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凡丁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与农业生产经营叠加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会产生怎样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多大?广西虽非疫情重灾区,但是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开展研究。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发展,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很多村屯通过采取阻断进出村庄道路、严格控制车辆及人员流动等方式应对和控制疫情发展。但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对广西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逐步显现。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农村封村封路抗疫措施迫使农产品交易中断、外销受阻、产品积压,损失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柑橘是广西第一大水果产业,全区种植面积约为800万亩,产量达1131万吨,占全区水果总产量50%以上,年产值达到1000亿以上,为甘蔗之后的又千亿元产业。疫情期间正是砂糖桔、沃柑大量上市的关键季节,很多果场及其分选厂找不到工人收果、包装,加上长途运输因疫情遇到的困境,出现了果熟了没有工人采选、采下的水果无法运出,销售的规模与往年相比断崖式下降。此外,在畜牧水产生产方面,因饲料厂延迟复工、活禽交易暂停、屠宰场关闭等防疫措施导致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畜禽无饲料可用、仔畜雏禽无处可卖、出栏畜禽无法屠宰,养殖生产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新冠”疫情阻断农资物流,在种子、农药等农资经销商、零售商普遍存货不足且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下,春耕农资供应不足问题突出。同时,因为严格封锁农村交通道路,春耕时节一些种植大户所需的劳动力流动受限、农机作业服务供应不足等原因,春耕播种无法按时按季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弃或延后春耕春播。此外,过长时间的“新冠”疫情还将引发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后市农资价格有可能出现上涨,由此也增添了农业生产负面影响因素。
据统计,每年广西外出务工人数基数达800万人,且大都具有明显的跨区务工特征,其中到广东等外省就业的比例占60%,剩余40%选择就近进城工作。由于来往人员密集,传播流动大,虽不是本次疫情爆发地的广东省亦成为潜在的“新冠”疫情重灾区。为了控制“新冠”疫情,国务院延长了2020年春节假期,广东省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响应,要求在粤企业延迟开工,由此也将推移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时间。务工时间减少势必降低其工资性收入,由此造成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与支出矛盾的强烈突出,无工可打、无钱可赚的困难局面甚至影响到了地方社会稳定。
2020年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做出实现全面脱贫庄严承诺的关键一年。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势必造成广西各地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是扶贫产业发展受挫。“新冠”疫情以来,很多产品滞销或价格下降以及旅游业无法吸引游客,导致产业发展受阻而影响贫困户脱贫进度。二是外出务工受阻。外出务工是贫困户家庭脱贫的重要手段,但“新冠”疫情阻断或推迟了贫困户外出务工时间,从而减少了家庭创收,导致贫困户脱贫时间延后。
没有产业振兴就没有乡村振兴,没有产业扶贫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让贫困群众从脱贫实现小康进而走上富裕之路。“新冠”疫情发展,产业扶持和财政支持时间受限,广西扶贫产业发展受挫,扶贫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延后;虽然大多村屯采取断路封村措施阻止疫情发展,但若出现确诊病人、疑似病患,势必引发村民对疫情的恐慌,从而对乡村治理提出挑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步伐放缓,也将影响广西宜居环境的改善步伐。
当前,广西“新冠”疫情还在持续,这期间也是广西春耕春播的主要时期。因此,不仅要科学分析和研判疫情并提出预防措施,而且需要提出有利于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应对之策。
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发挥基层组织服务作用,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充分、广泛宣传和讲解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科学防控疫情知识与措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各级政府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回应并解决社会关切特别是人们群众的集中诉求,坚决依法制止借机恶意攻击行为。加强心理舒缓,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确诊人员、疑似病患、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和谐氛围。建立健全及时有效的反应机制与预警机制,加强确诊病人、疑似病患的报备管理与危机监测。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及时解决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为降低“新冠”等疫情对农村社会不利影响,基于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农资与农产品储备机制,加强储备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与农民的正常生活所需,重要农资储备能力、供应能力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尤其是农业季节性决定了重要生产时节必须要有足够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装备农资产品才能及时与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事活动实现供需对接。足够的饲料储备供应才能保证养殖户在疫情来临时能及时获得充足饲料用以继续维持养殖业生产来降低损失。加强粮、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储备管理与供应,降低供需不足造成的农民饮食心理恐慌与酿成的社会危机。
当前,在严控“新冠”疫情的前提下,要建立应时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动态,保障货畅其流,畅通绿色通道,实现供需对接,着重解决好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务之急,在水果各主产区,要尽快开通柑橘采果、清洗加工、运输销售绿色通道。例如:平乐县是广西柑橘生产大县,当地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他们有序组织采(洗)果队(不准招聘来自疫区的人员),严格采果工人带口罩、上班早晚测体温、中午分散就餐等制度。每天采完果后,把当天的记录上送乡(镇)防疫指挥部备案。尽量用本地车辆运输,如用外地车辆则统一到一个地方装货,用本地车负责短途运送,进入停车场和车辆的人员都要带口罩、测体温,装卸场地定时消毒。这些做法既做好了疫情的防控,又保证了水果的及时采收和销售,当地的果农和果商反映良好。各地要采取具体措施严格贯彻农业农村部三个“不得”要求:不得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满足养殖场补栏等生产需求;不得拦截饲料运输车辆,满足畜禽养殖的饲料需求;不得拦截畜产品及果蔬产品运输车辆,防止出现“卖难”和“断供”现象。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各地的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业农村部的部署落到实处。
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全年农业再夺丰收。首先建立省级联系市级、市级联系县级、县级联系乡镇、部门单位联系村屯、干部联系贫困户的“五联”工作机制,提升春耕春播效率。二是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与运输,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农业企业的复工对接工作,确保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运输顺畅。加强柴油调配储备,全力做好农机备耕,做好人员准备和物资储备。针对一些种植大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在产品销售受限而出现现金流枯竭的特殊情况,各级财政部门、政策性银行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帮助他们度过目前的难关。农业生产场所大多在田间地头,要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春耕春播不误时。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升畜牧水产养殖业的自产能力并保障正常的市场供应。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务工人员尽快返岗复工。各地企业即将复工复产时,各市、县、乡、村要做好务工人员返程的各项防疫工作。发挥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作用,广泛开展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宣传讲解,加强对务工人员防疫宣传,要引导务工人员科学防控,降低“新冠”感染和传播风险。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引导务工人员遵守返城返岗地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及时跟踪主要输入地的务工人员疫情变化,顺畅对接输入地企业用工、复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的集中发布。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提出的“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农民工返岗包车可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举措,鼓励条件允许的市(县、区)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方式为务工群体提供包车包机服务。
自治区各部门和各相关市县不仅要严防死守“新冠”疫情发展,而且要坚决及时落实扶贫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为广西乡村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效。加大尚未脱贫的石漠化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及时下拨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加快建设产业扶贫发展项目。严格落实“自治区负总责、市县落实、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队伍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扶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因此,各地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农村供销联社、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的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现代产业元素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决心振兴产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及时落实因疫情返贫致贫的帮扶措施,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不仅积极稳妥推进扶贫脱贫攻坚战,而且极大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