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鹃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北京 100025)
总会计师在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积极作用。自总会计师制度建立以来,总会计师定位与经济发展需求逐步相适应,总会计师的地位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总会计师的职能作用在实践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在国资监管新模式下,总会计师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也有新的延伸。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应积极主动适应国企改革新变化,准确把握国资委监管新要求,探索有效代表国有资本出资人履行职责新方向,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职能,强化国有资本运营,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全面推动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总会计师以“依法合规、谨慎稳健、专业高效、清正廉洁”为行为准则,围绕落实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正确把握规模、效益、质量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贯彻落实国家财经政策监管要求,引导资源合规、高效配置,在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经营决策、高效配置资源、有效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绩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内部人”控制问题凸显。从国企改革经验来看,强化总会计师的地位和职能是克服“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有效手段及必然途径。
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由财务监督单一职能向参与经营与财务监督双重职能发展,逐步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与“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监管模式相匹配。国有企业总会计师也被赋予财务监督及参与经营的双重职业角色,在国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有企业总会计师,既要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履行好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又要按国有资本出资人要求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能。一方面总会计师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战略发展及经济效益负责,发挥专业所长,做好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财会内控建设等工作,当好经营决策的参谋和助手,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总会计师由国资委委派,必须对出资人负责,按照出资人要求履行好企业财务监督责任,做好财务监督、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维护好出资人利益。[1]
根据国资监管要求,总会计师要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充分利用财务综合信息优势,正确把握规模、效益、质量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资源合理、经济的投入运营,切实提升资源配置效能。一方面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流程,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实现业财融合。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的有效结合。
国有企业总会计师代表出资人履行财务监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依法合规,及时向出资人报告企业重大事项。一是要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为本,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要严格遵循“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重大经营决策发表独立的专业意见。三是要严格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保证出资人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整体状况。[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资监管机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形成国资监管新思路。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在国资监管新思路的引领下,职能定位也有新的变化。
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资监管机构进一步调整完善监管职能和方式,加强国资监管力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监管模式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核心是要做到由实物形态的企业管理,转变为价值形态的资本管控。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坚持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强化国资监管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力度。国有企业总会计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者、国有企业经营的参与者、国有资本的监管者,在新的国资监管模式下,应充分发挥决策参与、财务监督职能,同时应更加注重价值创造与风险管控,推动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总会计师需要具备和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总会计师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充分发挥历史思维能力;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解决好质量与效益、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辩证思维能力;要对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做全新思考,对财务体系建设做全新调整,力求寻找新思路,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底线思维。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要素驱动力减弱,创新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最强劲的动力之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总会计师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深刻内涵,坚持创新战略,以创新提升管理能效,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创新,提升管理能效。总会计师要以全面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为中心,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财务风险防范,为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二是推动财务信息管理方式创新,提升管理效率。总会计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性作用,逐步实现信息化与财务业务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助推财务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及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防风险将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力与保障。总会计师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采取过硬措施,及时防范、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不断增强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本领,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总会计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敏锐捕捉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筑牢风险防火墙。总会计师应坚持合规为本,更加注重事前把关、事中监测、事后评价一体化全流程管控,增强持续稳健经营能力。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总会计师在企业治理中要发挥好统筹协调领导作用。一是做好上下层次间的纵向协调。不断强化集团财务管控力度,坚持“管控为本、制度为先”的原则,高度重视财务管控制度建设,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促进企业规范运行。二是做好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总会计师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积极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专业财务建议,推动部门协调联动、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做好资源统筹协调。总会计师要进一步深化财务集团管控模式,突出“财务资源管理”概念,明确集团母公司与子企业财务管理职责界限,持续优化财务资源配置。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新目标。总会计师要积极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投身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经营能力。积极培育国际化财务管理队伍,为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总会计师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深刻内涵,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会计师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违反纪律和规矩的行为,把党纪规矩融入财务各项工作和队伍管理中,筑牢防腐大堤,当好“廉管家”,培育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总会计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财务体系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认真领会“一岗双责”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和财务队伍管党治党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带头把党的建设内嵌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始终做到“两手抓”,实现经营管理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二是要推动党建工作向本系统、本专业纵深发展,做好财务系统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具体推进执行措施,确保党建工作在本业务系统责任明确、措施可行。三是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财务队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廉洁从业教育和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教育,提高财务人员政治意识、纪律意识,督促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讲规矩、守纪律、按章办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财会队伍。
加强精益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创新驱动价值创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应基于价值创造视角,坚持财务创新,动态优化业务流程,形成核算支撑、预算引领、决算提升的全流程精益财务管理模式,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3]
4.2.1 总会计师要推动建立财务共享,发挥核算支撑作用
随着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级不断增多,管控难度、管控风险及管控成本也不断加大。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财务工作的底线、红线,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总会计师最基本的任务。总会计师应大胆引入信息技术革新,充分开发智能财务体系,以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为切入点,整合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建立面向集团战略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为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财务共享,加大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管控水平,促进财务业务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升级,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4.2.2 总会计师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引领作用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要搭建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落实到位、预算调整依据充分、预算考核有效衔接的闭环管理体系。要创新预算编制流程,避免预算目标与发展战略背离、与业务指标脱节。要注重预算执行的过程监控。通过对收入、利润、现金流、两金等主要财务指标的月度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纠正执行偏差。要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时,不轻易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保持预算严肃性。要注重预算执行考核。将预算完成情况纳入经营者绩效薪酬考核,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全年预算目标。
4.2.3 总会计师要重视财务数据运用,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揭示经营短板、提出对策建议,改善存量资产结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切实发挥财务决算的价值提升功能。将企业资源优先向符合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价值创造潜力大的存量资产倾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总会计师应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充分识别资金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财务风险等各类风险,严守不发生经营风险的底线,全面推进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
4.3.1 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防范化解资金风险
强化资金管理是企业稳健运行的重中之重。总会计师要紧紧抓住资金管理这个牛鼻子,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运用等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金集中监控、集中结算、集中调剂。总会计师要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资金管控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和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发挥企业资源聚合作用,强化资金运营监管,防范化解资金风险。二是要多渠道、多方面做好资金筹措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障。要合理安排债务的期限结构,分散偿债时间,要认清资金杠杆的双刃剑作用,拓宽权益资本的引入渠道,降低资金风险。
4.3.2 做好产权评估备案工作,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等产权管理基础工作,积极努力健全完善企业产权管理、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流程管控,做到产权归属清晰、资产估价科学,有效维护国有产权权益。一是要以管资本为主线推进企业产权管理工作转变,充分发挥产权管理、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在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在改制重组、产权流转、投资合作、资产处置等领域的工作水平和监管力度。二是要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持续努力做好以决策源头即监管的全流程产权管理工作,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3.3 要持续做好降杠杆减负债专项工作,防范财务风险
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主要领域,做好降杠杆减负债专项工作,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保障国有资本权益,是管资本监管模式下总会计师职能的新内涵。全面落实降杠杆减负债目标,一是应结合集团内各企业实际,合理设定各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负债结构,制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方案。二是分解落实负债压降工作目标,强化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约束,避免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风险传染。三是持续关注债务规模及结构变化情况,审慎开展债务融资活动,持续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通过盘活低效资产、资金集中管理、资产证券化、多渠道资本补充等措施,不断提高资产运行质量,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四是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内生资本积累能力。
总会计师要紧紧围绕改革改制和稳增长大局,扎实开展提质增效,着力提高项目(产品)创效潜能,提升经济运行竞争力。以成本管理为抓手,坚持效益否决原则,深挖项目(产品)管理创效途径,着力提高项目(产品)利润回报,确保项目(产品)利润率扣除合理利润之外,足以覆盖企业运行收入费用率。一是强化效益效率导向。遏制扩张冲动、摒弃规模情节,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更加重视提高营业收入质量。以利润贡献水平作为各类销售订单、施工项目能否承接的主要依据。大幅削减增收不增利业务规模,确保营业收入利润率较上年有所改善。二是强化成本管控。要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强化定额和对标管理,合理界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要强化预算执行管控,严格监督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切实做好预算全过程控制和刚性约束,坚决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建立项目(产品)成本执行监控分析制度。加强采购及生产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成本控制,重点抓好成本份额比例较高的环节。认真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发现项目偏离逾期回报的要采取有效措施或及时退出止损。要建立成本责任制度,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加强成本考核,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级不断增加,财务队伍的素质、能力、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主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逐级委派总会计师,全面提升财务监督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内部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大力培养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总会计师人才,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程序,逐级委派总会计师。二是加强总会计师管理,搭建总会计师责任书签订、履职约谈、年度述职、考核评价多环节、闭环管理体系。明确总会计师财务监督、价值创造及风险管控的多重角色,建立定期述职与履职评价制度,通过评价与问责,理清监督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实现总会计师财务监督工作既有助于企业发展又不流于形式。[4]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新思路,对总会计师履职提出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总会计师作为国有资本的财务监督者、价值创造者及风险管控者,肩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应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适应国企改革新变化,准确把握国资委监管新要求,探索有效代表国有资本出资人履行职责新方向,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职能,强化国有资本运营,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全面推动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