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 颖
IP 剧是指在一定粉丝数量的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影视剧。2010年,根据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一经播出就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此后,以网络小说为蓝本的电视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在这如火如荼的背后,很多弊病被观众所热议。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中得到答案。
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将这句话与现在的社会相联系,说明我们也在景观社会的遮蔽下生存着,其中的各行各业穷尽一切美化自己,从而达到盆满钵满的目的,让受众在其构建的美好景观中肆意消费,也由此引发出消费社会。投射在影视行业中,只播观众所爱看的内容,因而出现同质化、庸俗化现象,由此引起了文化工业和单向度现象,促成了今天电视文化的娱乐螺旋。同理,在融媒时代中,跨媒介传播已司空见惯,影视集团纷纷涉足IP 剧,争先囤积IP 资源,细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站在IP 剧背后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以及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因此IP 剧也水到渠成地成为电视剧行业以其为依托蓝本的龙头。
德波指出景观的特征:“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IP 剧作为可以让更多影视集团成为“少数人”的肥肉,很快被瓜分得所剩无几,很自然造成电视剧行业中出现“黄金IP 抢购枯竭”“大量囤货转化率不足”“优质IP 稀缺”以及翻拍等现象,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观众在景观社会的遮蔽下,被动地接受和消费着电视带来的一切,鲍德里亚用“沉默的大多数”来形容此类痴迷的观众们,德波在后来也曾说过:“观者只是简单地设想一无所知,无所应答者。那些总在观望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的人永远不会行动起来,这显然是观者的情形。”这种“大多数”在景观所制造的广泛的“娱乐”迷惑之下,彻底地去接受,这就是IP 剧在现如今出现改编单向度现象的深层原因。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所有的一切已经包装好了,真相已被巨大的景观完美覆盖,而IP 剧改编也在此情况下显现出非理性的繁荣现状。
1.“异轨”建构下的剧情
异轨指把其他文本、声音、电影作品等截取出部分,并自由地挪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成为新的文本,旨在“揭露暗藏的操纵或抑制的逻辑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影像进行解构”。在众多改编的IP 剧中,《凤求凰》本身就是网络销量榜首的小说,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使得它在开拍期间就热议不断,刚播出时热度更是居高不下,但是在后期的剧情中,《凤求凰》利用同人故事的方法,每一个故事都不断被证实为虚幻的梦境,再开启一个新的副本,一个永不闭合的故事链,甚至将匪我思存的《东宫》异轨到自己的剧情中,被网友戏称为《凤求凰之东宫》。将观众与剧名相分离,借助原著的热度,拍出来不是原著的内容,异轨其他剧情,拖长集数,赚取热度,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也是对中国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不负责。
2.小说体量与剧集体量不相匹配
在景观社会下,随着资本的裹挟,国产剧小说体量与剧集体量不相匹配已经成为一个显性问题,表现之一便是集数的通胀,将观众与剧情相分离。这类IP 剧是将部分剧情原原本本地还原,但为了增加集数和点击率,男女主的故事情节在剧集中已然丰满完善,只能开始增加其他副线剧情。比如《原来你还在这里》,因为之前的小说剧集过短,所以加长了女二章粤和沈居安的戏份,导致男女主戏份一集不足10 分钟,生生将剧集拖到36集。同年热播IP 剧《楚乔传》也出现了此类问题。但是也不乏有一些IP 剧小说和剧集体量相符,比如《步步惊心》《琅琊榜》《东宫》等,在原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地增加副线的故事情节。以《东宫》为例,原著以女主为第一视角,是一本不超过10 万字的小说,要扩充为52 集剧情,编剧聪颖地将其他人物包括男主扩充得有血有肉,加入了权谋之争,颇有一种《琅琊榜》的气氛。IP 剧本身带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一开播就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度,影视集团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不过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质,即当代社会存在的主导性本质主要体现为一种被展现的图景性,人们因为对景观的迷入丧失自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要求,而资本家则依靠控制景观的生成和变化来操控整个社会生活。制片公司借着热销小说的名头和它自带的粉丝基础,为“原著粉”构建一个庞大的景观剧情,故而即使剧情与剧名相分离,粉丝依旧会前来支持,这也是小说体量和剧集体量不符的深度原因。
在景观社会下,与产品分离的人,越来越强大地生产其世界的所有细节,于是就越来越处于与其世界分离的境地,尤其是他的生活已经成了他的产品。同理,影视集团为了盈利,弱化拍摄,强化宣传,造就了视觉风格,但与原著相悖。
1.服装造型与剧情分离
随着IP 剧一直在电视行业创造收视奇迹,显现出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引来了众多模仿者,导致了IP 剧生产模式化、故事情节同质化、服装造型固定化的现状。而由于资金有限,服装造型往往是被打压的首要目标,例如《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剧情是围绕服装展开的,但是里面角色所穿的服装却与之相反,尤其是格蕾丝所穿的服装,没有将时尚女魔头的感觉体现出来,仅仅用大远景,仰拍的镜头来彰显主角的社会地位。服装与剧情已然不在一个层面上,这种现象在电视行业一直层出不穷,但《延禧攻略》和《陈情令》等IP 剧,服装与剧情完美地契合着,制作逐渐走向精良,也告诉观众虽然此类剧情与服装相分离的现状依然存在,但依旧有IP 剧逐步走向精良。
2.选角与剧情分离
由于IP 剧商业化运作,在生产制作时往往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往往忽视内容建设,所以热门IP 剧往往都是高颜值+热门IP,导致观众只注重颜值,不注重剧情,当红“小鲜肉”成了收视率的保障。在《流淌的美好时光》中,选角采取现当代惯用的“小鲜肉”“小仙女”,如马天宇和郑爽,其中顾森湘的选角引发争议,原著清纯校花未能体现,这种选角与剧情相悖的现状在翻拍剧中也见怪不怪。但《从前有座灵剑山》中王舞的扮演者张榕容被嘲讽不能体现王舞原著之美,其后却因演技圈粉,这也为导演选角提供了思路:主创在选角时“照方抓药”,综合考量,原著中所需的颜值不够,可以用演技来弥补。
3.数字技术与剧情相分离
在IP 剧的古装玄幻中,数字技术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导演往往会选择绿幕拍摄,用后期制作来呈现书中所描述的亭台楼阁、人间仙境。但是一部分导演为了压缩拍摄时间,抠图完成所有剧情,例如《孤芳不自赏》因为抠图而恶评居多,《如懿传》3D 效果的荷叶也引起了观众热议,这种数字技术与剧情相分离的现状在IP 剧中比比皆是。相比于《香蜜沉沉烬如霜》将大量资金投放到数字技术上,后期即使宣传资金不到位,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较高的收视率。这显现出一个道理,制作精良的剧作,哪怕宣传未到位,也会获得良好的收视率。
关于景观统治形式的问题,分为集中的形式和弥散的形式。其中,弥散的景观伴随着商品的富足,商人们造出伪真相,在这个自相矛盾的社会中,因为把消费者与社会隔离开,永远不知道真相。景观分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整个社会。因此在这个社会下的IP 剧在制作环节上跨媒介传播成为了常态,粉丝获得了沉浸式体验,也沉浸式地消费。
由于粉丝自带生产力,尤其是在如今新媒体技术平台的支持下被更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粉丝与原创者的互动不是在电视剧播出之后,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粉丝甚至会影响原创者创作。并且在制作环节初期的题材选择中,就与粉丝口味相趋近,增强互动,吸引受众关注。例如《琅琊榜》,制片方在选角时与受众互动,投票选角,构筑出粉丝可以参与电视制作的美好景观,这样的参与会使受众获得满足感,同时也是宣传的噱头,使该剧未播就广受关注;开播后又以制作精良、符合原著而广受好评,受众在制片方制作的庞大景观中无意识地将点击率送给了对方,也获得了自我满足。
网络和新媒体是对传统电视剧播出渠道的一大冲击,电视屏幕由单一变向多元,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现状,IP 剧在传播过程中就要开发多元渠道,重塑传播过程,实现跨媒介传播。例如《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的小说《魔道祖师》,后经动漫、快看漫画、同人文以及电视剧播出后的告别演唱会传播,赚足了粉丝流量,在现如今视觉传播的视域下,弥散到粉丝所关注的方方面面。
“文化中心成了商业中心,上层文化逐渐变得低俗,工人和他的老板看一样的电视节目。”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到文化工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文化工业是景观社会的产物,景观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实证性,既无可争辩又难以企及,它所说的无非就是“出现的就是好东西,好东西就会出现”。它所要求的态度原则上就是这种被动的接受,通过其绝无争辩的出现方式,通过其对外表的垄断,景观实际是已经得到了这种被动的接受。大家只在虚幻的幸福感中不自觉地承认现有的社会秩序。IP 剧占据市场主导,其过度娱乐化的特点使大部分受众在观看IP 剧时沉浸在麻痹的娱乐快感中,并不会主动地思考其中的情景和故事,成为“单向度的人”。德波指出了景观的特征:“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未免太过悲观,现如今互联网中的互动性充分展现出来。大众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另一种景观由此产生,除了被动地接受,也可以选择景观。当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拥有互动平台的同时,也是资本控制的另外一个帮凶,受众稍不注意就会沉溺在制作者精心创作的庞大景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