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冬青
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经过新媒体的传播,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却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假的,假的”事件不仅仅是给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一记耳光,它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这记扇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耳光不是来自传统媒体而是新媒体,我们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2020年3月5日,中央指导组在检查武汉青山区翠园社区的疫情防控和群众的生活状况时,开元公馆有居民在自己家里向窗外喊话:“假的,假的,全部都是假的,老百姓吃的都是高价菜”,反映社区物业假装给业主送菜,而实际上不仅送的菜质量不好,价格还很高。针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央指导组及时呼应群众的诉求,要求“不回避矛盾,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务实作风,实事求是,切实解决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媒体的功能,在于传播信息。新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每每遇到新闻事件,都会发声,这是媒体的责任所在。
最早武汉“假的,假的”事件是由社区居民自制的视频,通过社区蔬菜团购平台传播出来,之后迅速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传遍整个网络,成为舆情关注的热点。
《人民日报》的标题是:《武汉居民隔窗向中央指导组举报:假的,真不了》,文章以评论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强调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务实作风,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央视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的话,简要报道了这一事件,并配以《假的,假的,从群众喊话中听出门道》的短评,一方面说明中央能够随时听到各方面的声音,另一方面强调群众路线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真声音。”
新华社报道了中央领导到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江汉区西桥社区实地查看社区疫情防控和群众生活保障情况,“针对群众现场反映的问题,孙春兰要求深入调查,切实解决。”没有报道这一事件本身。
对于新闻事件,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要发声,否则媒体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问题是对于媒体来说,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什么时候报道,什么时候不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报道,等等,都有待深入思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报道的应变能力上更胜于传统媒体,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对于这一事件来说,新闻的生产者就是新闻的传播者,他们身处新闻现场,无需通过采访、制作、审查、播出等复杂的程序,只要自己认为有必要,随时都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发出去。而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大多是事后采访,事发时一般不在新闻现场,而且从采访到发出,都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即使再快、再讲时效性,也必须经过这些程序。
新闻讲究“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新媒体在报道中,关注的是新闻事件本身,即“何事”,至于其他要素,则不够重视。如在“假的,假的”这一事件中,他们所关注的就是在中央领导面前喊出了“假的,假的”这一足以引起人们关注的事件,而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后续怎么样则很少提及。而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大多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后续发展,让受众对这一事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创办的花城+APP的新媒体网络报道中也就这个事件转发了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的一篇报道。《武汉开元公馆志愿者回应“假的,假的”:我只希望去爱所有人》一文中,以一名50多岁志愿者亲身经历讲述小区志愿者们不怕辛苦、为民众服务的故事。志愿者们分成线上、线下两组,线上负责业主接龙买菜、收款、与商家对接;线下负责把运来的菜分拣后发放给业主。他们每天都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吃上饭。这样的报道对之前的喊话给了很有力的回应。
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即使是个人传播信息,其所传播的信息只要影响到社会,就具有了社会性,即通常所说的社会影响。因而,任何新闻报道,都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立场的影响。新媒体中的新闻报道者,大多是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他们大多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传播新闻,如在这次事件中新媒体最初的传播目的是为了引起中央领导对疫情困扰下群众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关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传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要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如果要报道,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反应。因而,传统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表现得相对稳重,既要批评和揭露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要注意引导广大群众相信党的领导,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听真话。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存在着话语风格的差异。新媒体的报道语言更加直白、口语化,语言风格直率,一句“假的,假的”,是何等直白、直率,这样的语言在传统媒体中是很少出现的。相对来说,传统媒体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讲究用词用句,还讲究布局谋篇。单纯从报道的角度看,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也许是好稿子,但却少了几分“直白”,少了一些“土气”,难免与受众有着心理上的距离。当然,新媒体也存在着“标题党”“头大身子小”的问题,这是需要克服和纠正的。但总体来说,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话语风格是值得传统媒体借鉴的。例如广州花城+APP结合广视新闻,陆续报道了广州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如何保证食物供应的新闻,例如《广州把好防疫关,提稳“菜篮子”》给广州的各区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大多是事后的采访报道。如何克服这一先天不足,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媒体融合,通过嫁接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方式,提高传统新闻传播时效。问题是面对武汉“假的、假的”这样的事件,无论如何融合,都不会在第一时间抢到新闻。因此,传统媒体在借助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的同时,要发挥记者站和通讯员的作用,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争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买,通过“人”而不是“物”的作用,提高新闻报道时效。
完整、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只有完整地而不是抓住某件事的某个方面进行报道,才能让社会公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真正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传统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搞“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报道。传统媒体的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一定要开动脑筋,不能被新闻假象所迷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既要报道新闻事实,又要符合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有影响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新闻、好报道。
一是向群众学习,注意运用群众中的鲜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居高临下的语言。二是报道要看对象,在什么山唱什么歌,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不能不看对象千篇一律,切忌一个腔调、一个面孔。三是写新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内容出发,少一些修饰,尽量用短小精悍的短文,打动受众,影响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