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越广东》之“数说”系列看新闻报道中“数字”的应用

2020-02-23 23:17齐柳
视听 2020年5期
关键词:形象化汕头广州

□齐柳

2019年7月,广东广播电视台携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电视台,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飞越广东》。从2019年的7月14日开始,历时半年,《飞越广东》先后“飞越”韶关、汕头、河源、广州、揭阳、汕尾等地。其中的“数说”板块通过记者穿越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讲述一个个特别的“数字”,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经济发展以及老百姓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有力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日新月异的变迁。“数说”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用数字说变化”的过程中,数字彰显出了不可小视的力量。用好一些经典的数据,报道会特别有说服力。但如何在众多数据中提炼报道所需要的数据,成为考验记者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相关实践探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选好数据、用好数据。

一、选择数据的原则

(一)重大突出

选择意义重大、成绩突出的数字。比如,《飞越广东》“韶关篇”提到韶关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林地面积相当于38个澳门;“汕头篇”提到,改革开放40年间,汕头的经济总量增加了近100倍,这个成绩是值得称道的;“揭阳篇”提到揭阳是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全国每10件女性内衣当中有7件产自揭阳普宁——这个数字极具说服力;“河源篇”提到河源是“中国恐龙之乡”,馆藏恐龙蛋化石1.8万枚,保持着吉尼斯纪录。这些数字都是值得书写的城市符号,足以令当地人自豪。代表性、突出性是这些数字共同的特征,就像我们提炼新闻,常常以“第一”或“唯一”作为标准。

(二)贴近民生

选择“贴近民生”的数字。在《飞越广东》“汕头篇”当中,汕头的美食名片牛肉丸极为深入人心。当地人甚至用一句流传甚广的市井俗语来形容人们对这一美食的热爱——“没有一头牛能走出汕头”。于是便有了一个有趣的统计:汕头市区有大大小小的牛肉店200多间,这个城市一天要消耗的牛肉量是10万斤!不出意外的是,这个数字收获不少“吃货”的掌声。无独有偶,在《飞越广东》“广州篇”中,为了追溯和展现广州商都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繁荣,记者逛了逛位于广州老城区西关的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简单一数,在1千米不到的骑楼街上竟然有300多家商店,非常密集。吃饭和逛街虽然都是民生小事,但窥一斑可知全豹,这小小的数字已经透露出城市独具一格的风貌。

二、把枯燥的数字变得有趣

(一)把数字和老百姓的生活关联到一起

例如,前文提到的汕头牛肉丸就凸显了数字与老百姓生活的关联。除此以外,把数字放到实实在在的场景当中,让观众在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当中去体味数字的意义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例如在《飞越广东》“广州篇”中,当说到广州人会做生意,并且把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时,我们就选择了“广交会”琶洲展馆作为取景地,自然而然就带出了“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当说到数量巨大的汕头华侨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往事时,我们就来到了侨批纪念地汕头西堤公园,讲述了一段侨批的感人故事:一封封侨批(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在记录了汕头人下南洋谋生的历史的同时,也反映着他们爱国爱家、拼搏诚信的品格。为了体现广州人生活的富足,我们走进了一座茶楼,去品一品广州地道的早茶,仅从虾饺、叉烧包再加一壶茶的“一盅两件”,就足以由小见大地展现广式生活的精致与闲适。滋润的生活当然离不开“腰包”的支持,于是又自然而然地带出“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这样的描述。

(二)不要过多罗列数字

数字的枯燥罗列往往适得其反。数据应该用来说明新闻的关键点,要通过数据将新闻报道生动地呈现出来,记者要做好“翻译”的工作,阐释数据背后的逻辑、背景和代表的意义。

比如,可以从更生活化的场景,哪怕是生活中非常小的切口,带出数据,让数据很好地为主题服务。以小见大,经常会令人印象更加深刻。

(三)为数字找到好的表现形式

好的数字表现形式常常可以事半功倍。记者可以使用许多手段,包括图形、图表和可视化等形式来更好地报道。前提是确保形象美观的呈现——数字化的本质就是实现可视化、画面感。

三、让观众看懂抽象的数据

数据说话,力量最大。必要的时候,精准的数据要比定性的描述更令人信服。比如,和“中国有很多人”比起来,“中国有14亿人口”就显得更有说服力。然而,查到具体的数字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让读者理解、认知到这个数字的意义。比如“14亿”这个数字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认知范围,读者想到的仅仅是“哇,中国真的有很多很多人”而已。那么,怎样让数字帮助读者抓住主题,从而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呢?

(一)换算数字

这里要分享的经验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数学公式,仅仅是简单的换算而已。通过简单的计算,让数字处于受众的认知范围之内就可以了。

比如有这样一组数字:每年有3万人自杀。对这样的数字,或许观众并没有特别的感觉,那么可以计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人自杀:30000/365=82(人);还可以继续换算每小时自杀的人数:82/24=3.4(人)。相比“每年3万人”,观众更容易理解“每小时3.4人”的含义。节目还可以计算每过多长时间就有一个人自杀:60/3.4=17,即每17分钟有1个人自杀。

(二)形象化

仅仅换算还不够,还可以更进一步,将这些数字形象化,与读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相联系。还是以刚才的数字为例,一部电影是一个半小时,看两部电影的时间里,就有10个人自杀。对于将数字形象化,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他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说:“我们的集成电路上有5亿个晶体管,5亿个晶体管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每个晶体管看作一只蚂蚁,这些蚂蚁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两圈。”绕地球两圈,听上去是不是很耳熟?没错,后来的香飘飘奶茶就用了乔布斯的这一招,它在广告词里说:“一年卖出7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ipod的广告词也很形象: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当年乔布斯为了给ipod找一款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硬盘,亲自带队飞到日本,去他们的供应商东芝做调研。东芝正好研制出了新产品:一种只有硬币大小的、容量可达5G的硬盘。一首歌的大小大约5M左右,5G的硬盘可以装下1000首歌,于是那句经典的广告词诞生了:把1000首歌曲装进口袋。

(三)整体缩放

对于单一数字,可以先换算再将它形象化,那么多个数字该如何转换呢?多个数字,主要是为了比较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整体缩放,使之处于读者的认知范围内。举一个例子。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行星的大小或许难以理解,比如:木星直径142984千米,金星直径12104千米,地球直径12756千米,火星直径6794千米,海王星直径49552千米,土星直径120536千米,天王星直径51118千米,水星直径4880千米。如果我们把地球的直径缩小到小番茄那么大,就容易理解多了:木星相当于西瓜,金星相当于葡萄,地球相当于小番茄,火星相当于蓝莓,海王星相当于青柠,土星相当于葡萄柚,天王星相当于苹果,水星相当于胡椒。大小关系一目了然。

数字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论据,但是读者对超出认知范围的数字往往是没有感觉的。通过换算或者整体缩放,让数字变得生动起来,让数字变得处于读者的认知范围内,再对这些数字进行形象化,进一步剥离数字原本给人的抽象甚至晦涩之感,可以使之变得鲜活有趣,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且更好地理解数字在其主题内容中所具有的意义。

猜你喜欢
形象化汕头广州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诗画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