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紫微/文
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所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出现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以及新产品服务等。金融科技中最重要的智能金融技术,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银行业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员工重复劳动。商业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助力我国金融业弯道超车。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银行依靠融资中介的身份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许多融资者被银行排除在业务目标范围之外。而如今,科技可以使人们跳过中介直接完成交易,这就为被排除在外的融资者提供了融资渠道。此外,金融科技还具有独特优势:效率高成本低、金融服务门槛低和拥有还款人的海量行为数据等。科技革命和改革的全面深化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的发展方式,商业银行要想适应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全面推进转型变革。
新冠疫情,催化了用户习惯的改变,“面对面”的传统柜台服务模式已不再成为必需,多家银行纷纷转向线上服务,升级手机银行App,满足疫情期间客户线上开户、投资、理财、转账、贷款等金融需求,帮助银行实现“非接触式”展业。商业银行还多角度为抵抗疫情提供数字化服务,比如实时更新疫情状况、建立绿色应急服务通道和快速设立专项信贷等,以满足物资生产、运输道路畅通和防疫科研资金需求。这些银行通过此次疫情将更加清晰地看到,数字化将成为空前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银行服务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多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阶段,并非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办理,服务范围狭窄;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质量较薄弱;线上客户几乎是由线下转变而来,银行还缺乏利用数字化获取新客户的能力。疫情结束后,用户会更加认同无接触式、弱感知化的银行服务,也会倒逼银行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必将迎来一场真正变革。
随着5G的出现,商业银行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商业银行的服务种类更具有多样性,服务渠道也呈爆发式增长,银行的获客、活客、黏客手段不断增加,投资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更具有多样性,这加剧了商业银行业的内部竞争;同时,投资者可以利用5G快速下载多个商业银行App,各个银行可在线上或柜台销售时进行无障碍引导客户办理相关业务,这加剧了商业银行在获客阶段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服务效率,吸引客户资源。
5G使万物互联,但其联系方式并非像受理银行卡相关业务一样有实物接触,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解锁、声控模式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科技理念使得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上一时代银行业的银行卡和U盾等业务办理载体已不再符合5G时代对银行业务办理的技术需求,商业银行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运用是大势所趋。
当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呈不可逆转之势,越来越多的银行已认识到加大金融科技业务投入、用科技赋能金融的重要性,通过加大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将为银行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起到重要作用。数字化银行绝不仅仅是在业务环节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是要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业务模式、组织机制以及业务程序的数字化转型,最终成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工商银行已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列,科技投入动作频频,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要业务方向是开展金融科技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及技术储备、重点金融科技领域战略规划布局和创新应用),发布了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成立了总部设在雄安的科技子公司等。该行还表示将充分发挥“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优势,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新成果,深入推进智慧银行战略实施和该行的经营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水平。科技投入力度的大小表明了银行业务革新的决心,与数字化转型的进度密不可分。
我国商业银行虽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但其产品有着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些产品在过去同质化需求规模庞大的市场是有效的,但在当前人们需求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却难以存续。必须设立专业的市场研究团队,调研当前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发展状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预测客户需求方向,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产品与非金融产品,以抢占产品设计优势。要塑造企业情感文化形象,从情感联系的角度与客户沟通,改变以往格式化的品牌传播方式。
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微、民营企业需要更高的运营效率、更低的资金成本以及更优的客户体验。商业银行需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设计出更符合小微、民营企业需求的产品,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其经济水平,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助推企业实现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愿景,推动商业银行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从外部看,虽然商业银行拥有的财务数据、支付流水以及个人信息等大量结构化数据更容易开发客户,但互联网中视频、图片以及网页浏览等非结构化数据正以爆发式的速度增长。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日趋暗淡,对此商业银行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构建专门的信息处理团队、加大信息处理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量、认真谨慎地开展新型技术的业务运用;必须积极推动数据开发和信息运用:构建信息运用策略以抢占信息优势,从资源配置、产品和支付中介转型为信息中介。
从内部看,我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系统种类众多,主要分供内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客户的业务信息系统两大类,这些系统间产生了繁多的银行信息。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也根据各方面需求开发了更多的信息系统,这使得银行信息随之增加。各类系统所产生的信息较为琐碎分散,阻碍了信息交流与共享,这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信息管理,整合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使用效率,以提升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其核心优势,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更是最有价值的竞争优势。但随着金融运营模式、业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商业银行更容易接触到大量网络威胁和攻击,这也迫使其风险管理模式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多元化和及时性是大数据最为显著的特点,多元化是指可以打破数据壁垒,利用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来提供更优的风险评判准则和依据;及时性是指可以极大地提高时效性,能够以最快速度获取所需信息。传统的风控只能反映人们过往的征信记录,而大数据则是通过对个人的行为数据、消费记录、市场宏观数据等多角度切入,与大量内外部数据进行对比,同时根据客户的动态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实现针对性授信和风险定价,更能够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由于过去的机制不再符合当前发展状况,银行业内部逐渐陷入不同机构、不同业务部门甚至是不同层级的竞争中,这种竞争可能成为推动银行经营效率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银行变革与前进的阻力。要想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银行不能只喊口号,更不能盲目跟风随意套用转型方案,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从内部构建真正有效的激励互融机制,而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操作者,是企业运营成果的直接决定因素,可适当从银行内部人利益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发展水平不同,尽管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时代,各家银行也应保持理智,研究怎样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热潮中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往往最难做到。数字化时代,社会各主体都在飞速运转,稍不留意就会掉队,为了追赶热潮,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很可能成为普遍行动,为了不被时代淘汰,各银行很容易盲目跟风,抓住机会就生搬硬套,这样不仅使得各银行之间差异越来越小失去创新力,更有可能因机制错配导致银行出现经营风险造成损失。我们需认清大、中、小银行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并不存在固定的数字化转型模板。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包括风险管理理论、治理机制理论、经营决策理论等。随着人们不断地实践,理论也在相应地升级改善。但由于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数据更新飞快,一些理论基础的更新已经远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变革速度。而当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多还停留在实践、数据和现象,没有理论性的市场观察、引导与决策。科学有用的理论需要专业人员多次反复实验、总结归纳,而在科技金融时代,各种新兴金融机构的出现,使银行业的竞争力相对下降,人才市场短缺,导致理论研究步伐放缓。理论研究的支撑是各个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如何在信息变更快速的环境下推出前沿高效的理论,这是各银行不可逃避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