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现实中作文教学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困境:一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不爱写作,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二是不会写,表现在写法单一,形式单调,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考场写作中,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备考复习课上都应深深思考的问题。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独特构思、精巧布局的歌词可成为学生多角度创新写作的典范。如果将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训练要点,有选择地引入课堂作文教学中,定能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以歌曲为例,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写作,通过“老歌新唱”来”“推陈出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同主题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学生喜爱的歌曲中就不乏这样的好例子。例如,主题同为“母亲”的三首歌中,彭青演唱的《妈妈的歌》,没有直接写妈妈,而是注重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从“我”的心理成长过程去感受妈妈对我一生的影响。毛阿敏演唱的《烛光里的妈妈》,注重人物外貌的描写:依次描写了妈妈 “黑发”“脸颊”“腰身”和“眼睛”。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则注重描写人物的动作。通过描述母亲为童年时代的儿女,远行归来的儿女,病中的儿女等做出的一系列的动作细节,生动表现了慈母的任劳任怨和体贴入微。
通过以上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对人物进行多角度描写。如通过他人的感受来表现主要人物,描写的对象也可以从“心理”转换成“外貌”“动作”“语言”等。例如旧素材《学骑自行车》,原来学生多以“我”的心理变化作为描写的重点,但经过歌词的示范之后,学生的写作方法出现了多样化。除以“教车人”的角度写外,还有的以“旁观人”的角度,感悟到做人不要害怕失败,要去勇敢尝试,才会成功。由此可见,经过“老歌新唱”,推陈出新,旧的素材可以写成一篇吸引人的新作。
人称是作者为表达内容和目的所选择的叙述身份。叙述人称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是以当事人的口吻进行叙述。所述的内容均为“我”之见闻、思考和感受,这种形式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第二人称以向人物说话的口吻,叙述“你”的言语行动,曲陈见闻感受,读者则是旁听者,易达到真挚亲切的效果。第三人称是以局外人的口吻,对读者转述见闻和感受,叙述灵活、自由,不被人物的所见所感约束,表现的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宽广。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不同写法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和感受。教学中,我以李宗盛的《希望》、于文华的《我的老父亲》和崔京浩的《父亲》这三首歌的“父亲”为主题,用不同人称写法的歌曲为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转换叙述身份。《希望》是第一人称为主,写自己作为父亲为家为亲情去拼搏,表达自己和子女之间的爱,叙述亲切自然。《我的老父亲》用的是第二人称,写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歌词似与父亲在对话,便于抒情、感情交流。《父亲》则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父亲对儿子无私奉献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三首歌的作者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来定位自己的叙述身分。同是“父爱”,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大不相同。
学习了歌词范例之后,我让学生利用旧素材《丢钥匙》一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转换人称角度,拟写一个片段。由于从歌词中得到了启发,十分钟后,有学生以第二人称“你”来写摊主,通过写“我”见到摊主在风雨中守护钥匙时的激动,并在内心中涌现出想对摊主说而没有说出口的话,表达出“我”最后找到钥匙的感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有的学生用第三人称“他”的角度,讲述了他如何丢失钥匙到通过他人的帮助找到钥匙。这样写,既可以写出“他”丢钥匙时的心理和表现,也可以写出摊主在风雨中守护钥匙的焦急之心。
事实证明,“老歌新唱”,转换角度来写作,作品更有新鲜感,学生能更好地提高作文的得分。
德国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认为:“文学的形式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类型与形式的存在依赖于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功能。”每一种文体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如果学生能熟练转化文体,定能使自己的“老歌”找到合适的“新唱法”。
比如,董冬演唱的《父母双亲》和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这两首歌主题都是写海外游子思念父母,想念家乡。但是《父母双亲》是用普通的文体叙述着儿女与父母分隔两地的想念,而《一封家书》则是儿女以书信的形式问候着父母,体裁独特新颖。又如,儿歌《我是乖宝宝》和范晓萱演唱的《好小孩的日记》,这两首歌都是以儿童的角色自述自己是个好孩子,要快乐长大,体现出其童真。但《我是乖宝宝》是用孩子的口吻记录孩子的真实想法,体现孩子的天真无邪的个性,而《好小孩的日记》则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了孩子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孩子的纯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对比,学生不难感受到书信体的文章入题快,主旨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得体,而日记体文章表达方式自由,条理清晰。
体会用不同体裁写作之后,我引导学生尝试“老歌新唱”的第三种方式——用不同的体裁,写主题相同的作文。以旧文《学骑自行车》为例,有学生把文章改成“我”写信给远方的朋友:分享“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父亲教儿子学骑车,屡败屡战坚持不放弃”的励志故事。还有的学生把文章改成了日记体:记录父亲教自己学骑自行车的全过程。体裁的转换,让《学骑自行车》这个旧题材变成多篇新作。
实践证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有选择地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老歌新唱”式作文训练,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变换来创新写作,针对性地解决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法单一等问题,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角度多样化,帮助学生摆脱了缺乏写作素材的烦恼。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将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适度的教学方法将如一股股清泉,浇绿了作文这颗“老树”,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因事制宜、铺桥引路,及时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源,以期达到写作角度多样化,“一树枝头百花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