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媛
如今,几乎没有企业的营销传播离得开社交媒体。但是做社交产品,很多时候会被假象或者其他层面蒙蔽了双眼,在“校园社交”领域这一问题非常突出
2019年12月,腾讯实名社交软件“朋友”App开始低调内测,主要基于校友或同事關系来拓展人脉。内测邀请码一度刷屏了朋友圈。
“朋友”可以算作“死而复生”
的产品,它的“前世”网页版“朋友网”曾于2008年8月上线,并于2017年8月关闭。
无独有偶,2019年10月底,人人网宣布回归。秋季开学季刚到,互联网巨头们便纷纷打起了校园社交的主意。9月初,京东数科开发的大学生社交App“梨喔喔”上线。半个月后,字节跳动完成了对“Biu校园”的收购。9月24日,阿里巴巴也推出“real如我”App。人人网的复活,则是在多牛传媒收购人人网近1年后,最近在AppStore上线的全新“人人”App1.0.1版本,意图用情怀唤回用户。
校园社交为什么终于不甘沉寂,在2019年掀起波澜?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成功的校园社交产品?对广“大中小企业有什么启示和利用价值?对此,本期“管理百家”专访了中国校园市场行业论坛发起人、《校园市场:布局未来消费群,决战年轻人市场》作者单兴华。
《中外管理》:提起校园社交,一般指的就是大学校园社交,以往的尝试也多集中于此。只是尝试多年,却未见希望中的结果。透过人人网的失败,阿里“来往”App的凉凉,可以看出过去的校园社交产品探索有哪些局限?
单兴华:校园社交作为细分产品,局限性显而易见,无论是老牌校园社交产品,还是新兴的校园社交产品,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局限:
首先,全国统招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可以预见的。
其次,纵观这么多年各类校园社交产品的发展,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变现困难。社交产品的投人大、变现时间长、商业模式单一,都是校园社交商业化的客观局限。以至于曾经很熟悉的那些校园社交产品,如今多数已经沦落成“校园广告营销公司”。
再次,目前国家对于社交和内容类的互联网产品监管力度加大,对于校园社交产品,会出现来自学校和政策双层面的监管,而稍不留意就会“葬身海底”。如何在合规的基础上,将校园社交产品做好,是所有相关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校园产品面向校园,服务学生,目标性和场景化很明显。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毕业之后怎么办?过去校园社交产品火爆之后,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毕业之后就卸载软件。这对于校园社交的场景延伸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甚至可以说,校园社交产品能否做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学生毕业之后,企业依旧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
《中外管理》:那么,即便是在您说的种种局限之下,如今互联网商家又开始了争先恐后的新一轮校园社交开发,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单兴华:其实,在校园社交方面的竞争和试水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有时候会集中体现而被大家关注,更多时候一些项目没有对外透露。
互联网人其实都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而校园社交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类别,更是被创业者和巨头关注。只不过最近有了一种烽烟再起的感觉。
而其背后折射出来的,除了对校园社交的产品情怀和如今移动互联网流量窘迫的现状之外,更是体现出校园社交产品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品链条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年轻用户群体作为相对主流的新兴消费群体,一直都是商业机构和互联网产品趋之若鶩的对象。而校园作为年轻用户群体最大的载体,其背后是巨大的流量池和商业价值。而校园市场相对集中,对于社交产品的培育具有很好的孵化作用。同时,学生的社交需求及热度,又是社交产品形成爆款的一个很好的推动器,在如今的环境下,与其说学生需要校园社交产品,不如说校园社交产品需要学生。
其次,在目前移动互联网线上流量饱和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流量瓶颈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平台对内容的需求很大,优质内容可以驱动流量的裂变,同时也能加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而学生无论从想象力,还是活跃度,都可以作为内容生产源,校园社交产品的宽松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内容生产的动力。
再次,虽然学生群体一直广受关注,但是白领市场和蓝领市场其实更被重视,只是这些市场不像学生群体的市场那样更容易找到和渗透。而学生群体市场作为白领、蓝领和金领市场的潜在市场,可以让商家在前期就进行渗透和布局。当学生走出学校,而又对产品产生依赖时,就为互联网公司渗透进成年人市场提供了基础。并且可以为未来的用户大数据做原始积累。所以,这也是对消费市场的前瞻性战略布局。
《中外管理》:与人人网时代相比,如今,除了微信这样的超级App以外,每类人群都已经有了常用的更为垂直的专属App。那么,校园社交市场的突破口在哪里?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看到了对校园社交领域的价值,您会给它们哪些建议?
单兴华:校园社交市场的突破口概括起来就是11个字:让校园市场重回市场价值——根据不同公司每个产品的特点,通过深入调研,找到一条适合产品的市场思路,通过合适的人,来将模式落地。你的产品是否满足校园用户需求,你的模式是否利于创造校园用户价值,这才是开拓校园社交市场的基础。
未来最好的校园运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就是与校方进行官方合作,通过校方渗透到学生群体,使得企业产品与高校需求有效对接。比如:在基于校园卡、移动支付、学习、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人才成长体系,让学生从人学到就业的每个阶段,都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校企合作是校园社交在做校园市场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的一种方式。
对于校园社交领域,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这是一个属于草根创业的领域,因为其涉及的资金、资源、背景等非常庞大复杂,这是一个“背靠大树才好乘凉”的创业领域。
其中我有三点建议:
首先,关注用户需求,打磨精致产品。了解学生们的全天候生活和需求,并且分析不同需求的占比,然后才能找到你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千万不要空想。
其次,做好资金储备,尽早自我供血。社交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常识。同时,要快速养成自我造血的商业能力,让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先活下去,再谈论梦想。
再次,保持敬畏之心,保持底线原则。做社交产品,很多时候会被假象或者其他层面蒙蔽了双眼。在做校园社交产品的时候,这点尤为重要。记住一点——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时的投机取巧可能会让你走得快,但是绝对不会走得远!
责任编辑:轩辕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