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华
中国周边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从富起来到強起来时代如何解决好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学科,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战略思维,其发展路径是从周边命运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边地区是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地区。命运共同体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而且签署两国联合声明,开启了建设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历程。随后,中国与众多周边国家签署了建设各种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协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5年4月6日,中国在北京举办澜湄对话合作高官会,首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澜湄次区域合作机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倡议和实践继而扩展至整个亚洲和全球。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年会发表演讲,倡议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第70届大会上发表演讲,将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向联合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联合国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纲领性主张。中国对于“命运共同体”的阐述和践行经历了由周边国家、周边地区、泛周边地区(亚太、印太),最终走向全球(联合国)的发展路径。周边国家和周边地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建设的始发之地、重点之地、关键之地、示范之地,也是决定兴衰成败之地。
中国周边学的理论根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共生哲学”。中国周边所在的亚洲的复杂性超过任何一个大洲,中国崛起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善于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分享发展机会,拓展合作共赢空间。中国积极推进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周边国家搭建越来越多的合作共赢平台,为各国汇聚共同利益提供更多支点。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高度评价说,“命运共同体这个具有哲学高度的概念引起了亚洲人的共鸣”,“亚洲应该迈向一个新未来,忘却历史恩怨、追求和平发展的未来”。
中国处理周边问题最应当关注的是做强做大自身,争取长期稳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使中国稳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中国主要发挥影响力地区仍是中国周边,中国的历史性任务是引领亚洲,避免发生颠覆性的错误。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将表现为:它是中国走向大国外交新时代的纲领性理论旗帜,有助于清除“中国威胁论”的鼓噪和喧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良好形象;它是中国与美国霸权稳定论和强权政治相比较而提出的全球治理战略,有助于稳定世界形势大局;它也是中国与广大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实际指导方针,有助于以亲诚惠容新理念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关系;它更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后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预演和实验,为实现“中国强大后仍不称霸”诺言给世人做出榜样和示范。
中国周边学的重要宗旨是中国将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中国有必要从战略层面关注如何深化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密切关系,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可以破除和瓦解美国等域外大国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分化和分裂政策,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与所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可以按照“双轨思路”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清除域外大国的挑拨和干扰,实现地区合作稳定、合作共赢;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在周边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实现“五通”,为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做出榜样与示范;可以理解、接受和正确对待周边国家在中美间实行平衡政策,冷战时期那种非此即彼、画线站队式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已经过时,中国应以包容的态度争取与所有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建设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和标向,与周边国家建设共同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