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川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根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让音乐课能够抓住教学变革的机遇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必须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的整合有利于部分知识的重复教授,实现学习结果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学术思维,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同一个知识点,打破知识体系的框架,迁移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对节奏讲解时,无论用哪种形象的比喻或图形,都离不开数字。所以最直接、最直观的方法就可以用数学题代替。如,X时值为1拍,X时值为半拍,那么X在1拍中需要响几下?很直观的换算,再加上音响上的示范,他们很容易理解,并且从音乐课堂中感知数学的乐趣,学生们会发现,原来音乐课也是需要动脑的,而不仅仅是用来听音乐的。
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音乐课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也就是说,学生自己所听、所闻、所感。紧密结合其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使音乐课教学亲切、实际可信、可行。如在高年级上课之前,我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歌曲,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各类通俗、流行音乐曲目。如:周杰伦、S.H.E等歌星演唱的歌曲。
例如,在上课时,同学们听见老师拍xxxxx这个节奏,就会立马安静下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了。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只知道这个节奏响了几下,并不了解这个节奏型的记法和意义。直到上到二年级,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时,我就提起了我们平常“安静”信号的节奏。有了这种非常熟悉的音响,板书出节奏型,他们就明白了两条横线的音符比一条横线的音符要唱的快。接着让他们自学唱谱55543―44432―,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们又玩起了按节奏型编配歌词,有的同学写:校园真美丽;有的写到:花朵很好看,还有的写到:老师真漂亮。学生们都积极思考,试图说出最精彩的、最精致的短语,这样既进行了节奏训练,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语言创作能力,真的是事半功倍。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引领者,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教师就更需要需要重视自身的艺术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需要关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其次,教师应将音乐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自然、科技、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