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提振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图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装备区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超级工厂。
2019年12月13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以新闻发布会和公开书面声明方式确认,中美两国确认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以及最终条款等九个章节,成为两国自2018年7月6日互征关税举措以来历时22个月磋商达成的首个协议。尽管协议的最后生效还需要完成各自的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程序,但两国就协议内容文本达成一致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也将对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各方之间的经贸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中美关税问题在两国经贸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扭曲了国际贸易,影响了市场信心。作为达成共识的体现,中美都对原定的继续加征关税的举措予以暂停。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暂不实施原计划于12月15日起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美方暂停实施原定于12月15日的加税措施,保持对约2500亿美元的自华进口商品25%的关税和1200亿美元商品7.5%的关税。伴随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方承诺将取消部分对华拟加征和已加征的关税,并且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推动加征关税的趋势由上升转向下降。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中美双边贸易不仅对两国影响巨大,而且与全球供应链上的相关方都有着密切关系。2018年以来,中美双边关税持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大幅增加了双边贸易的成本。相关费用向下游生产商和最终消费者转移,不仅增加了通胀压力,而且形成了市场对关税持续增长的预期。在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中双方就关税由增转降共识的形成,有助于向市场释放新的信号,提振双边企业的信心和生产动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历史教训说明,关税壁垒高企的贸易保护主义难以为实施关税的国家带来长期和稳定的支撑,高关税条件下的贸易转移效果很可能带来质次价高的贸易关系,更可能对经济需求产生压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近年来多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悲观判断、以及韩国等产业链上重要经济体受贸易冲突外溢影响明显的情况下,中美双边贸易的稳定和发展无疑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从双方公布的信息来看,扩大中美贸易合作是协议的重要内容,而从美国进口能源、制成品、农产品、医疗和金融等领域的商品和服务,很可能是协议中扩大贸易合作部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逐渐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能源信息局2019年11月29日的数据显示,美国在9月的单月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70年来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而国际能源署月度报告显示,2019年6月沙特在因石油设施遇袭减产的情况下,美国因页岩油产量净增而在当月取代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原油出口量突破每日300万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4.62亿吨,同比增长10.1%,增速与上年持平;12月进口原油4378.2万吨,创月度历史新高。与之相比,2018年中国在成品油贸易上出现了顺差,出口5863.5万吨,进口3348.1万吨;而12月更是在进口量减少2.8%的同时出现出口增长31.2%。石油炼化能力的持续增强使得中国在全球油品供需市场上产生更大影响。中美在包括石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对于全球能源需求保障、促进能源结构改进和品质提升等方面有望发挥更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仅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优势有关,也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合作,而美国企业是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工业制成品在当前美国对华出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美国海关统计,2018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机械(HS84大类)和电子机械(HS85大类)商品分别为142.0亿美元和128.8亿美元,分别占美国同期对华出口商品总额的11.8%和10.7%。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两大类工业制成品是当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金额最大的两类,是两国制造业合作与市场供需对接的重要商品。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需要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也要在满足国内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促进中国企业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更有效投资。扩大从美国进口工业制成品,有利于中美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保持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也可以继续推动美国制造业技术改进和研发活动,以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与习惯。
作为农业大国,美国的农业资源丰富,贸易优势明显。2017年以来,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因为美方率先加征了关税而被加征了反制关税。农产品的价格容易受到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也是许多国家重点促进的领域,在供给充足时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对华出口的谷类、种子和水果(HS12大类)金额为36.7亿美元,同比下降71.5%。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相比,美国的农产品供应规模大、质量较高,供应较为稳定,市场需求旺盛。受中美在2018年底重新恢复磋商的市场预期影响,2019年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市场快速复苏。2019年1~8月,美国对华出口HS12大类商品合计48.6亿美元,同比增长42.5%。美国大豆等农业产业协会、商会,自中美经贸冲突爆发开始一直在积极行动,呼吁中美避免冲突与矛盾。市场普遍预测,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如果能够有效落实,将为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按照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国自国际市场进口的小麦、玉米和大米主要为调节国内余缺,其他农产品则有利于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与货物贸易不同,多年来中国在中美服务贸易中持续逆差。伴随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进程,各类能够通过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服务活动变得更为重要。美国在医疗和金融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服务提供能力,而扩大中美相关服务贸易合作,符合双方共同需求,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也与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目标相一致。
除此以外,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还涉及多个领域,其内容既综合考虑了两国的发展现状和基础,也体现了各自的关切和期望。协议中相关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扩大市场准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促进监管合作,优化和改善经贸活动的环境,减少各类非关税贸易壁垒,降低中美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阶段协议中的部分举措可能需要我们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竞争者,加快市场的优胜劣汰。
目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尚未正式签署。尽管协议包含的争端解决的内容设计为后续协议内容的有效执行提供了保障,但美方近年来的诸多单边主义行动并不鲜见。正如中方在新闻发布会上所期望的,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内容,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