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外儿童文学作家的这八篇有关“梦想”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梦想在生命中的力量。任何一个平凡甚至卑微的生命因有了梦想而独具动人的光彩,从捣蛋鬼的诗人梦,到老奶奶坐小火车的梦,从一个九岁孩子的小提琴梦,再到少年玉林的造桥梦……我们看到了无论年龄,无论地域,人们在追逐梦想中的不懈努力和他们的拳拳之心。这些故事讲述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位读者自己的故事,有共鸣、被感染、被激励,是我们阅读它们最直接的受益。在阅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及,也获取了自己在追逐梦想时最坚定的力量支持。
人一定要有梦想,倒不是因为她“万一实现了呢”,而是因为在探寻和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呈现出的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珍视,对生命的敬畏,对周围世界热切的关注。这正是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必修课。试想,没有了梦想的人生,会是多么令人窒息和寂寥啊。是梦想牵引着我们认真地活着,是它在努力创造着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生命样态。
这八个故事中,有的人实现了梦想,更多的人正以他们感人落泪的坚忍拼搏精神,怀揣着梦想走在路上。谢倩霓的《日子》写的是生活在大山里的普通农家,在寻常的日子里发生的不寻常的故事。因为那个不屈服的追寻梦想的母亲,让她两个孩子的人生有了不同。在她看似平静的农妇生活中,一直有着尽一切努力,让孩子们上学、读书、考大学、走出大山的强烈愿望。她曾经被老天辜负过,但是她深埋心底的激情化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念,深深影响着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实现梦想之路如此艰难,但当孩子了解了妈妈的故事,明白了妈妈的心意,那个进入梦乡的女儿有了对未来的期待:“等明天一觉醒来,她就会结束自己以前在爹娘的庇护下一直过着的稀里糊涂的日子,而拿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份日子来。”而且落榜的哥哥也一定会这么想。日子,因有了目标而有了力量,更有了担当。另外,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追逐梦想的精神会在代际间传递。事不過三!
《凤凰飞过梧桐树》和《里科的小提琴》让我们看到了少年为实现心心念念的梦想,而感人至深的真切诚挚之心。他们的故事不仅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故事里的大人们。五年级的于飞飞准备了两个月毕业演出,因为突然发生的暴徒对同学的伤害事件而取消。生命的消逝让所有人陷入悲痛,毕业典礼不再舞蹈和歌唱也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接过校长毕业证书的刹那,她却泣不成声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了不合时宜的想法:“我其实也为小朋友难过,但是,我,又想要表演。”故事中校长在此刻,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孩子,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举动,逝去孩子的生命可贵,让人痛惜,但是活着孩子的梦想同样也值得珍视……最后,在经历了生死洗礼后的孩子们,一起走出礼堂,走到同伴遇害的地方,他们放声歌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歌声中绽放和成长。故事结尾处,大家聚在一起,将对同伴的哀悼化作对生命的歌唱,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情感容量。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的校长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一举动也在提醒大人们要时刻呵护与尊重孩子们的梦想。另外,把孩子的梦想放在心上的还有《里科的小提琴》里的老师。他看到了九岁的里科令人惊叹的音乐才能和对音乐的热爱,也知道里科想要拥有一把小提琴的梦想。起初,他是给了里科半块银圆,资助他早日买到小提琴。在故事结尾处,他在生命将逝之时,把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小提琴送给了九岁的里科。故事里的老师和读者们一定都相信,里科会毫无疑问地拉着这把小提琴演奏出最美的音乐,因为他有梦想!
但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上面两个故事里令人肃然起敬的校长和老师。每一个特别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特别的追求,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有时就不那么顺利,虽然阻挠重重,但他们从不放弃。《画框里的猫》讲述的是主流之外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生活在离异家庭的中学生和开手工艺术品小店的罗玉子在北京后海边的胡同里相遇了。罗玉子水红色的裤子和同色系的包头布不仅是这个灰黑胡同里的特殊点缀,也给在母亲重压下的“我”带来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故事中写道:当整条巷子黑暗沉寂以后,只有罗玉子的小店还醒着,从里面流出温暖的光和音乐……那蛋黄一样的光线像奶酪一样诱人,吸引着这个整天和母亲发生冲突的中学生不羁的心。在好好学习考大学、未来找个好工作的主流价值观里,这样随心所欲、“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是不被接受的。小店里收留的那个爱画画的“猫”还是被教授父母强硬带走了。在“我”的母亲上门兴师问罪以后,罗玉子搬离了我的视野。而她临走前送给“我”的一幅画令我差点儿流下眼泪。那上面画着一只神态悠然的红色的猫……在这心照不宣的隐喻里,是心心相印,更是惺惺相惜。小人物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因不被理解,还依然坚持,更显可贵。罗玉子的小店就像一个收容站,她给了少男少女心中一块可以安放另类梦想的居所。故事结尾处一句“我挺想他们的,真的”,既有心头一热的感慨,又暗含着淡淡的忧伤。其实,生活本该多彩,就像玉子的水红色裤子。什么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梦想有了更多理解、尊重和包容,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丽。
《玉林桥》的故事随着主人公的不断成长,他的梦想也在不断变换,从小时候想要去看一看和自己同名的一座桥开始,再到自己参与造桥,直到成为桥痴,想自己设计建造一座真正的玉林桥,整个故事非常励志。虽然情节刻意设计的痕迹比较重,但是它依然不失为激励少年儿童追寻梦想成就梦想的佳作。
另外两个展现老爷爷、老奶奶梦想的故事,无论沉重与轻松,都在告诉我们,梦想不仅属于孩子,梦想贯穿一生,任何年龄只因有了梦想,生命都会被照亮。
赵小华,中国福利会信息与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推广部副主任,儿童文化与家庭教育研究专员,曾有过十年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经历。上海市文联艺术家讲坛“亲子阅读”主讲专家。静安区教育局“父子阅读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在上海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担任阅读课程指导与科研顾问。曾任《少先队活动》执行主编,上海市红领巾读书活动中心教研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