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2020-02-23 19:34乐昌市新时代学校
师道(教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乐昌语文课堂育人

文/乐昌市新时代学校

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语文课堂是继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乐昌,因昌山而得名。自秦代开始,乐昌就已成为广东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的地区之一,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马蹄、香芋、板栗、生姜、白毛茶等特色物产闻名遐迩,金鸡岭、古佛岩、三龙谷、后洞生态庄园、白水寨等风景名胜美不胜收,花鼓戏、五山纸马、九峰山歌、青蛙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年累月、代代相承,形成了乐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昌山文化。

一、昌山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精彩纷呈

昌山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中学语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昌山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讲授《与朱元思书》一文时,通过情境导入《快乐昌盛》(乐昌市市歌),以多媒体展示一幅乐昌峡“高峡出平湖”的美丽景象,让学生的思绪进入美丽的景色当中,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来到杭州富春江,看到与乐昌一样美丽的山间景象,会有何感想?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把地方特色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知识面也更丰富了,对地方特色文化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认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也变得精彩纷呈。

二、昌山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相融合,相得益彰

昌山文化是一种多元素相互交融的地域性文化,包含戏曲、山歌、民俗、礼仪等,可以与语文教学方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在讲授《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我大胆地尝试把地方特色文化的说唱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把《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歌曲的形式教学生唱,让学生一边学唱一边记歌词。很快,学生们歌也会唱了,词也背下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就连上课爱睡觉的同学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没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朗读课文,而是用歌唱的形式把课文唱出来,用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举两得。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也要大胆地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与地方特色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令两者相得益彰。

三、昌山文化与语文课堂育人目标相融合,激发情思

昌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昌山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我在讲授《如何描写景物》的写作课之前,先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乐昌乡村,走进乐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三溪镇、九峰镇、五山镇等地,深入了解并欣赏花鼓戏、青蛙狮、客家山歌、纸马等乐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徜徉于乐昌三龙谷、古佛岩、白水寨等风景名胜,参观回来后,让学生写周记、游记;带学生参观乐昌古今图片展,或者去几个著名的古村,感受乐昌的历史变迁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追随着四季的节奏,和学生一起走进田间山野,品味乐昌沿溪山的白毛茶、北乡的马蹄、张溪的香芋。通过各类活动,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思。

此外,乐昌是著名的桥乡,大大小小的桥有几十座,有明清时代的石拱古桥,也有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新桥,还有充满儿时记忆的铁索桥。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乐昌西京古道应山桥的图片,然后介绍相关历史故事,再恰如其分地引入《中国石拱桥》。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育人目标。

由此可见,地方特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促进,也为地方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乐昌语文课堂育人
乐昌含笑培育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乐昌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