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盛
【摘 要】 目的:研究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观察,且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上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相较于PFN内固定治疗更佳,且患者在术中所受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 PFNA;PFN;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068-01
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使得各种疾病的诱发率增加,其中以骨质疏松较为常见。这就使得老年群体的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疼痛与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对其以手术治疗为主。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1例、19例,年龄区间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70.33±5.42)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2例、18例,年龄区间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70.18±5.12)岁。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1];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功能性缺损;患者符合手术的相关指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符合手术指征。在术前,均采取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取其仰卧位,并对双下肢进行固定,行牵引复位措施。然后,以C型臂机X线片就行髋部观察,确定其骨折达到了理想的复位状态。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PFN内固定治疗。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向近侧皮肤做一长度约为6cm的切口,然后对部分臀中肌肌纤维行钝性分离,并在C型臂机的引导下,从股骨髓腔处来进行導针插入,并进行扩髓处理。然后置入适合的PFN的主针,并对其进行远端锁定,再进行切口的清理和缝合。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向近端做一外侧切口,其长度在3~5cm,在切开后,将臀中肌钝性分离,并且以其顶点作为基础吗,采取空心尖锥来进行骨窗切开,并进行扩髓处理。然后在C型臂机的引导下,以髓内钉置入髓腔,运用瞄准器来将骨头和颈内导针置入关节面下5mm处,以螺旋刀片来进行敲入和锁紧,使之在顶端锁定。并以瞄准器导入远端锁定螺钉和固定,在确定固定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止血和缝合。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就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以骨折畸形愈合、腹部加压螺钉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上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在当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以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为主。其中,PFN内固定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对患者的血运造成破坏,使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恢复速度延缓。相对来说,PFNA的内固定干预措施,以螺旋刀片的形式固定,能够保证骨质填压,支撑效果较好,更适合于老年患者[2]。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相较于PFN内固定治疗更佳,且患者在术中所受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群伟,谭继勇.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26-27.
[2] 庞兴召.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