,开春在发芽之前喷洒2~3°Be的石硫合剂;5月上中旬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全区喷洒;6月上旬选用10%吡虫啉2500~3000倍液全园喷洒;7月中旬选用25%噻虫嗪1500~2000倍液全园喷洒,以上药剂提倡交替使用[8]。

2.3 葡萄毛毡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葡萄叶片,有时也能为害葡萄嫩梢、卷须、幼果和花穗等[2]。叶片受害后,最初叶背面产生许多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随后叶正面部分隆起呈鼓泡状,这是由于螨虫在叶背面吸取叶表皮细胞汁液,刺激细胞增大的结果。叶片背面受害部位密生一层很厚的毛毡状纯白色绒毛,后期白色绒毛变为黑褐色。

发病规律:主要以成螨在葡萄的芽鳞片内潜伏越冬。有时也可在枝蔓的老皮下和受害的叶片上越冬。翌年葡萄萌发时开始为害,此螨5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发生盛期。一般新梢先端被害部成螨较多,老叶被害部则较少。

防治方法:葡萄出土后立即喷洒3°Be的石硫合剂1次,5月中旬和8月下旬结合预防葡萄红蜘蛛喷洒一些杀螨剂;葡萄修剪完后,埋土前再喷洒一次3°Be的石硫合剂。

2.4 葡萄二斑叶蝉

为害症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葡萄汁液[2]。被害叶片首先出现小白点,严重时斑点连成白斑,全叶失绿或焦枯,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枝条的成熟和花芽分化,虫便污染果实。一般果园密闭,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生较多。

发病规律:以成虫在葡萄园的杂草枯叶中越冬。翌年春季开始活动。贺兰山东麓5月上中旬成虫产卵于葡萄叶片的叶脉间或绒毛间,一年一般发生3代。

防治方法:5 月中旬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全区喷洒[7];8月上旬选用10%吡虫啉2500~3000倍液全园喷洒,或25%噻虫嗪1500~2000倍液全园喷洒1~2次。

3 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葡萄病虫害相对其它果树较多,防治比较困难。贺兰山东麓葡萄从4月中旬出土,10月下旬下架埋土,整个生长季节为6个多月,生长时间相对较长。从5月开始,各种病虫害相继发生。常规年份,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绿盲蝽、二斑叶蝉、穗轴褐枯病和毛毡病,6月中下旬白粉病开始零星发生,7月中下旬霜霉病、灰霉病开始发生,8~9月霜霉病、灰霉病、黑豆病、卷叶病、酸腐病和红蜘蛛等大量发生,9月中下旬是叶蝉高发期。纵观葡萄整个生长季节,虫害、病害交替发生,且有些病虫害重叠发生,给果农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贺兰山东麓正在打造低农残、绿色、高品质的葡萄原料基地,在病虫害防治上要科学用药,一方面要病虫害防效到达预期目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降低农药残留,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6点技术方案。

3.1 加强葡萄园区科学管理,增强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在果树栽培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技术,使树体健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趋于平衡,增强树体抑制和抵抗病虫害的作用。

3.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葡萄园区

葡萄园区建设要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力适中,空气清洁,交通便利,有灌溉和排涝条件的地块。在品种方面,要选择适应于当地气候特征,抗病能力相对较强的品种,尽量栽培经过脱毒的葡萄苗木。

3.3 加强葡萄园区的栽培管理措施

根据葡萄植物学特征,科学的制定栽培模式,达到预防抗病的目的。

采用单臂篱架,株行距为0.6 m×3 m的栽培方式,使葡萄园通风透光。

科学施肥、合理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7],使葡萄植株生长健壮而不徒长,及时铲园耙地、除草,使葡萄架面保持通风透光。

剪除距地面30 cm内所有的枝条,及时修剪副梢,合理的疏枝定果,使葡萄亩产量控制在1000 kg左右。

在消灭虫源方面,葡萄出土后尽量扒除主干上的一些老皮,剪除病枝、死枝,并集中起来进行烧毁。

3.4 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

在葡萄园区,建议每200 hm2安装一个小型气象站,对葡萄全园的气候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园区植保人员根据近3年的气候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来年病虫害发生趋势,制定出当年园区病虫害防治方案。另外,葡萄生长季节园区植保人员要每隔3 d进行一次全园的病虫害调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进行分析,及时制定出防治方案。

3.5 适时使用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控

葡萄是易感病的果树,在生长季节要进行多次药剂防治,才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害。

在药剂使用方面,要对症选药,由于葡萄病虫害种类较多,针对防治对象选用对症农药十分重要。首先要明确防治对象,然后选用适宜的农药种类。比如霜霉病选择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锰锌(克露)等一些专用的特效药。灰霉病选择二甲酰亚胺类(速可灵)、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和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等一些专用的特效药。白粉病可选择硫磺悬浮剂或三唑酮。黑豆病、穗轴褐枯病、酸腐病可选用百菌清。红蜘蛛、毛毡病则选择一些杀螨剂(哒螨灵)。叶蝉、绿盲蝽则选择一些杀虫剂(聚酯类)。

在药剂轮换方面,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药效越好的药剂,每年使用的次数越要少。

在混合用药方面,要做到一是无不良反应;二是有增效作用;三不产生药害;四是不增加毒性;五是有兼治作用;六是不提高成本。

在防治时间方面,虫害选择适宜的虫态和药量是用药的关键,在害虫的生活史中,蛹和卵处于休眠或活动很弱、比较隐蔽的场所,对农药不敏感。而害虫的幼虫和成虫要进行取食和迁移,虫体暴露,易被杀死。因此低龄幼虫期和害虫发生早期是最佳的防治期。病害选择葡萄生长期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进行防治,比如葡萄出土后、开花前、幼果膨大期、转色期、埋土前等时间点。

3.6 制定出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周年管理历

葡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加强监测,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的原则。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制定《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周年管理历》。

4月中旬葡萄出土后,及时进行喷洒石硫合剂,主要目的是杀灭病菌、虫卵。5月上旬葡萄发芽展叶期,全园喷洒杀虫剂毒死蜱和杀螨剂四螨嗪,主要防治螨类、绿盲蝽和叶蝉等。5月下旬,是葡萄初开花期,全园喷洒杀虫剂阿维菌素和杀菌剂多菌灵等,主要目的是防治绿盲蝽和穗轴褐枯病。6月中旬,是葡萄幼果快速生长期,也是葡萄病虫害防治的一个关键时期,全园喷洒精甲霜灵和乙霉威,主要防治霜霉病和灰霉病[9]。7月上旬,是葡萄浆果快速生长期,全园喷洒霜脲锰锌、腐霉利和百里通等专用杀菌剂,主要目的是防治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在7月下旬,葡萄园区降雨量较多时,主要针对霜霉病和灰霉病进行再一次防治,全园喷洒烯酰吗啉和嘧霉胺,如果地块有红蜘蛛为害,可混配杀螨剂哒螨灵。8月上中旬,如果葡萄园区霜霉病、灰霉病发病较为严重时,可喷洒霜霉疫净和扑海因药剂进行防治。另外,如果发生黑痘病,可混配百菌清。9月下旬,葡萄浆果开始成熟,采摘前20 d禁止喷洒化学农药。10月下旬葡萄冬季修剪后,全园喷洒石硫合剂[10]。

表1 酿酒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周年管理历Table 1 Management calendar of the year of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bout wine grape

4 结语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相对河北、山东等葡萄产区病虫害发生较轻,葡萄浆果品质高,农残低。宁夏政府打造贺兰山东麓高品质的葡萄酒品牌,取得较好的成就。但近年来果农防治水平参差不齐,葡萄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农药使用不规范科学,个别园区的葡萄浆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我们知道高品质的葡萄浆果不但理化品质要高,而且农残要达到绿色食品或高于绿色食品的标准,这就对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葡萄基地植保人员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指导。葡萄基地植保人员应学会以下五点基本技能:第一,学会辨别认识葡萄主要病虫害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和发生趋势;第二,学会葡萄田间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的方法;第三,学会常用的农药安全使用方法;第四,学会葡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案;第五,根据葡萄病虫害发生和天气变化制定出葡萄病虫害的预防防治措施。只要葡萄植保人员能够做到这几点,正常年份,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葡萄基地病虫害。

猜你喜欢
全园贺兰山葡萄
贺兰山的鸟儿们
幼儿100(2024年11期)2024-03-27 08:32:36
贺兰山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远古呼唤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4:30
沙地日光温室灵武长枣地面生草覆盖试验
山西果树(2022年6期)2022-11-30 22:49:34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女报(2020年10期)2020-11-23 01:42:42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金秋(2019年24期)2019-06-17 11:31:00
果树冬季深翻有哪些方法
不同地被物处理方式对红壤坡地养分状况的影响
小青蛙报(2016年2期)2016-10-15 0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