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玲岚
(宜春学院 计划财务处,江西 宜春 336000)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枯竭”,最早由西方学者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是指“因工作而引发的一种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1]在现实中,职业倦怠最突出特征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作为负面症状,它对工作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长期下去,也必然危及个体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问题”[2]。当前,高校财务部门是个举足轻重的不可或缺重要部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财务部门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新时代背景下,极有必要对高校财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实表现、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列宁曾经说过:“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3](P138)意识的能动性告诉我们,意识在实践中形成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管理和财务工作也迎来了全新契机和发展挑战。由于存在职业倦怠,就会使得有些财务人员对现代科技手段学习自主性不强,总是被迫学习,或应付了事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因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财务人员甚至对新技术持不应有的抵触态度。这就影响到了管理和工作效率,也使得预期价值没有很好实现。譬如,有些高校花费不少钱,通过政府招标更新了财务管理系统等。但是,不难发现,在现实中有些系统的使用率并不高,有一些功能并没有被师生所广泛熟悉和广为应用。
服务师生、爱岗敬业是高校财务人员的首要职业道德。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如果“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4](P659)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前,作为高校服务师生的繁忙和重要窗口,受职业倦怠负面情绪影响,一些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主动服务意识不浓,没有摆正好服务客体和服务主体应有关系,也无法为前来办事师生提供最佳优质服务。譬如,有些高校财务部门在老师中印象不佳。另外,也有一些财务人员办事存在拖拉和有失公道现象,表现在对领导比较热情,而对不熟悉的普通老师则比较严肃。另外,即便在财务部门内部,也存在划地为圈,非本职工作不做,坚持不多事、不揽事现象。
现代财务,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极高,不仅繁杂、细致,而且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自我加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紧跟时代步伐。而现实中,不难发现,确实存在一些财务人员上进心不强现象。他们安于现状,对工作敷衍了事,不关注经济态势,不了解各种财税政策,也不屑于向同事请教。由于缺乏开拓创新和知识积淀,久而久之,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尴尬位置。譬如,有些财务人员尽管工作时间并不算短,但他们常常只会按部就班的做些简单账,完全不能游刃有余的适应轮岗或顶岗要求。另外,也有一些财务人员,因为业务不精,常常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失误和工作纠正。
谚语云,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启示我们,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是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主体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在财务工作中,职业倦怠的衍生与否和程度如何,其实与财务人员自身的性格、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和社交领域等个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财务个体不热爱本职工作,讨厌与数字打交道,或者身体状况不良,自我封闭、不善与师生交往,同事关系紧张,家庭变故、或者小孩成绩退步等,都会无形的影响到工作心情,处置不当,都易产生职业倦怠。
当前,我国高校整体处在全方位、多视角的竞争和发展中,尤其地方性高校,其转型升级压力极大。譬如,不少高校紧锣密鼓申硕申博,这些现实问题,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日趋繁重的任务要求。放眼全国,高校财务工作普遍具有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牵涉面广、服务对象多等特点。通常情况下,工作压力已成为高校财务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财务人员反映,由于长期“5+2”、“白加黑”的超负荷运转,就餐不能正点,睡眠严重不足,视力、血压等很多身体指标也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在学期结束前的报账高峰时期,有些财务人员每天需要和颜悦色、耐心且不失礼貌地回答数十位乃至上百位报账人员的各式提问,需要接收上百份的报账材料,不仅需要准确无误,而且稍有不慎,还可能面临被服务对象投诉的危险。
现实中,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研究表明,在职场中,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价值认可度越高,则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现实中,与高校少数部门和岗位相比,财务工作具有更明显的枯燥性、单调性、重复性和周期性。这也是职业倦怠容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表面看似存在感极强,但实际上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一点也不轻松。一方面,每个工作日时间,他们都要风雨无阻,准点到岗。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又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些性质,就决定了财务人员工作时间必须坚守岗位。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像老师或其他行政部门人员那样频繁出差。另外,由于缺乏时间精力去申报课题、撰写论文,也没有时间社会兼职,加之财务部门又不像其他部门那样人员容易流动,这就造成财务人员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进步缓慢且处于劣势。这些工作环境,都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P135)充分说明了人是社会的人,无法完全逾越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当前,放眼国内外,财务和经济在社会领域中确属热门领域,不管就业市场还是高考志愿填报上,均是如此。但是,在世俗眼中,具体到高校财务部门,社会又存在一些偏见。譬如,有不少人认为,在高校搞财务,属于默默无闻的配角和边缘角色,很难有显山露水的出头之日,认为高校主要是大大小小的行政领导、教授和博士的天下,他们不仅地位高,收入也高。就如同在医院一样,搞财务没前途,地位高收入高的往往是各级领导和一些知名度高的医生。此外,社会还有一些偏见,认为搞财务的人,惯于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因而与老师、医生一道,常被贴上“小气”或“吝啬”标签。此外,世俗还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财务主要适合女性,而男性则好像不适合搞财务。这些社会偏见,都不同程度挫伤了高校财务工作者尤其是男性财务人员的自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俗话说,欲事安,需心安。孔子也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就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正确改造主观世界。而主观世界改造好了,就能为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必要前提。“内因决定外因”原理启示我们,真正强大的人,其内心也必定强大。所以说,克服财务人员职业倦怠,一个治本之策就是提高和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具有自身独特价值,是高校“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一大体现,虽然不直接走进教室面对学生,但它和从事“教学育人”的老师同等光荣重要,都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都是保障高校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重要一环。所以说,高校财务人员要树立足够的职业自信,要增强自身荣誉感、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充分珍惜工作机会,它不仅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此外,高校财务人员还要换位思考,正确理解和适应学校现行收入分配制度,而不是一味埋怨或自暴自弃。学校任何制度和规则更多的是考虑宏观层面,而不可能过多的考虑到个体微观情况。所以,财务人员要危中求机,要自己创造条件改善窘迫状况。譬如,加强学习和总结工作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另外,还要勇于参加财务职称考试。这样,职称提升了,自己的收入和待遇也就相应提高了,从而有效破解了职业倦怠。
我国自古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佳话。这里的“知”,其实就包含有很深的“理解”成分在内。理解,作为正能量的沟通技巧,作为人际交往的必备基质,它是职场提升办事效能、弥合彼此不悦的良好润滑剂。作为高校财务人员,常年累月从事艰苦繁重的财务工作,内心深处,他们渴望得到上至校领导,下至普通老师的理解和肯定,而不是动辄就被投诉。事实上,来自服务对象的这种“投诉”,虽然看似微小,但它对具体当事财务人员的打击和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心理素质弱的,甚至会因此背上沉重思想包袱。毋庸讳言,“投诉”固然是服务对象的应有权利,但是有些“投诉”责任不完全在于财务人员。譬如,有些老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喜欢在临近下班前几分钟来报账,若这时财务人员碰巧有事在忙,或者有公事要外出,因此未接老师的单,而被这个老师所投诉。人心都是肉长的。这种情况,落到哪个财务人员头上,都心里不舒服。所以说,作为学校,也有必要在老师会议上予以解释和说明,让广大老师换位思考,稍微早点去,这样就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对财务的误会和偏见。
除了理解之外,学校还有必要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加大对财务工作的支持。譬如,“打破常规的编制管理思路,尽可能增加财务人员的编制”[6],以保证足够的人员做事。另外,还可多安排财务人员参与校内监考,组织财务人员深入教学院开展财务知识专题讲座,加强师生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学校还可量力而行的改善财务人员的办公场所和工作条件,为他们营造良好工作和休息环境。在学校组织的暑假疗养活动中,也可以倾斜性地增加财务部门的疗养名额。此外,为更好工作和开拓视野,学校还可组织财务部门加大与兄弟院校财务部门的横向交流等,或者组织财务人员到省内外一流财经高校集中学习,这些扎扎实实的支持举措,都能让财务人员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认可。
俗话说,上下同欲者胜。它和“人心齐、泰山移” 的道理一样,充分说明了团队氛围是软实力,它与工作任务的完成存在内在的辩证关联。毛泽东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圣人。”[7](P118)它启迪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和局限性。作为财务人员,我们要善于借助依靠组织和团队的力量及智慧。古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其必有我师”,就充分揭示了团队和同事的重要性。作为一起共事的财务同事,年老的有经验、中年的办事稳健,年轻的有活力。不管老中青,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之处。所以说,和谐的团队,其实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彼此可以互通有无,每个人的成功经验,也都值得借鉴学习。哪怕工作上有什么委屈、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生活中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都可以谦虚地跟要好或值得信赖的同事在私下里交流请教,听听他们的看法,寻求他们的指点帮助,这样,就有利于及时化解内心的苦闷和压力,也就不容易压抑太久而嬗变成悲观消极的职业倦怠。
良好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也能有效激发和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前面所述,财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原因,无法过多从事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等科研创作,因而在职称评定上就不能与其他老师一样,用所谓的教学、科研等量化分数来评判。事实上,针对财务工作特殊性,学校对财务人员用“以考代评”方式来处理就比较公平合理,既突出了财务的自身特点,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此外,学校在考核财务人员时,除按照一般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外,还可结合实际,考虑单独制订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核算方法,对完成了基本工作量之外的超额部分,则给予相应的奖励,就如同老师们的超课时津贴一样,鼓励多劳多得。这样,就能解决“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此外,考核要能科学的反映出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工作效益,以及财务人员的认真程度、责任心和主动性等。譬如,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学校可以考虑岗位工资等级在本岗位职级范围内自动升一档。反之,考核结果不称职的,岗位工资等级则自动降一档。这样,就能有效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化解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