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根 郭望舒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个成长过程都有党员教育工作的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思想和政治启蒙,并且开创了党员教育基本形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实现党员教育从革命向执政转型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恢复建党以来党员教育好做法的基础上,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总结近百年来党员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党员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为核心内容;必须坚持以服务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为主要目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教育方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切实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历史进程;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1-0124-10
党员教育,是由各级党组织进行的、旨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的活动的总称。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黨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和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从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到成就辉煌,每个成长过程都有党员教育工作相伴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回顾党员教育工作的历史进程,探寻党员教育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党在继承党员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符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团结带领人民不断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启蒙与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教育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党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即明确规定,党员“超过十人的应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人”[2]P6。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则把“宣传”单列为一个部分。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因此,“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2]P58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党中央在1924年4月制定的《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进行党员教育”[2]P182的要求。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强调“党内教育非常重要”[2]P19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教育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思想和政治启蒙,并且开创了党员教育基本形式。
(一)创办报刊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与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要发展党员,首先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就创办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对青年进行思想启蒙的刊物,主要是由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五四运动后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特别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产生广泛影响。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更是加强了对进步青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二是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启蒙的通俗性刊物。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相继创办了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通俗工人报刊。如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8月创办的《劳动界》、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创办的《劳动音》、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创办的《劳动者》等。三是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革命知识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启蒙的刊物。这就是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创办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必读教材,也是中共各地早期组织交流思想、沟通情况、筹备建党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报刊除了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之外,还增加了对党员开展政治教育的任务。为此,中共中央于1922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为宣传贯彻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后来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党报是我们现时秘密组织用以教育党员的最重要机关。今后当多登载党内关于政策和各种运动非公开的讨论文件。”《议决案》规定:“《向导》是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今后内容关于政策的解释当力求详细,文字当力求浅显。”同时要求《新青年》月刊“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地运用到理论和实际方面作成有系统的多方面问题的解释”[2]P306-307。此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工作。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出版报刊约9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红色中华》《青年实话》《斗争》《苏区工人》等。长征路上,《红星》报成为党员和红军战士的精神食粮。抗日战争时期,创办《共产党人》杂志,作为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刊物。1941年5月,创办《解放日报》,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创办《人民日报》,成为新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这些不同时期创办的党报党刊,在党员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形成“三会一课”制度,开创党内经常性教育形式
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其中专门设有“会议”一章,对组长会议、区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都作了规定,初步形成了党的会议制度。但真正将党的会议对党员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在古田会议之后。
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决议明确规定,要通过“党报”“政治简报”“训练班”以及召开“小组会”“支部大会”“支部委、组联席会”“党员大会”“活动分子大会”等十八种方法进行党内教育。[3]P816-818其中,以“训练班”等形式开展党内教育是党课教育最早尝试。“三会一课”制度由此初步形成。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以及后来组建的红一方面军党组织即按照决议的要求,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并把古田会议决议当作党课教材,逐条对照学习,检查并改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后来,其他各根据地的红军党组织也照此实行。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首次把“使一般党员懂得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作为党支部教育的四条方针之一。并要求黨小组也应“兼有学习小组的作用”,“每月一次至二次小组会议作为学习会,或者每次小组会议有一定时间用在学习上。”对普通党员的党课教育可采用“巡回教育与流动训练班的方式”,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员的讲授,而且有质疑、问答、辩论及复习”。[4]P513-516这个指示是我们党最早作出的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对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至此,对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形式已经形成,并在今后党员教育实践中发挥作基础性作用。
(三)设立各级党校,开创党员接受正规教育的阵地
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首次提出设立党校问题,强调“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2]P197。根据中央的指示和要求,中共安源地委党校于1924年12月创办起来,由刘少奇任校长。这是全国最早的地方党校,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党校。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党内教育“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以“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2]P367同年10月,在李大钊、赵世炎等同志的领导下,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在北京西城区蒋养房胡同秘密开办起来,对外名称是“北京职业补习学校”,培训北方的干部。
1925年10月,党中央第二次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宣传问题决议案》强调,“开办各地党校确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议案指出,根据党的现实能力,可以开办两种形式的党校,一种是地委领导下的普通党校,一种是区委领导下的高级党校。[2]P412议案结合当时党内的实际情况,对开办党校的类型、学制、学员对象、培养目标和学习方法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党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相继创办了一批区委高级党校和地委普通党校,形成一个办党校的小高潮,为大革命和随后的土地革命培养了一批干部。1930年代初,党在各革命根据地也陆续创办了党校。1933年3月,党中央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该校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1948更名为马列学院。以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高级党校、普通党校组成的党校教育体系,就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正规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党的干部、统一全党思想做出重大贡献。
(四)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开创党内集中教育的先河
1940年代前期,我们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分两个层次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揭开整风序幕。同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发动全党进行思想革命以及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同时,会议讨论了如何使党的组织达成更进一步的团结和统一的问题。中央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由此开始。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明确指出整风运动的任务、内容、方针及方法。同年6月,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党内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决定》,整风运动由此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展开。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的重点内容。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使广大的干部和普通党员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也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先河,为今后开展全党范围内的集中教育创立了良好的范式。
二、转型与挫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教育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我们党在实现党员教育从革命向执政转型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一)形式上转向公开化、全国化、经常化、正规化
首先,党报党刊转向公开化、全国化。一是把《人民日报》定为党中央机关报,全国发行。《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定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重要信息。二是创办《解放军报》,全军发行。1956年1月1日,中央军委创办《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在总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讴歌军队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三是创办理论刊物《红旗》杂志。1958年6月1日,《红旗》杂志创刊,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成为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园地。这样,中央的两报一刊,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报党刊,就能及时准确地把党中央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员,以便党员能即时接受教育,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党内组织生活公开化、经常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由秘密走向公开,党员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党内教育可以更多地以党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党课等形式进行,“三会一课”逐步“名实”兼具。各地基层党支部开始建立起“三会一课”制度。比如,据相关文献,北京印钞厂1949年建立党总支后,坚持每月上党课,每次1~2小时;党支部大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开4次;党小组每周开会1次,每次1~1.5小时。从1950年起,湖南省长沙市开始在基层党支部推行“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1次支委会、1次支部大会,每1~2个月上一次党课。[5]再次,普及党校教育并转向正规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党校教育工作,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提出:“党校的工作,必须在目前的大规模整党教育工作中努力加以整顿。应当在1951年和1952年两年内把省市级以上的党校都建立起来,然后再建立地委的党校。已有的党校必须迅速地解决教员和教材问题。”[6]P23按照会议要求,省级党校和地市级党校都相继建立起来。1952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决定(草案)》,草案明确要求:“具有相当规模的党校,应迅速走向正规。”[7]P51953年6月26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马列学院(1955年更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上报的《关于马列学院的教学任务、教学方针、组织机构、组织领导及党务工作的报告》。自此,马列学院开始了正规化建设,各省、市委党校也随之开展了正规化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党校办学历史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各级党校一切活动的根本原则:党校姓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各级党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水平。如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教学,采取研讨式教学模式,由学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对于廉政警示教育则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如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对于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则采用现场教学和访谈式教学方法。如江西充分利用井冈山的红色资源,围绕“弘扬井冈山精神”这一核心命题,组织红军后代和专家多角度开发了《井冈精神代代相传》《真实的黄洋界保卫战》《追忆前辈人生坐标》等一系列特色访谈课程,深受学员喜爱。
(二)恢复党报党刊教育正向功能,倡导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载体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刊载了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篇文章于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6月24日,《解放军报》又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的文章,《人民日报》予以转载。9月10日《理论动态》再发表《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检验》一文,《人民日报》9月25日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9月26日转载。这一系列的文章在全党全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讨论,各省、市、区的党报党刊也纷纷加入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来,极大地解放了党员和群众的思想。从此,党报党刊恢复了正向教育功能,在倡导思想解放中发挥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各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党中央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自觉用现代化手段,及时创建党员教育网络新载体。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创办人民网。同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网站创立,2000年3月改名为新华网。2012年6月30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举行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正式开通。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继续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拓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新平台。2013年1月底,中央組织部在共产党员网开设“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频道”。2014年8月,中央组织部联合有关单位创办了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2019年1月1日中央宣传部宣传出品的“学习强国”PC端、手机客户端上线,成为全体党员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的新平台。
(三)恢复“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经常性教育方法
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82年中共十二大党章规定,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同时规定,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这些规定为基层党组织实行和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提供了保证。2006年6月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落实“三会一课”制度。2016年2月起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明确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融入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各地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三会一课”教育方式。
(四)适时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党内教育方式
虽然1957年整风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但这并不能证明党内集中教育在执政条件下不能开展,关键是要根据执政特点革新集中教育方式。一方面,摒弃了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思维,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来解决党内思想认识问题,做到既开展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达到团结同志、提高认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再搞群众运动式的整风运动。革命时期,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开展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既能揭露敌人罪恶、打击敌人的气焰,也能极大地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积极性。但在执政条件下,继续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式开展整风,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安定团结,也不符合党员群众的思想实际。总结1957年整风运动的教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根据形势需要,针对突出问题,创造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对全体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教育的新方式,并先后开展了五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第一次是1983—1987年开展的整党,第二次是1998—2000年开展的“三讲”教育,第三次是2005—2006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第四次是2008—2009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五次是2013—2014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五次集中教育活动都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开展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认真学习文件,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群众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并建章立制。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五次集中教育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于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政治局委员率先垂范,教育效果尤其显著。
2016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2019年5月,根据党的十九大决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而是强调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以期取得最好成效,这是党内教育方式的重大创新。
四、经验与教训:党员教育工作规律探寻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的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遭受过重大挫折,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总结党员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我们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党员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为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12]P9-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为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以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党员教育还必须及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武装党员的头脑,当前,尤其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而帮助广大党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党员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为主要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各不相同。服从和服务于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党员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武装斗争以夺取全国政权。如何教育党员认清革命形势、坚定走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激励和引导党员发扬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与阶级敌人的浴血奋战中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就成为这一时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教育党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巩固做出积极贡献,把冲锋陷阵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忘我的工作热情、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员教育工作必须自觉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进入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必须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勇于担当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建功立业,奋勇争先。历史经验表明,对党员进行教育,就是动员和引导广大党员为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努力奋斗。
(三)党员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作风。党员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这条基本原则,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必须教育党员既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既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同时,又要求广大党员对照新时代党中央决策部署、党章党规、人民群众新期待、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找差距。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重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的本本主义倾向;另一种是光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总结我们党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坚持理论联系的党员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单纯理论灌输,容易导致纸上谈兵、教条主义;如果只在实践中学习,不学理论,往往会产生狭隘的经验主义。党员教育只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使党员认识产生一次又一次新的飞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长实干本领。
(四)党员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切实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切发展进步都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实现的。问题导向,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教育不断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党内教育形式的开创,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转型探索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创新,都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开展,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前提是正视问题,核心是找准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其次要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认真检视反思自身行为,把问题找准找实,防止大而化之、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隔靴搔痒;最后是深挖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整改,又要防止虎头蛇尾、久拖不决、纸上整改。值得一提的是,党员教育中解决问题不是一劳永逸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实践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问题意识,才能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党员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也是对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延安整风的成功,既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还得益于它的方式方法创新。延安整风首创了解决党内思想认识分歧的重要方式——整风;创造了党内集中教育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创新了消除党内思想隔阂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帮助延安整风运动成功达到既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又很好地团结同志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发展,如党校教育运用专题辅导、报告会、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基层党组织的“三会”学习跳出念报纸、读文件等老套路,走出会议室,走到革命旧址、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项目建设一线去,一路看一路讨论;“一课”也创新形式,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现身说法讲党课等方式。党报党刊则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迅速占领互联网的教育阵地,不断开发出远程教学、党员干部网络课堂、微党课等党员教育新载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则是党内教育方式的重大创新。总之,只有紧紧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才能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确保党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九二一—一九二五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一九二九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一九三九—一九四O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曹普.“三会一课”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脉络[J].人民论坛,2016(S1).
[6]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7]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校史编写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简史(1950-1990)[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1]习近平.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N].人民日报,2015-12-13.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