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欣茹
在“微笑和人物”一栏,emoji 展示了众多的职场男性和职场女性的表情符号。从警察、医生到工程师和宇航员,emoji 里的女性和男性从事着相同的职业,并且从穿衣打扮到五官造型,女性和男性都别无二致。不难看出,这一类表情符号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走向职场,逐渐摆脱依赖的第二性,走向独立的第一性,在公共领域大放异彩。但是emoji 营造的这种性别平等只是一种假象,背后折射出的还是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因为女性已经变成了男性世界里另外一个精美的复制品。如果说女性早期的异化是成为男性的“他者”,即女人在家庭中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并且在这种关系中逐渐丧失了自我,最后沦落为男人的“他者”,那么emoji 正印证着另外一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女性为了追求与男性的性别平等,为了实现与男性的同工同酬,必须牺牲掉自己身上独特的女性气质,追求与男性气质的同一,她们最终迷失了自我,异化成了男性的复制品。emoji 将职场女性打造成这样一种“男性复制品”的形式,实质上是在用视觉语言加剧男权话语的符码,推波助澜地宣传与维护着父权制意识形态。
究竟什么样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呢?我国著名学者刘利群曾经给出过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她认为只有在性别平等的状态下,个人自由选择的路径才通往幸福。一个两性平等的社会是两性都有机会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期待,是任何性别限定都应该改变的社会,是没有一个性别压迫(控制)另一个性别的社会①。所以媒介文本在再现两性关系时,也应该尊重两性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将固定的性别文化进行编码,以男性中心的话语方式对女性进行言说。
长期以来,大众媒介中的女性不是处于失语和缺位的状态。性别刻板印象可以被定义为建立在性别基础之上,个体所持有的一个标准化并且通常带有贬低性的想法或者形象。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emoji 对女性刻板形象的再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将女性物化或商品化,因此口红、钻戒、唇印、指甲油和高跟鞋等都成为了emoji 里女性的代表符号。emoji 将女性定位于美容和时尚等私人领域,背后蕴藏着女性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漂亮花瓶的话语隐喻,这无疑是将现代女性贬低为肤浅的他者,将女性社会角色边缘化的重要表现。同时,女性用户既是该表情符号的使用者,也是此类商品的消费者。因而,在大众媒介与消费文化的合谋下,女性不仅构成了消费的主体,也沦为了被消费的欲望客体。
其次是对女性贤妻良母形象的刻画,所以微笑的孕妇和微笑着带孩子的母亲的表情符号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emoji 里。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界定女人的价值序列:母性、妻性和女性。也就是说不光在中国,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做好母亲和妻子的角色,emoji 塑造的贤妻良母的刻板形象符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而这样一种“快乐的家庭主妇”的迷思,正是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视觉文本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角色与身份的双重建构。总之,在emoji 精心打造的表情符号里,女性形象处于一种狭窄和限制性的再现之中,她们要不就是作为性感迷人的尤物出现,要不就是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示人,对于女性在私人领域以外的真实一面,大众媒介却始终不予展示,最终实现了对女性的“象征性歼灭”。
女性的刻板形象问题之所以根深蒂固且难以剔除,背后的原因自然是为了维护男性霸权。简言之,霸权将历史上属于某个阶级的意识形态予以自然化,使之成为一种常识。比如,阶级的或男性的霸权地位就被当作自然而然的东西予以表达,相反对这种霸权地位的抵抗则被当作不自然的东西予以表述。表情符号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具有强娱乐性和弱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大众媒介将男权话语隐藏于其中,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但是广大用户不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每一次使用过程中都不自觉地强化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因此,在大众媒介表情符号生产和用户使用的双重协作之下,男性霸权逐渐自然化,并演变成为了常识。同时,emoji 作为活跃人际交流的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无形之中遮蔽了符号背后的性别权力与社会关系,而这一表情符号的创造主体与现实生活中的消费群体都隐身其后,最终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身体与角色完成了隐形的规训。
早在30 多年前,梅罗维茨就曾经提出电子媒介的出现将引发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融合。emoji 也正在印证着他预言的实现,所以男性版本的“美人鱼”“仙女”“精灵”和“兔女郎”等表情符号随处可见,看似矛盾对立的女性气质和谐共存于男性身上,男性气质在赛博空间里得到了重新改写。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消融,一方面模糊了两性之间的性别界限,消解了两性群体的性别差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多元化的性别气质的尊重与包容。社会性别不是一个静态的最终结果,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之中,与之相对应的性别气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人类的社会性别应当是复数形式的,即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元化的性别气质。emoji 呈现的这样一种身体奇观,在话语生产的机制上打破了男女性别气质的二元对立,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共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全新的身体奇观,主要原因是大众媒介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巨大冲击之下,对男性气质进行了商业收编与改造,将其纳入了符号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首先,两性性别气质的融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从而满足更多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并且emoji 作为一种娱乐功能极强的交流符号,必须通过制造奇观来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而男性气质不断向女性气质靠拢,两者融合产生的这种表情符号就是符合观赏的奇观。将男性的阳刚与女性的柔美合并构成独特的视觉符号,emoji 这一矛盾体表征了男色消费时代下社会对男性的身体政治:男性的身体与女性的身体一样,拥有可被消费的资本,可作为商品进行售卖。因此,决定emoji 采用与否的专业机构——Unicode 协会积极迎合了男色消费的时代潮流,解构了传统社会里模式化和定型化的男性气质,对多元化的性别气质进行了重新编码,以生产既遵循商业逻辑又满足多层次、多维度性别需求的表情符号,从而在这种日复一日的传播过程中对男性气质进行了新一轮的改写。
Anne Scott、Lesley Semmens 和 Lynette Willoughby 三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互联网与女性的关系时指出,长期以来互联网一直被男性把控,而女性被排除在外。他们认为女性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在发展中的互联网技术标准,她们就会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形式的形成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互联网性别敏感的这一特征启示了广大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应该站起来主动发声,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性别平等的话语体系建构,共同制定一套符合女性利益的emoji 制码标准,以解决女性在该领域被歪曲和缺位的问题,最终改变女性在媒介文本中的不平等现状和刻板形象。
注释:
①刘利群,辛格.性别传播的研究与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五年发展实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