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鑫
一
2017年7月,我们一行在江西省横峰县参观葛源革命烈士纪念馆及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司令部旧址后,便向怀玉山进发。
山高路远,车在刚修的水泥路面行驶,左弯右拐,盘旋而上。碧空蔚蓝如洗,艳阳高悬头顶。近看,两边是深邃的峡谷;远望,是无数连绵的山峦……面对窗外景致,大家议论纷纷:想当年,方志敏率领红军在这一带闹革命,以根据地为依托,以大山作掩护,来去无踪,如鱼得水,国民党军队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呢!然而,受诸多条件所限,在国民党军队的大力“围剿”下,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最终失败,所建立的赣东北、闽浙赣根据地失陷,他本人也在怀玉山陇首村被俘。
怀玉山的玉峰,建有方志敏纪念碑、纪念园、纪念馆;怀玉山景区的太阳坑、陇首干坑村、高竹山等地,还有方志敏最后就餐遗址、方志敏撰写《自述》地、方志敏蒙难纪念亭等。
玉峰在望,停车步行,走不多远,便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设计得十分别致,与普通纪念碑不同的是,碑身为两道宽大的幕墙:前面幕墙白色的背景上,刻着方志敏的鲜红手迹“为了可爱的中国”;后面更为高大的幕墙呈铁黑色,前后两道幕墙构成的内里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军路线,用红色箭头标示,并配有每一重要战役的文字解说。纪念碑前广场占地1000平方米,象征血洒怀玉山的1000多名红军官兵;碑后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其象征意义不言自喻。
当年,红十军毫不犹豫地服从中共中央命令,离开赣东北前往瑞金,支援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完成任务后回怀玉山,为配合第五次反“围剿”,红十军又与前来会合的寻淮洲红七军组成红十军团,打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8000多名官兵踏上新的征程,经浙西向皖南进发。
尽管红十军团士气高昂信心百倍,出征之初还打了几场规模不大的胜仗,但孤军奋战,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这是一场无法取得最后胜利的盲动行为,反为国民党集中力量围歼红军有生力量提供了便利。
以1934年12月14日的谭家桥战役为转折,抗日先遣队开始每况愈下。谭家桥之战从凌晨打到下午5时,双方各伤亡二三百兵员,形成对峙局面。但国民党大批援军逼近,红军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这场战斗看似打成平手,但红军干部伤亡过多,骁勇善战的师长寻淮洲身负重伤,在转移途中牺牲;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负伤;文武双全的团长黄英特阵亡……最为关键的是,部队情绪、斗志受到极大影响。此后,红十军团在皖南、浙赣边境穿插转移,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行踪不定。面对红军的游移状态,国军采取了“拉网式”追堵方式,一步步缩小包围圈。
面对危如累卵的严峻局势,在天目山下的浙江淳安县茶山村,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不得不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方案。有人认为应分散行动各自为战,有人强调严格执行中央命令不能分兵,方志敏则主张回到他所创建的赣东北苏区。他说:“按照多年斗争经验,我认为只要返回苏区,总有办法可想。”作为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他的话一言九鼎,很快得到大家认可。于是,抗日先遣队结束了为期50天的皖南行动,于1935年1月10日开始向怀玉山下的化婺德苏区进军。
方志敏与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由军团机关人员、卫生员、伤病员等800多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先期离开茶山村,取道浙西,回师赣东北苏区,军团长刘畴西带领尚剩的2000多名主力部队跟进。然而形势骤变,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根据地力量薄弱,已被国民党军队攻陷,无法成为他们的调整、休养之地。留在苏区的一部电台也被敌军破坏,方志敏难以了解真相,他们仍向苏区前进。而进入苏区的要道,又被国民党军队布置了好几道纵横严密的封锁线。返程虽然不到100公里,但对红十军团来说,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前有敌军的封锁堵截,后有蒋介石调集的嫡系部队及各路杂牌军追击,抗日先遣队只有继续向怀玉山前行,杀开一条血路,以跳出重围,摆脱“清剿”。1935年1月16日,方志敏率领的先头部队终于突破国民党军队第三道防线,抵达江西德兴县陈家湾村。然而,刘畴西率领的红军主力仍在敌军以怀玉山、三清山为圆心合围的封锁线内。方志敏决定亲自带领十多名警卫人员返回包围圈接应。粟裕恳请自己前往,他对方志敏说:“你是一军之主,不能返回!”并让大家举手表决。众人无一例外地举手同意,但方志敏断然拒绝了,他说:“先头部队由粟裕带走,这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
关键时刻最能体现个体生命的人格与品格、胸怀与境界,方志敏毅然选择了困难、凶险与死亡,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身边的战友……
二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前的广场显得十分空旷。我们继续向上攀爬,前往位于另一座山岭的清贫园。
清贫园由小广场、清贫碑、景观矮墙、方志敏头像雕塑等组成,背景是海拔15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云盖峰,一眼望去,显得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方志敏被捕后,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脍炙人口的篇章。清贫园内立有4块小碑,分别刻着“清贫”“爱国”“奉献”“创造”8个大字,很好地概括了方志敏一生的精神内核。
据相关资料记载,方志敏天赋极高,领悟力、记忆力很强,念书时即受到老师的称赞与同学的敬佩。他本可有一个世俗之人看来美好的前程,但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他不惜抛弃一切,选择了救国的革命道路。他没有一兵一卒,回到家乡组织农民暴动,创立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赣东北根据地;并以农民武装为基础,创建了红十军;他还创办了红军中的第一所正规军政院校。方志敏的奉献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及党中央的忠诚,他为中央机关、中央红军多次提供大量银元、黄金。为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他率领红十军奉命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赣东北根据地,明知凶多吉少,仍义无反顾地向国民党心脏地带——宁沪杭方向主动出击。他说:“我们一切都该听中央指挥,尤其是军事,更要集中与统一。”又说:“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而清贫,更是方志敏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他在狱中完成的《清贫》一文长期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关于方志敏被捕,以前我并不知道真相,此次才弄清是由于叛徒出卖。本已突出重围的方志敏返回包围圈,找到了红十军团主力部队。茶山村会议形成一致决议后,军团长刘畴西顾虑部队疲劳没有下令夜行军,而在浙江衢州境内的杨林镇宿营,被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一个团赶上,双方发生激战。化险为夷后,刘畴西未吸取教训,仍让部队夜晚就地休息。一误再误,不仅错过了原定的与方志敏会合的机会,更失去了突围的大好时机。军情瞬息万变,几天延误,国民党军队14个团的追击部队全部赶到怀玉山地区,形成了一道铁桶般的围墙。面对十多倍的敌军,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奋战,红十军团虽打死打伤大批敌军,但自己的伤亡与日俱增,不断被分割、冲散,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无奈之际,方志敏、刘畴西只好下令部队分头突围。2000多人的红十军团主力部队,除少数逃脱外,大多战死或者被俘。
方志敏被敌军冲散后,身边只剩3个机要人员和1个警卫员。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队,他们好几次突围,都没能冲出封锁线。已经七天七夜没吃饭了,他们饿得两眼昏花,连走路都两腿发抖。方志敏不得不做好最后准备,他让机要员和警卫员将中央指示、电台密码全部销毁。不久,3个机要员也被冲散了,方志敏身边仅剩警卫员魏长发。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山上的一个石煤洞中。近些日子,山上找不到一粒粮食,只好啃咬冻得像冰棍一样的枯草,或寻找树枝上残留的野果,偶尔发现几个野蜂窝,便就着蜂蜜与死蜂一同吞咽。魏长发是江西上饶县人,出身贫穷,两年前参加红军,他有个姐姐,5岁时作为童养媳嫁给了离此不远的陇首村一户陈姓人家。于是,魏长发就想下山去姐姐家弄些粮食充饥。魏长发想告诉首长,又担心他不同意,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可能暴露目标,还会连累当地百姓。但肚子实在饿得不行,第二天凌晨,他趁方志敏熟睡之际,偷偷走出洞穴,向山下走去。国民党军队已掌握方志敏的大量信息,在陇首村及周围布下了岗哨。魏长发刚一进村,就被国民党守军抓获,押至离他姐姐家仅一墙之隔的团部。团长亲自审问,以金钱和女人相诱惑:“只要你供出方志敏的下落,我赏你一百块大洋,外加一个漂亮的老婆!”魏长发闻言,不禁两眼放光,动物的本能和人性的邪恶立时占了上风,于是,没等敌军动刑,他就叛变了。
方志敏一觉睡来,不见了魏长发,且长时间不回,不由得引起高度警觉。他走出山洞,两次冲向程家湾国民党军队封锁线,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好躲在高竹山上的一棵木梓树下,拣了些树枝、树叶铺在身上作掩护。
当时,国民党军队以为方志敏已经冲出怀玉山包围圈,都准备收兵了,而魏长发的叛变告密招来更加严密的追捕。在“生擒匪首方志敏赏大洋八万”的刺激下,国民党官兵恨不能将所有隐蔽的地方搜个底朝天。他们搜了6个小时,并未发现方志敏行踪,只好撤下山去。眼看国民党官兵大队人马离去,方志敏掀开身上的伪装,从柴草堆中钻了出来,拍拍身上的树叶准备转移。就在这时,他被两名掉队的国民党士兵发现了。
方志敏被捕的日子是1935年1月29日,这天,中央红军正在一渡赤水。
两名国民党士兵开始对方志敏搜身,结果除了一块怀表、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他们以为方志敏将大洋或金镯、金戒指之类值钱的东西藏起来了,便威胁他拿出钱财。方志敏说:“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两个士兵仍不甘心,又在他身上搜了一遍,还在他藏身的地方及其周围搜寻了一番,依然毫无所得。他们想从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官身上发笔大洋财的希望落空了,不禁十分失望,便商量着将怀表和钢笔卖掉,所得的钱两人平分。
我常想,如果当时方志敏身上有足够的银元打赏,两名士卒能否网开一面?
此前,方志敏也遇到过类似凶险。一次,他来到上饶横峰县霞阳村,刚进村就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了。机警的他赶紧向村外跑去,敌军紧追不舍。在这紧要关头,路上突然出现了许多白闪闪的银洋,跑在最前面的几个士兵立即停下脚步,开始你争我抢。原来,村里的群众发现情况危急,赶紧将几箱从土豪家里没收的银元故意丢在路上,以此缠住国民党军队,方志敏得以躲过一劫。然而,方志敏“身价八万”,袋无分文,这样的情形不可能再次重演。方志敏曾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清贫,决定了他的命运;也正是清贫,使得他的事迹广为传颂。
清贫园内的“清贫碑”上,刻着方志敏《清贫》全文手迹,文章开篇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方志敏执掌实权,经手的款项多达数百万元,而自己却吃糠咽菜,拒穿新衣,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相关资料记载,方志敏的母亲得知儿子当了共产党大官,想找他要点钱修缮一下无法居住的破房子。方志敏婉言拒绝:“我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有官饷啊!”一次,红军打了胜仗,方志敏的妻子从战利品中挑了一块绒布,准备做庆功会的演出服。方志敏得知,立即严厉批评,并责令她送回。身为闽浙赣根据地主要领导,他到各地巡视工作时,从来不准下级招待,违者受到严厉批评。他严于律己,从不收受礼品,也不准许红军部队、苏维埃政府机关接受任何礼物……
方志敏刚一被捕,就被押到山下陇首村团部,也就是警卫员魏长发出卖他的那间屋子。当他的身份得到确认后,第二天便被押到玉山,再经上饶、弋阳,解到南昌,囚禁在国民党军法处。他在狱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清贫,于方志敏而言,不仅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更是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一种人格魅力,一种不朽的精神。
三
方志敏自参加革命加入共产党,就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姿态勇猛前行,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长期患有肺病和痔疮,有着诸多痛苦与不便。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他经常写到自己的疾病:“肺病是我青年时期最凶恶的敌人,它损害了我的健康,大大的妨碍了我的学习,我的工作!足有五个整年,是无日不困顿于肺病的痛苦之中!”但他总是强忍病痛参加工作、投入战斗,没有半点动摇与退缩。“在这长期的秘密工作中,我的肺病更加加深了,更容易吐血了,走多了路吐血,睡晚了觉吐血,受了什么激刺也吐血,进了好几次医院。但我仍然是干而复病,病好复干。”“我对于这次行动的胜利,是有极坚决的信心的;虽然我的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总是半躺着坐,我还是忍住痔痛出发,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们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不仅疾病,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在话下。方志敏返回敌军包围圈被俘前夕,“虽然七天没有吃饭,饿得两脚走不稳,打跛脚;虽然整天冻得发抖,虽然每晚不得睡眠,人是疲劳到了万分,但我总是咬紧牙关,忍受下去!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越快乐”。
翻阅所能找得到的方志敏资料,我发现,唯有一次,他产生过自杀念头。当突围的希望破灭,方志敏站在树林中看到一个个红军战士被敌军俘获,不禁悲痛欲绝,举起手枪,准备饮弹自尽。然而,他想起了入党誓言:“我是共产党员,从此,我的一切乃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他认为,自杀并非共产党员应取的行动,于是,举枪的右手放了下来……
方志敏单纯、率真,自从信奉共产主义,就矢志不变:“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作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方志敏身上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反省意识。比如他能及时纠正“左”倾错误,赣东北苏区没收地主的土地后,也分一份人口田给他们,使其能生存下去;比如他坦承红十军团的失败,是“我们因政治领导上的错误”以及“军事指挥上的迟疑”所导致……
四
沿清贫园象征着方志敏短暂一生的36级台阶而下,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原名“方志敏清贫事迹陈列馆”),三层的楼房设有6个展厅,主题分别为《穷人的主席》《虽死不辞》《我不能先走》《你们想错了》《视死如归》《活跃跃的创造》。
怀玉高竹山建有方志敏蒙难纪念亭(也称“方志敏烈士纪念亭”)。他的人格品德,正如山名,似翠竹般高风亮节。“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清贫是金,清贫是玉,作为一名革命英雄,方志敏的肉体虽然消失了,但其清官风范、清贫精神永存。
蒋介石想诱降方志敏,利用他“收拾残局”,瓦解其他地方的红军武装。劝降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大多是国民党高官,也有他的熟人、同乡,方志敏视高官厚禄、人生享乐如敝屣,其结果可想而知。
多次劝降不成,国民党逮捕了方志敏的妻子缪敏,想利用夫妻亲情瓦解其意志,可是方志敏说:“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和儿女哪里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
在狱中,方志敏戴着沉重的脚镣,一边回忆反思,一边用狱卒给他写交代材料的笔墨纸张,写下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感化那些看守、文书、狱官,他们甘冒风险为他保存、传送这些文稿。
蒋介石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总司令部便设在南昌。他十分看重方志敏,一天深夜,在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的陪同下,亲自来到监狱劝降。蒋介石说:“方先生很有才干,期望你能报效党国,本人会倚重你的。”方志敏双肩合抱,抱定必死的信念回道:“谢谢蒋先生,我的生命只有36岁,你赶快下令执行吧!”
蒋介石软硬兼施,方法用尽,都无法让方志敏投降,于是,他给驻赣绥靖公署下了一道命令——以谋杀美国传教士的罪名,秘密处死方志敏。
1935年8月6日,天蒙蒙,雨濛濛,方志敏被押到南昌下沙窝刑场秘密处决。
方志敏的遗骨一直下落不明。1955年,江西省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1957年春,江西代纤厂在南昌下沙窝动工修建,建筑工人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堆骨骸,还有一副脚镣。调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经法医研究所专家鉴定,这堆骨殖中有9块属于方志敏遗骨。1961年方志敏烈士陵园开始修建,虽于1965年建成,但受“文革”冲击,方志敏的骨殖迟迟没有得到安葬,还差点被“军代表”烧毁,被“造反派”查抄。直到“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6日,才在方志敏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迟到而隆重的葬礼,江西省、南昌市各界代表1000多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五
因有怀玉山之行,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园悼念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念想,2019年10月终于如愿以偿。
天阴阴的,是一个适于吊唁的日子。陵园建在南昌西郊梅岭山麓,山门修得颇有气势。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方志敏铜像。方志敏个子高大,相貌英俊,身披大衣,双手前握,神色凝重地望着远方。铜像左侧,是一栋两层楼的方志敏烈士事迹陈列馆。从陈列馆后门出来,再往位于半山腰的方志敏墓地,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向上攀登。道路两旁,高大而苍翠的柏树伸展开来,构成一道绿色长廊。墓地平坦,墓棺、墓碑皆为汉白玉砌成,背后是茂密的树林、连绵的山峦,墓前是流淌不息、汇入长江的赣江。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瞿秋白临刑前说的那句话——他被押到福建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刑场后,盘膝而坐,面对枪口,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此地甚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应是真正的“初心”之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保持节俭单纯、自然朴素的本色,生命会更加充实坦荡、从容自在。由此而言,清贫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价值观与人生观——安贫以乐道,清贫以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