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

2020-02-24 07:14赵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肝癌

赵明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增强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将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其中对对照组肝癌患者采用增强CT扫描,对实验组肝癌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病理结果。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2%,对照组肝癌患者诊断符合率达80%,增强CT扫描对肝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低于核磁共振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再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均有效果,但是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癌诊断符合率高于CT增强扫描,具有很高的临床效应,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增强CT;MRI;肝癌;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28-01

肝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多由肝硬化、乙肝等发展形成,具有易恶化、病情发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对肝癌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大部分肝癌患者年龄较大且身体素质差,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效果不佳且风险较大。对于失去手术最佳治疗阶段的肝癌患者,临床上多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能降低风险,但是往往难以将肿瘤病灶彻底清除,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多次评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中逐渐引入影像学技术,主要是对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了研究影像学技术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本文分别对增强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将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病人年龄分布在40~76岁,平均年龄(60±5.2)岁,病程为3~9年,平均(6.2±2.5)年。

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病人年龄分布在42~75岁,平均年龄(62±4.2)岁,病程为3~10年,平均(6.6±2.1)年。

1.2 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肝癌患者且单个结节直接不大于5厘米;(2)患者对介入治疗没有禁忌症;(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协议。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增强CT扫描。①使用六十四层螺旋CT,使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②扫描层厚度为2毫米,重建为5毫米,速率为0.25s/r;③在完成CT平扫后对患者肘部静脉使用高压注射100毫升的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毫升/秒,之后分别再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对增强CT扫描的准确率进行统计[2]。

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①核磁共振系统选用American GE公司的系统,使用莫迪司为造影剂;②使用超导性共振成像1与8通道体部线圈开展常规、DWI以及LAVA的增强型扫描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③对患者肘部静脉使用0.2毫升/千克比例的莫迪司进行注射,速率为2毫升/秒,分贝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阶段、一小时階段进行扫描,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进行统计[3]。

1.4 观察指标

分别对增强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 ,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肝癌患者的诊断率进行统计

观察组肝癌患者诊断符合数为46例,符合率达92%,对照组肝癌患者诊断符合数为40例,符合率达80%,增强CT扫描对肝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低于核磁共振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 讨论

由于大部分肝癌患者年龄较大且身体素质差,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最佳治疗阶段,临床上多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能降低风险,但是往往难以将肿瘤病灶彻底清除,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多次评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中逐渐引入影像学技术,往往采取增强CT扫描和MRI对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增强CT扫描对动脉期肿瘤进行扫描时,影像是一种高度结节性密影呈现,但是当对其进行增强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对肿瘤病灶而言,肿瘤病灶由于血流速度过快,且不能持续摄取对比剂,它的CT值会减小,榆次同时处于延迟时期的肿瘤密度也会减少,故CT影像成快进快出[4]。

核磁共振对肝癌进行诊断时,由于碘油在核磁共振上不会表现出信号,故在诊断时能够有效排除碘油的干扰,能够更好的获得肿瘤组织信息。而肝癌组织多为固性坏死或者玻璃样变,多以失水形态呈现,故在核磁共振影像上呈低信号图像,而肿瘤残留组织为高信号[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林波,刘秋宏,王勇强.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91-92.

[2] 刘要先,宋太民,王海增, 等.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4):1389,1417.

[3] 朱芳成,陈鸿光,郎清.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2):29-31,97.

[4] 蒋明,胡鸿涛.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8):88-90,97.

[5] 杨维珍.CT及MRI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7):3-5.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