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竹
央视新媒体强大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尽人皆知。即便对某些名头不小的成功人士而言,且莫说作半小时专访,就是能在其官网、微信公号上露个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然而,谈方琳和她的家长却婉言谢绝了央视的邀约,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别人家的孩子”为何这般沉着、淡定?梳理仅有的几篇报道,大体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一是崇尚科学。谈方琳说,我更喜欢追科学巨星,而科学巨星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脚踏实地、淡泊名利。二是目光远大。考入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后,科创获奖无数,已是“学神”的谈方琳,认为自己只是尝试着做了一点小研究课题,根本没有资格炫耀。三是甘于寂寞。谈方琳说,做研究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好的研究成果肯定是“十年磨一剑”。我将来愿意尝试这样的研究。
简单、平实的话语道出了谈方琳的理想与情怀,而这正是当今这个“流量时代”,不少青少年所缺失的精神底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3%)的高中生将来想从事与科学相关的工作。另有研究报告显示,近七成孩子最崇拜的偶像是文艺体育明星,而把科学家作为偶像的只有2.3%。这一结果让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深感意外。
也许,正因为如此,央视希望发挥其新媒体与年青一代互动性强的优势,将谈方琳作为广大青少年效仿与学习的榜样,推介这位代表主流价值观的新偶像。这一选题,策划精到,正合时宜。但出人意料的是,谈方琳竞没有同意出镜。虽说这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但恰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谈方琳知行合一、沉稳大气,哪怕置身于媒体聚光灯下,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心于数学研究的平和心境。在某种意义上,此事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或许并不亚于一次半个小时的人物访谈。对此,相信央视新媒体节目组的采编人员也颇感欣慰。
邹韬奋先生曾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談方琳虽年方十五,却深谙此理。她本人和家长都对冠名“少年科学家”的说法说“不”,认为有点言过其实。她充满理性的言谈透出的意思十分明确:自己年龄还小,“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争光”,到时候再开心地与大家分享科研体会,也不为迟。
最后,不妨追问一句:面对如此低调、谦卑,“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谈方琳,那些视科学为畏途,将一些外表光鲜的流量明星、日进斗金的网红奉若神明,恨不得一步登天的年轻人,以及他们费尽心思、全程饰演拉拉队长角色的父母,不知将作何感想?
(本文原载2019年11月1日红网,本刊有删改)
观点运用:激励梦想;兴趣与志向;专注与务实;理想与情怀;可贵的品质;“流量时代”缺失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