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平
一篇文章的开头正如一袭华美的袍子上不可缺少的镶边一样,起着巧妙的点缀作用,或饰之以宝石的华贵,或饰之以蕾丝的俏丽。要写一篇好的文章,在初中阶段,写好开头便是做好写作“裁缝”这一角色的必修课。下面笔者配合人教版的课文为例,借鉴经典,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开头的方法,以供学生平时作文训练所用。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开头简短,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疑惑,作者会遇见什么?看到什么?有没有危险?“不由得”隐含“我”已被紫藤萝所吸引,为下文介绍紫藤萝花像瀑布一样多而密做铺垫。短短的一句话,给要描写的事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巧妙地设计了悬念,不知不觉中吸引读者对事物的好奇。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台阶低。”——《台阶》
开头简洁明了介绍了人物及事情,“总觉得”说明不是一次两次,很长时间父亲对“台阶低”表现了不满。父亲为什么觉得台阶低?有什么特殊意义吗?设置了悬念,引出了下文台阶高低跟地位高低的联系,也突出父亲不服输的性格,想改变现状的愿望。让读者仿佛都感受到了父亲的皱眉叹息,“低台阶”始终搁在心里挥之不去,为后文写建有高台阶房屋辛苦积攒奠定了基础。
这种开头写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效果很好。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
开篇点题,“实在”一词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是“礼赞”的原因。感叹句作为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喜爱白杨树,想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强烈情感,呼应题目,为全文奠下情感基调。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他的背影。”——《背影》
开门见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直接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体现出对于父亲的愧疚以及怀念之情,“不相见”和“最不能忘记”这两个“不”字的叠用,显出“背影”非比寻常的意义,自然过渡下文讲述“我”和父亲的亲情故事以及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知道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
开头巧妙交代地点、事件、人物,描写一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画面,在轻描淡写中充满着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营造出温馨、快活、轻松的气氛。在这种意境之下引出家庭互爱的故事,“我”和母亲是母子关系,“我”的妻子和孩子也是,两对母子会发生什么事呢?让读者跟着作者进入了情景,巧妙地安排了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却用友爱解决的故事。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故乡》
文章开篇“二千余里”“二十余年”两个“余”突出强调地方之远和时间之久,选择在这么寒冷的天回故乡,一定是有深意在里头。从开头便能让人能感到一丝悲凉和沉重,“严寒”是有两层意思,一是回故乡的时节寒冷,二是表达“我”内心的情感,开篇渲染了悲凉气氛,为后文卖祖屋、接母亲、离故乡等情节做出铺垫。
这种开头往往运用简洁的文字交代时间的要素,清晰明了。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羚羊木雕》
开头突出矛盾,渲染气氛,妈妈的疑问中带有怒气, “突然”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妈妈的兴师问罪迅速给读者一种冲击感,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蒲柳人家》
“7月” “大晌午” “热得像天上下火”,三个小短句有力地让人脑门冒汗,也让人感受到何满子的痛苦。何满子与爷爷本应该是亲亲热热共享天伦,此处却被两个“拴”字激发出强烈的矛盾,而且爷爷下了狠手,用的是拴贼扣子,矛盾到底因何而起又会如何解决,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分外扣人心弦,突出的矛盾实在吸引人。
开头写出激烈矛盾,渲染紧张气氛,使读者的情感也随之紧张,别有一番风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开头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表现出盼望已久的急切情感;东风是春天的使者,东风来了,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即将降临。作者的心情愉悦,为后文春的赞歌奠定感情基础。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
作者用了反复和对比的修辞,用自己熟悉的地方与济南进行对比,住惯的北平,刚回来的伦敦,都没有像济南这么让人喜爱: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只是和风;济南的冬天有太阳,温暖不毒。文章一开头,连用三个对比,突出了济南独特的气候“温晴”的特点,把济南称为“宝地”,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点缀开头,展现才情,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
开头运用的环境描写,晴朗的天空和浮动在空中的风筝本应是一道明亮的色彩,一种愉悦的感受。但是文章又用了“灰黑色”“秃树枝丫叉”等词来了一个急转,表现出了萧瑟肃杀之气,情感落差非常的大,匠心独运,确实让读者费解,但随之而产生感到惊异和悲哀,自然而然引出了下文“我”反对弟弟玩风筝,扼杀天真无邪心灵的忏悔。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驿路梨花》
感叹号侧面告诉读者,山真的特别的大!“一座挨一座”凸显出山的连绵不断,“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更说明山的一望无际,绵绵起伏,若隐若现。描写自然环境,渲染了山里深远迷茫的气息,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做铺垫。
用环境描写开头,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突出中心,还可以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文章的开头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文章主体部分紧密相连。或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或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或描写开头,设置情境……但是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主旨。
语文的教材,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示例,我们通过学习语文课文,帮助我们在写作上有所认识,有所提高。依靠名家的引领,帮我们打开写作之窗,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经典,学会开头,开头能抓住读者的心,就是凤头的表现,只要开头亮了,便能照亮后边的整篇文章,那我们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