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
【摘 要】 目的:分析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壓力状况,探讨其干预对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分析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男40例,女27例;对照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压力(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和C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0,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0,-6.050;P<0.05)。结论: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大,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 青年血液透析;心理压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14-02
引言
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几年青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终生治疗,维持生命。综合临床中躯体疾病患者多伴发明显的抑郁等多种心理反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也不例外,特别是青年人尤为明显,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并表现出高自杀率,其他心理反应还有焦虑、治疗不配合等。针对这些患者,需要医护工作者仔细观察,早期发现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必要时给予有效的精神药物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进行透析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7例,男性4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1.7±5.6)岁,平均透析时间(32±8)个月,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28例,初中及高中患者19例,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20例;对照组65倒,男性3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2.6±5.8)岁,平均透析时间(33±7)个月,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17例,初中及高中患者2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28例。实验组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高血压肾病21例,糖尿病肾病18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1例;对照组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25例,糖尿病肾病15例,多囊肾3例,梗阻性肾病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进行压力评估,并采用SAS、SDS量表评价心理状况。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干预内容:(1)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给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透析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通风换气等,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询问患者时态度温和,使患者感受到安全;(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但由于治疗方法和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易激怒心里。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透析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护理步骤能了解、掌握并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思想准备使患者依从性提高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心态从抑郁中解脱出来,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对待血液透析治疗;(3)健康教育。每周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进行1~2次健康宣教,包括血透相关知识,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家属要学会协助患者共同面对,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不良反应,一起战胜病魔;(4)提供相互交流和沟通机会透析时尽量把年轻患者安排在相邻的机位沐」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让他们由陌生的病友到相互认识变成并肩作战的透析好友相互鼓励、相互传授经验在透析过程中和透析后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生活的态度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和认识。年轻的患者都相互留了电话号码,QQ、微信、建立交流平台对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不在孤独有自己的群体和朋友,有自己相互鼓励和倾诉的对象。每次来透析都相互问候,减少了陌生感社他们忘记自己是患者就像是朋友聚会一样。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压力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CPSS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年轻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需要血透护士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和找出这个群体的共性进行有机地结合制定出恰当的护理对策同时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医从性和心理状态良好透析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为患者进行肾移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身心方面的重要保障从而缓解了家庭和社会压力。
综上所述,由于长期患病和长时间的透析治疗,青年透析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经过有效心理干预后,可明显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给星,陈红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9):196-197.
[2] 王东,钮文异676,曹若湘,等.改良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在北京市小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5,32(3):289-291
[3] 郑秀琴.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