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馨然 夏琛迪
社会感染是指行为和情绪的传递过程,具体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用户和事件之间的重点传播媒介,新浪微博通过自身的传播机制产生了相关社会感染现象。
信息的传播带有主观色彩,这也使信息具有情绪化的特点。用户每天不断地接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导致自身产生一种由荷尔蒙引发的情绪反应。当新浪微博上的确诊数字不断增加,用户的恐慌心理也会加剧。尤其是真假难辨的有关前线的信息被大量传播后,个体的恐慌慢慢发酵成集体的暴躁易怒,严重时会触发不理智的行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双黄连可抑制病毒”的内容后,当晚各大平台的双黄连便销售一空,甚至出现购买双黄莲蓉月饼和兽用双黄连的现象。人们的恐慌还造成了针对武汉的地域性歧视行为,例如偏激者把武汉家庭的住户门钉上木板。
不间断的疫情信息报道、各种途径的被感染案例、大幅增长的死亡人数和寻求帮助的肺炎患者信息,让用户产生了下意识的焦虑和共情情绪。其中,“总怀疑自己得病”这一热搜的阅读量就达到了5.7 亿次。疫情期间,新浪微博通过语言文字让正常的焦虑和共情在转发与被转发之间发生循环感染,诱发压力应激反应做出失控行为。这是社会集体的压力应激反应现象。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关键期,河南政府的防范措施被网友做成合集发布到微博上,随之“河南硬核”等话题登上了热搜榜,当天便引起了几十万人来参与话题讨论。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完成整合需要交换媒介。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便是交换媒介。新浪微博将河南乡县防范措施的信息传递给许多用户,发挥了自身的社会整改影响力,调节了用户的角色定位和个体目标,并带动其背后的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的群体行为。当有一定数量的行动者按照各自的社会角色行动之后,社会中因没有意识到疫情的重要性而产生的矛盾便得以调整,后方与前方的抗战一线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即行动体系目标达成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出现了一种“网络求助”的新行为。自2020年1月24日武汉市各大医院在新浪微博上请求广大社会人士支援医疗物资起的10天里,社会各界共发出求助微博23万条,阅读量超过了4.77亿次,其中总共有231 座城市的503 家医院通过新浪微博求助③。随后不少民间组织和基金会纷纷捐款,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无数零散的个体整合成一个强大的战疫体系,共同抗击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浪微博用户因超负荷的信息量产生了情绪,而这种情绪由个体传给群体,群体发酵再传给个体,这是社会感染的过程。影响社会感染的两大因素是个体背景的相似性和群体的心理状态④。新浪微博凭借以用户为核心产生相关性用户群体这一关键点,在网络中进行情绪和行为的感染。
作为2009年面世的新型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以更小、更轻、更短的特点获得了大众的喜爱。《2018 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新浪微博的用户注册量再创新高,用户月活跃量突破4亿大关,日活跃量增至2亿,成为当下新媒体的主流平台。
新浪微博的用户多为个人用户,且以年轻人(16—30岁)为主体,占比80%⑤。16—30岁的年轻人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保持好奇心的群体,且年龄高度一致,导致事件传播具有一定的认同性。简而言之,用户的兴趣点相同。其次,男性用户占比57%,他们的关注点多数是社会新闻、行业规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事件,而新浪微博是当代主流平台,其用户主体也就是对社会事件极其关注的男性群体,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大量的相关信息在新浪微博上传播。
新浪微博中的信息传播得益于用户之间的联系。大量的背景相似性依存于兴趣、关注点上,形成了信息的整合,即上述所说的“网络求助”形式。用户是网络中最小的个体单位,由第一位发起人发出网络求助,通过粉丝点赞、转发和平台推广传递给具有相似关注点的用户,这样一对一式的传播将多次进行,构成多对多式的传播网络⑥,从而扩大了网络求助的规模。
把相似的背景所传达的信息整合成更具集体性的情绪,个体的单向情绪将会变得复杂,由简单的焦虑成为恐惧,形成集体的压力应激反应。
情绪的传播过程是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情绪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展。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2日,新浪微博的关键词是“武汉”“肺炎”,新浪微博的用户情绪词是“担心”。这是个体情绪的开始。
热门排行榜就是大众所称的热搜,具有一定的速效性、传播性。它是信息的整合广场,也是信息传播最及时、最有效的模板。通过热门榜单进行话题的传播,扩大用户的浏览量,从而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影响或改变,这种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受众的行为和情绪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野味”“SARS”这些关键词唤起用户对“非典”的共同印象,人们的记忆和情绪随着热门排行榜上的词语一起发酵。这是共情情绪的蔓延。
当“人传人”“戴口罩”“双黄连”登上热门排行榜供所有的新浪微博用户观看,担心变成了恐慌,同时伴随着焦虑。情绪和行动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当人们产生焦虑的情绪,便有了抢购的行为;而当抢购失败,大量的个体又陷入了焦虑之中,形成群体性的焦虑。情绪和行为就这样在交互作用中反复循环。
新浪微博已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重要传播媒介,这为官方媒体扮演引导用户舆论的角色提供了良好环境。当人们因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陷入伤痛中时,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开始以多种形式在新浪微博上进行报道,使用户情绪进入另一个高潮。上百个部委官微和2.6万余个各级政府官微已发布超过55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115亿⑧。人们的情绪跟随舆情领袖变化,于是舆情开始得到控制,社会趋于理智和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博这一媒介以它简洁独特的传播方式,使得个体与群体之间通过相互接触获得情绪和行为上的感染。情绪和行为相互作用,循环变动。
新浪微博发布信息具有便捷性、无门槛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这在疫情期间引起了舆论冲击,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每日微博小助手”的辟谣重要信息汇总、专门开通的疫情辟谣板块等履行了新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成为传播准确声音的新媒体平台。根据微博管理员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2 月28 日,新浪微博有效标记和处置不实信息8478条,加强了对平台的信息管理监督,在保证信息及时性的基础上树立权威,增强了自身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消除用户的恐慌和焦躁情绪。
用户希望及时地获得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信息,这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普遍需求。新浪微博开通疫情地图、武汉日记、求助义诊、周边疫情等多项功能模板,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借助平台实时了解自己周边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也可以全面了解当下现状。
2020年2 月4 日,新浪微博开通线上肺炎患者求助专区;2月14日,新浪微博联合《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开通非肺炎患者求助专区,为更多患者打开了生命的通道。网状结构的传播机制有利于信息在短时间内的快速传播,加速了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作为信息交互平台,新浪微博与政府机关、各大媒体开展紧密合作,将社会力量发挥到最大化,从求助到获救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操作流程。
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有着突发性、紧急性等特点。面对未知的病毒,焦虑恐慌的情绪会在网络上发生双向传染、爆发,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平台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社会感染,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首先,调节社会情绪,稳定社会结构。联合各大官方媒体做到信息的全面公开,及时科普辟谣。发挥互联网“一对多”传播机制的最大优势,使每位用户感染稳定情绪,形成积极的社会氛围。其次,各媒体平台还应开展互助模式,通过网络高效完成求助等一系列工作,由平台率先做出表率,以此感染社会各界,凝结大众力量。最后,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作为开放式平台,应积极收集用户意见,真正做到服务用户。新的时代发展融合了各类新的媒体平台,作为新时代媒体的代表,新媒体平台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注释:
①④邓伟志.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490.
②[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翼南,彭刚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48.
③⑧徐徜徉.疫情下的“冰”与“火”:有的行业天降赛道,有的行业停摆数月[EB/OL].财经新媒,2020-0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420648261936917&wfr=spider&for=pc.
⑤2018 微博用户发展报告[EB/OL].微博数据中心.2019-03-15.https://data.weibo.com/report/report-Detail?id=433.
⑥颜雅伦,王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微博用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04):44-46.
⑦微博“热搜”机制的创新传播策略分析[EB/OL].中国论文网,2019-07-22.https://www.xzbu.com/1/view-14800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