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长安十二时辰》

2020-02-24 06:53廖玥
记者摇篮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安十二时辰历史剧符号学

廖玥

【摘 要】《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以唐代长安为大历史背景的古装悬疑剧,再现了唐代生活的鲜活图景,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在符号学的视角下,探寻历史剧背后隐藏的符号学原理,解读历史文化符号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长安 符号学   历史剧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一、概述

索绪尔认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的。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中进一步阐述了索绪尔的观点,他认为“能指”构成表达,是物质的,“所指”构成内容,是观念的,而“所指”被归于相应“能指”的过程叫作“意指过程”。

《长安十二时辰》是2019年6月27日在优酷视频播出的一部以唐代长安为大历史背景的古装悬疑剧,展现了唐代长安的鲜活生活图景。故事讲述的是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伙伴李必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在这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盛唐长安元素”,从人物的妆容、谈吐、动作到背景、家具、物件,刻画了一个全方位的盛唐,从小人物对自身文明的自信,表达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歌颂。

二、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包括口头语和以书写符号文字形态出现的书面语。语言符号是人交流的工具,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下文的分析中选取了语言交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称呼,作为研究对象。

换喻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原是修辞学中的术语,后被俄罗斯语言学家雅克布森用于语言符号的研究,一般指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而换喻专指结构成分由于空间邻接性所成立的比喻关系。由于符号具有任意性,索绪尔认为,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称呼这种特定的换喻必然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

传播是对受众的传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理解。剧中主角张小敬曾经担任了九年的万年县不良帅,不良帅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又称“不良”或“不良人”,相当于现在的警察。唐代《朝野佥载》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不良主帅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就是对唐代此官职的描述,并没有贬义,与现在对“不良”的理解完全不同。符号具有任意性,对符号意义的解读也具有任意性,并且受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地变化。受众由于自身认知结构的不同,对意义的呈现也有多维性,一个符号往往对应多种意义,一个事物也有多种代指符号,因此换喻的使用也更加普遍。

三、非语言符号

1.服饰符号系统。《长安十二时辰》注重细致考究还原历史真实,用精致的细节设计补足了大众的知识空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審美文化情趣,这种服饰符号体现了电视剧的“涵化作用”。剧中李必戴的青玉色冠是道家的芙蓉冠,一根簪子贯穿其中起到固定头发和冠的作用。在以往电视剧中,这根簪子都是与人的肩膀平行的横式戴法,而此剧中却是与肩膀垂直在头顶正中央“中分式”的竖式戴法,引起了观众的热议。据历史专家考据,在元代以前道士的道冠是以子午簪式为主,即本剧中的戴法,李必虽然身居靖安司司丞高位,但他是道家中人,一直遵循道教习惯,因此这种佩戴方式是正确的。当然,也有一些人持不同观点,但对服饰符号的传播效果却是一次正面的肯定,媒介所建构的符号现实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各层面的观念现实。

2.妆容。古往今来女子皆爱美,妆容是审美与艺术最生动的凝结,本剧里的女子妆容精致,富于变化,“酒晕妆”“粉面桃花妆”“眉心朱砂妆”“胡服素装”等唐代妆容随着播出引起了一阵流行。其实唐朝女子的确喜爱夸张的妆容样式,额贴花钿,面敷铅粉,描斜红,画黛眉,乌膏注唇是唐朝面妆的特点。白居易有诗云:“乌膏注唇唇似泥”,写的正是中唐时期流行的黑唇,审美品位超前。从符号学视角来看,女子艳丽的形象体现的是社会对于女性地位一定的尊重,女性对于自己的外表有很大的决定权,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装扮,表达自己的个性,并被社会所接纳和赞美。

3.动物形象的符号意义。本剧中出现最多的动物形象是“狼”,李必和张小敬追查的目标就是“狼卫”。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狼是邪恶的化身,在许多成语里,比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都是贬义词。本剧用“狼卫”代表反派,是动物形象符号化的结果,用“狼”这个符号来象征“恶”。与“狼”相对的就是“狗”,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喜爱狗,认为狗代表忠诚和正义,本剧就有一条大狗,是张小敬等人在追凶途中获得的宠物,与“狼卫”进行了许多次正面交锋。从雅各布森的观点看来,所有的对立都是相似的,因为对立的两项是建立在共同的语义素基础上的,互为反义词也构成隐喻。本剧中的“狼”和“狗”就是一对隐喻,表达了正邪的对峙。

4.望楼的编码和解码。霍尔在《编码,解码》一书中提出:“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是以符号为载体形式传播意义,这一过程既有赖于技术和物质工具,也取决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各自的社会关系。” 本剧中的望楼是长安情报机构“靖安司”传递信号的设施,其实质是对符号的编码和解码,通过这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来传递信息。皮尔斯曾提出了符号过程的三元关系:一是起符号作用的那个事物,二是符号所涉及的那个事物,三是某个解释者对它的解释。剧中有一幕是“靖安司”的一个官员与妻子在花灯夜市游玩,忽听望楼鼓声大作,官员抬头一看,根据信号板翻出的图案,得知有要事发生,于是迅速辞别家人赶赴“靖安司”,这其实是一套符号系统的运用,配合鼓声扩大了它的传播效果。虽然望楼的真实性在历史上还有待考究,但是本剧中望楼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却十分完备,值得探究。

本剧中的望楼建在高处,旁边没有遮挡,能够使消息迅速传达,信号板的翻与不翻与算筹计数和八卦卦象相对应,“靖安司”内的人提前学习了这种符号的对应意义,因此在望楼发动的时候,才能进行解码,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能够破译传达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剧符号学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长安十二时辰》:再现大唐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发布最新海报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