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第二小学
初识龙应台,缘于她的《野火集》,那么敏锐的眼光,那么犀利的笔锋,就像一个仗剑行走江湖的女侠,在文字中出生入死。再读龙应台的作品,又觉得她是一位温柔而又智慧的母亲,字里行间流淌着暖暖的爱,一词一句都饱含着浓浓的情。
翻开这本《孩子,你慢慢来》,作者借助一个个片段娓娓道来,将陪伴两个儿子成长的过程如实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语言质朴又不失活泼,既有女性细腻的美与善,亦不乏令人倾慕的大智。每读一次,你都会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春风化雨、暖透心扉的爱,更能感悟到一种朴素美好、润物无声的教育。
“你比较爱底笛。”
因为弟弟的到来,哥哥觉得自己独享的爱被夺走了,觉得母亲更爱弟弟。于是,该刷牙的时候他不刷牙,该吃饭的时候他不吃饭。妈妈从温柔劝说到尖声喝斥都不管用,然后哥哥挨打了。这个情景在许多二胎家庭中都曾出现过,为什么有了二宝后,大宝会经常发脾气,故意和爸爸妈妈唱反调呢?作者是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让孩子不再焦虑、不再失落、明白母亲的爱呢?每次读到这段话,我都对龙应台的教育智慧钦佩不已:
“妈妈问你,现在新衣服都是买给谁的?”
“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带谁去看戏?”
“冬天爸爸要带去阿尔卑斯山滑雪的是谁?”
“这么说——你要不要也穿纸尿裤呢?”
我忍俊不禁,这么几句设身处地的、有趣的对话,让所有的忌恨、所有的不快乐都消失了。为人父母是一门学问,教育孩子是一种艺术。成长的过程有过欣喜,有过依赖,有过惩罚,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段相互理解、学会分享的记忆。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
妈妈在给这个叫“安安”的孩子讲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用泥巴造人的故事。为了让安安记住故事情节,妈妈一边讲一边提问:
“你记不记得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那火神的名字妈妈忘了——”“你记得人是谁做的吗?”
也许是妈妈的故事讲得太好听,也许是安安听得太投入,他不回答,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讲着讲着,妈妈忍不住问:“你到底在看什么?”于是孩子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当安安看到妈妈眼中的自己时,妈妈也看到了安安眼中的自己。多么动人的情景!我想:正因为母亲爱孩子,所以母子一起讲故事也成了一种传递爱、表达爱的方式;孩子在听故事时感受到了母亲的爱,看到了母亲眼瞳中自己的影像。
你的眼睛里有我,我的眼睛里也有你,这一刻,时间都为其停止。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这是作者的自序,如果用一支画笔来描绘,它应该是暖暖的米色水彩;如果用一个镜头来拍摄,它应当是柔和的缓慢特写;如果用一种乐器来演奏,它必定是深沉的悠扬的大提琴。
只是这幅画、这个镜头、这种音乐却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每天我们都会说:
“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
我们在面对孩子时,总希望他能快一点、优秀一点。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龙应台在“人生三书”中,生动地诠释了成长的真谛: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百米冲刺的自然要拼尽全力,越快越好;跑五千米的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能一味求快;而清晨散步的则要放慢脚步,去欣赏路边的风景,去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么,我们的孩子是在哪条跑道上呢?真的有起跑线吗?跑得快的就一定是胜利者吗?
一颗种子埋在地里,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它生根、长叶、开花、结果,这是长长的温柔的等待。我们要做的是给等待的生活以希望,给苏醒的日子以阳光,静待花开。
起跑线很短,一生却很长。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