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博
【摘 要】 门静脉血栓是指由于各类炎症疾病、肿瘤性病症而产生凝血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血栓凝阻的功能疾病;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肝硬化是成年性群體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且该因素造成血栓的比例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已高达三分之一;而肚脐处静脉毒血障碍以及阑尾处炎症则是导致幼儿群体产生门静脉血栓障碍的主要因素;下面,本文通过针对性的分析导致门静脉血栓产生的主要因素,对提高影像治疗的准确性和介入治疗的针对性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影像诊断,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09-01
引言:近年来,血栓类疾病在不同群体中的发病率呈现略有递增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好该类疾病的预见性诊断和检查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影像检查是门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变过去无法准确定位病患部位的弊端,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针对性引导,这又是根治患者病症、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基础。
1 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阐述
临床实践发现,临床上有多种原因会导致血液凝固,当患者由于手术、感染、肿瘤病变以及骨髓病变等多种原因导致身体外部创伤时,很容易导致门静脉血栓的产生;其次,门静脉血栓患者与正常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发病的门静脉部位出现血管狭窄,阻碍血流流动,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后,甚至会发生闭塞的现象,严重影响供血,且患者门静脉的发病部位还会产生许多支状的侧静脉,会在造影检查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海绵现象;首先,肝硬化以及成为成年性群体高发门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存在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出血倾向明显的现状,且病症到一定程度后,还潜在血管扩张、血流减慢的现象;其次,患者病变部位在长期的血栓状态下,血管内的毒素还会进一步积累,导致PH值不断下降,这都是导致内皮细胞受损的主要原因;最后,幼儿群体由于身体虚弱,对各类病毒的抵抗力不足,肚脐处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后,会使得分支官腔受阻甚至锁闭的现象,会对幼儿群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威胁。
2 门静脉血栓的影像学诊断阐述
影像学检查在门静脉血栓诊断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可以从病变部位微观化的角度,从病因的发现与鉴定、病变病程的确定、后续的治疗干预等不同阶段入手,提供相对完备的治疗手段。当前,应用于门静脉血栓影像学诊断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超声检查
在诸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超声检查是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该技术在无创性检查中应用率较高;首先超声影像检查可以有效解决肝外部静脉检测不清的弊端,可以通过血栓回声来收集静脉腔内部的信号;还可以准确判断出门静脉拓张超过15毫米的部位。再者,彩色多普勒技术在门静脉通畅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如果门静脉系统的发病部位位于组织深部,则会在成像的全面性方面受到一定阻碍,最后,患者在检查中的稳定性与否、操作者技能水平、设备灵活度等都是影响诊断准确度的因素。
2.2 CT技术
螺旋CT扫描在腹部检查中可以充分起到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的作用。CT扫描成像下,得到的横断图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最后,CT扫描中通过三维重建功能的综合应用,可以得出更加直观的CT血管造影,近年来在肝硬化的排除诊断中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2.3 MR成像
MR血管成像在门静脉系统评价中的应用正趋于成熟化,且以其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可以将门静脉血栓情况以及侧枝循环状况相对清晰的呈现出来,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日趋普遍。其次,MR血管成像中不需要造影剂,这又是重要的简捷点,但是在无造影剂的条件下,还容易产生呼吸运动伪影、信号采集不准确等弊端。
2.4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在门静脉系统的诊断中会产生一定的创伤,且血管造影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后者主要是为患者的肠系膜动脉注入造影剂,可以直观展示门静脉的充盈或者缺失;而前者主要包括经皮经肝和经脐两类门静脉,可以将患者体内血流力学进行准确测算。
3 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微创技术在门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许多介入性的微创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效率,且在疾病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3.1 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
该技术主要针对性的治疗由于肝硬化引发的门静脉血栓疾病,通过一定的溶栓特性,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处的血栓压力,还可以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穿刺性的局部溶栓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腹部肿胀、腹水积累等症状,同时还不会产生出血的风险;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且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操作要求也较高。
3.2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介入法
该技术手段显著降低了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介入治疗中的难度,且对于提升下一步操作的迎合度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对经皮经肝行穿刺造影,来显示器门静脉主干上的血栓状况;而当发现局部效果不够明显时,还可以通过植入支架、扩张球囊以及吸收血栓等来改善成像。
3.3 经术中留置溶栓泵治疗
在阑尾炎的治疗中,在手术切除发病阑尾部位后,在门静脉处植入多侧孔导管,并给与溶栓干预,发现在30小时左右后,患者的门静脉血栓会得到显著的溶解,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但是该技术的创伤较大、且溶栓时间较长,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语:做好门静脉血栓的治疗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各类影像学方法在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具有更加全面的优势,且可以准确定位血栓部位,而治疗成功率的提升与步骤的优化则是后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晨,冯惠岗,庄炜钊等. 经皮经肝门静脉血栓介入抽栓及溶栓治疗研究[J].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02)
[2] 高炜. 应用双能谱CT成像区分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肉眼可见的门静脉血栓的初步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