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的另一种解读
——评车效梅所著《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

2020-02-23 13:04王志超
史志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东国家中东城市化

王志超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太原030001)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是全球秩序最直观的表现,是全球化矛盾最突出、最尖锐的地方。就中东国家而言,无论是1979年伊朗爆发的伊斯兰革命,还是2010年的“阿拉伯国家之春”,中东城市一次次成为矛盾和冲突的前沿阵地,成为国际热点和焦点所在。所以,当今城市研究的重要性,已不在于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或城市化过程的广度与深度,而在于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矛盾的焦点,成为关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中心,城市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对中东国家城市化问题及其治理的成败得失展开研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有借鉴意义。山西师范大学车效梅教授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1]车效梅著.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论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范式,也为中东乱局给出了另一种解读。

回溯历史,中东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无法比拟的爆炸式城市化大发展,到2009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3%,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50.1%。诚然,个别国家已成功实现转型,但大多国家仍处于痛苦的社会转型之中,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贫困现象严重、住房短缺与贫民窟蔓延、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引发的恶性集体暴力、罢工、游行,甚至战乱、动荡、政变等众多不稳定因素对这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城市化角度而言,盲目追求城市化速度而导致的“过度城市化”无疑是影响社会稳定的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考察过度城市化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已不完全是一个纯学术问题,而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管理工程。这种解读显然具有了创新意味,契合了我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总体要求,而为学界所推重。

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既是基础问题,也是一个与当前中东热点问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应用课题,同时还是国内中东问题研究中一个新的命题。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国内对中东问题的研究更多关注于中东的政治问题与宗教和资源问题,对中东城市研究有所忽略。所以车效梅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尤为重要与新颖。2004年,车效梅先生从中国中东问题科研与教学的重镇西北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山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主攻方向是中东城市史、中东城市化和丝路城市史研究。先后主持过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次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奖励,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她的中东史研究团队已初具规模,在山西高校学科建设中已经显露出应有的实力。近年来,她带领山西师范大学的中东城市史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中东城市与城市化问题,《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即是对该问题相关研究的代表性专著。

这部著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第一部分,在展示中东辉煌城市文明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城市化迅猛发展与现代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兴起,中东国家的土改政策的关系。指出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不仅使中东地区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形成了过度城市化、城市首位度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差异大等特征。不仅如此,城市化促使中东城市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如地主阶级分化、工商业资本家群体发展、宗教阶层削弱、军人群体崛起、“白领”与工人阶级壮大、大量农民移民城市等。特别是边缘群体(边缘阶层)形成使城市的阶级冲突和文化冲突加剧,城市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

第二部分,以城市化为坐标,分别论述了其与构成社会稳定的四大要素之间关系:城市化与政治稳定、城市化与经济稳定、城市化与社会秩序稳定、城市化与社会心理稳定的互动关系。作者从基本概念解读入手,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在互动比较的基础上探求中东城市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首先,探析城市化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城市化是影响中东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城市化发展对社会群体影响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城市化与中东政治制度稳定、城市化与公共秩序有序性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城市化对基础阶级关系均衡性的影响,并以伊朗伊斯兰革命为案例,阐释基础阶级关系失衡对政治稳定的危害。得出结论:平衡推进或进度平缓的城市化对政治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探讨城市化与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先从宏观的视角分析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城市化与宏观经济稳定、城市化与经济形势稳定的关系,继而探究城市化与中东国家产业政策与产业转型的关系,产业调整与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城市经济形势不稳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中东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匹配,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影响到中东各国宏观调控的灵敏性,传统的财政、金融政策受到人口、政府执行能力、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掣肘。中东维持经济稳定的底线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防止和减缓经济波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城市通过聚集经济促进了资本、人力和物流的集中,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伴随失业、贫困、通胀等阻力,削弱了城市化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中东各国应在本地区生产结构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制定相应的城市化政策,方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进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从社会心理视角审视城市化对中东城市社会心理的影响,继而揭示社会心理的变化对中东城市稳定的影响。第一层次,从城市化与城市社会成员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之间的关系着手论述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市民心理上对政府的满意度决定其对政府的支持程度;第二层次从城市化与城市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微调上,着手论述了在城市化过快的中东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引起市民社会心理的异化和行为的极端化;第三层次从城市化与“阿拉伯之春”个案来阐释中东城市化的问题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最终导致了中东动荡的发生与发展。

最后,从社会秩序角度审视城市化中社会秩序的变化给中东城市稳定带来的影响。在阐明城市化与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厘清了诸如城市化中影响社会秩序的元素——城市贫困、民俗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规范体系的更新等,社会秩序功能的概念及其弱化的后果,政府对民俗的变革的社会控制等问题,论述了中东的城市化与社会治安、城市化与社会风气问题,并揭示出正是这些城市化给社会秩序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终给中东城市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

第三部分,分析城市治理与社会稳定关系。中东城市化成果斐然。但是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激发,尤其在“阿拉伯之春”中,城市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城市治理呼之欲出。城市治理是治理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延伸,强调民主、平等、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力图通过城市利益主体之间的理性协商,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市稳定与发展的目的。如今,中东城市政府正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视城市规划,关注民生问题,发展科技,振兴经济。城市政府的治理措施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忽视民众的合理诉求和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所以,城市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快城市治理的民主化进程;民众和社会团体也要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且有效地参与到城市发展中。

该书占有资料翔实、全面,并采纳了研究团队到中东各国实地考察的实践成果。它打破了只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研究的陋习,真正走到实地去考察、感受,通过亲眼观察和人文调查,取得实际效果,从而丰富学术成果的真实感和现实效应。

正如长江学者、中东史专家黄民兴先生所言:“众所周知,中东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动荡,要深入探讨这一动荡的根源并预测其发展前景,就需要对战后中东城市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而本书就是一部难得的专业书籍。”[1]黄民兴.中东国家城市化与社会稳定研究·序言.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当然,对书中的粗疏之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如若能选取中东与国内较为相当的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可能会使我们更直观地鉴别。这种比较研究更有实用性和适应性。尤其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把中东与国内城市化问题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才更显得急迫。这也是促进车效梅及其团队扭住这个课题不放松并不断进取的动力所在。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国内对中东研究更多关注中东的政治问题与资源问题,对中东城市研究有所忽略。所以从城市发展入手,从社会治理角度研究中东问题,不仅是一个新视角,更是一个深层次的基础性课题。就该意义而言,车效梅教授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现实意义重大。这是我读完此书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猜你喜欢
中东国家中东城市化
深化传统友谊共谋安全合作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探究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