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2020-02-24 14:35冯雪梅张慧双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政治

冯雪梅, 温 瑞, 张慧双

(河北医科大学 a.社会科学部;b.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北 石家庄 050017)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三地毗邻,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一样,有着协同发展的天然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21.6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1]。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教育领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驾马车”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道上快速奔跑。其中,高等教育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而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三地各高校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下,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揭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历史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为各高校强化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4],对青年进行正确的思政教育,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就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5],之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等重要场合多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构想。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7年被教育部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各高校都在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的教育质量,增强教学吸引力及提高师资水平等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

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在京津冀三省教育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的。2009年11月,京津冀就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达成六项合作意向,推行了一系列合作举措,使得高等教育成为了京津冀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合作中最早达成共识的领域,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最早从合作共识走向行动落实[6]。2011年,京津冀联合签署了《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提出了京津冀应该打破高校之间的区域限制,谋求协同发展[7]。2016年2月,京津冀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该计划致力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8]。

地方政府在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协同发展。2016年1月,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签署了《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方案》,根据该方案要求,京津冀三地将致力于构建定期交流研讨工作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机制、工作成果交流推广机制等,这就为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9]。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地相关教育部门在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并且已经在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协同发展方面达成共识。

(三)京津冀三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交流逐渐频繁

在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三地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内的交流逐渐频繁。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已经分别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工作研讨会的宗旨就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三地高等教育及社会资源优势,通过研讨交流、协同创新,建立学习交流机制,搭建项目平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连续三届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对推动三地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8月,举办“如何在‘概论’课教学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教学研讨会,京津冀部分高校共90多名从事“概论”课教学的教师参加探讨会,分享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10]。2018年1月6日,举办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展示研讨会,来自京津冀三地高校的120余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会[11]。在会上,京津冀选派的18名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分成两组进行示范授课比赛,取得了良好效果。2018年5月30日,三地联合举办京津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新教材集体备课会,三地高校近百名思政教师就集体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重点问题进行了交流。

二、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

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思维定势。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也逐步确立了作为北方门户的地位;河北省自古以来亦是京畿要地。京津冀三地有着泾渭分明的行政界限,形成了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限制了京津冀三地之间资源的交流,在有些领域甚至引发了不良竞争,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不均衡。这一思维定势存在于顶层设计中,也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摒弃本位主义思想,着力推动三地教育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目标迈进[12]。然而,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就难以打破,若要改变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二)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统筹规划不足

如果没有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协同发展就缺乏指导思想、重点难点、保障机制,就无法形成比较稳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无法对预期效果进行衡量。这就导致推动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外部呼声很高,内部动力不足”[13],“相当数量的交流与合作,多停留在自发和无序状态,且缺乏长效机制保障。”[14]在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中,高校自身的特点、优势、需求没有厘清,可能存在重叠;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高校自身的责任与合作方式尚未完全清晰。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高校。

(三)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切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利用的物质、文化和信息的总称。按资源本身的属性划分,可分为人力资源、财物资源、文化资源等。所谓人力资源就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财物资源就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支持;文化资源即对学生思想政治有一定影响的文化资源。京津冀三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经济水平及政治功能存在差异,三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有一定差距。北京和天津是区域的双核,经济发展水平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而河北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根据相关问卷调查显示,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在思政课教学机构建设、经费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北京和天津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于河北省,三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呈单向流动趋势,河北省大量优质资源被北京和天津吸纳,形成了“北京要素资源充足和河北要素资源缺乏的现象”[15],这对河北省的思想政治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形成了一种“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16]的局面。这一局面给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一定挑战,迫切要求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一)秉持实事求是、合作共赢的态度

2015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张高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在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京津冀三地高校要摸清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以期在发展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京津冀高校还要放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精神。合作只是一种手段或方式,共赢才是最终的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相互合作,无论是政府间的合作,还是高校间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寻求合作的根本动力和主要目的。这样不仅可避免社会利益总量的消耗,而且可减少合作者的利益损耗,实现共赢。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就是要通过三地政府间、高校间的合作,立足自身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利益的共享共赢,实现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突破。三地要有全局意识,不能“谁都想来分杯羹,谁又舍不得割肉”[17],只有合作共赢,谋求利益最大化,才能推动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协同发展。

(二)构建促进协同发展的机制

京津冀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协同发展涉及三方,这就要求建立强有力的机制来动员和平衡三方力量同向而行。“机制”一词在社会学中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按照机制运作的形式这一标准来划分的话,有三种运行机制:“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即以行政、计划的手段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即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即以监督、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体制支撑,还需要制度保障。促进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成立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领导机制,制定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用以指导京津冀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同时成立相应的督导评估机制,用于监督与评估协同发展成效。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层面,三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与政府相对应的领导机制,在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发展措施。2016年,京津冀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的《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方案》[9]就是很好的举措。此外,京津冀三地可共同建立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基金组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小组,并着力构建定期交流研讨工作机制、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工作成果交流推广机制等。三是高等学校层面,各高校要成立与上级相对应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比如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资源共享平台等。总之,京津冀三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学校都建立相应的机制,才使得协同发展有希望、有成效、有保障。

(三)落实促进协同发展的措施

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更新观念,加强顶层设计,还需要各高校思想政治部门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

1.开展思想政治课的“同课异构”活动

所谓“同课异构”,指不同教师上同一节课,题目虽然相同,但是教师的内容设计、教学风格、教学策略不尽相同,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活动在中学课堂中比较流行,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很少开展。2018年1月6日,京津冀三地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学展示研讨会就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京津冀三地高校选派的18名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分别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现场气氛热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进行思想政治课题的“共研共讨”

课题“共研共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津冀三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共同研究、讨论、攻关重大课题,以期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目前,三地有的单位或部门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2017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在廊坊师范学院召开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京津冀区域文化史研究》开题论证会,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多所高校的多位知名学者参会。再如,自2018年2月26日起,河北省科协面向京津冀地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实施了2018年度调研课题项目。由此看来,京津冀高校的课题攻关活动已经逐步展开,这为三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3.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网络资源、教育基地、图书资料、学术成果等。“共建共享”可通过三种方式展开。一是京津冀高校可以联合培养教师,三地教师可跨省挂职,开设名师公开课。2016年至今,三地已经进行了四届高校辅导员跨省挂职工作。这一活动就是根据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签署的《京津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方案》而进行的具体部署。此外,三地联合实施了京津冀高校校长、管理干部、教师异地挂职交流计划,京津冀高校120余名思政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讨。无论是三地高校互派辅导员跨省进行挂职锻炼,还是开展教师共同研修,都为京津冀三地师资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京津冀高校可通过课程资源开放、图书馆电子资源开放等方式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8]、PN云课堂(远程教学课堂形式)的推广,为实现京津冀三地高校课程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京津冀三地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精品课程录制成微课,发布到网络,三地高校学生自由选择相应课程,在线学习、测评、考试。这不仅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还有利于师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早在2013年4月,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就已经成立,其理念就是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京津冀地区高校师生可以加入联盟共享教学资源。三是京津冀三地可通过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保定市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承德市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向京津高校免费开放。同样,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中国革命博物馆、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可以向津冀高校免费开放。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沽炮台遗址等也可以向京冀高校免费开放。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京津冀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有利于真正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政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