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莹
(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冷战对峙,德国东西分裂,越南南北对峙,中苏关系、韩日关系紧张,美韩同盟于1953年签署《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61年,韩国国内经济困顿,政治混乱,人均GDP小于100美元,贸易、投资、储蓄及国际收支处于低迷状态,人口压力和失业压力倍增,李承晚政府之后,自由党一片混乱,民主党占领上风,但民主党政府张勉内阁由于民主党内部争斗,治理不畅,经济计划和政治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国内处于一片瘫痪状态。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政府时期出现军事政变,夺取张勉政府政权,成立“国家再建最高会议”,并通过“还政于民”的新宪法修正案,施行一院制和总统制,总统选举施行直接选举,建立军人政权,强化集权统治。经济上奉行“先建设后统一”的政策,设立“经济第一”的发展目标,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借助国际环境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此外集各领域专家建立“经济企划院”,对经济、政治、教育公平及乡村现代化发展等领域实施建设,“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限内,形成了包括服装、玩具、纤维等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为“三五”计划积累了大量资本,同时受西方经济衰退影响和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低附加值产品需要一定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及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战略投资重点倾向了钢铁、汽车和机械等十大重化工业。外交上韩国借助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迅速拓展自己的经贸关系,出口额由最初小于1 000万美元发展到70年代末大于40亿美元,之后与日本的邦交关系正常化,借助日本的投资,国内经济突飞猛进。朴正熙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辅之的策略,一度将韩国的经济发展成为“汉江奇迹”,这一阶段韩国GDP从27.5亿美元增长到6977.3亿美元,人均GDP由103.6美元増长到1 857.8美元。在此阶段,韩国政府还格外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给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大米实行“双轨制”,对村镇进行特色产业扶植,逐渐改善了交通、饮水、住房等问题。据统计,“1974年至1978年,农村家庭平均收入高于城市家庭平均收入”[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思潮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形成“华盛顿共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巨大,1991年朝韩签订《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经过六七十年代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70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使得韩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逐渐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加之西方民主思想的渗透,韩国民主运动出现浪式的浮动,1979年朴正熙遇刺,1980年世界经济萧条韩国经济受此影响出现负6.2%的增长,政治上稳健派和强硬派两派对峙,分别为以郑升和为首的反对独裁政权派和以全斗焕为首的主张继承朴正熙政权体制派。1979年12月,全斗焕“肃军政变”,1980年5月,全斗焕“非常戒严令”,最终导致光州惨案。1980年8月,全斗焕被选举为韩国新一任总统,继续实行权威统治,但是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民主力量的呼声越发高涨,为韩国政治的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1987年,卢泰愚“6·29宣言”和美国的压力使得金斗焕逐渐让步,1988年,韩国国会通过新宪法修正案,扩大了民主的权利和自由,为韩国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强硬的基础,1992年金泳三被选举为韩国新一任总统,标志着韩国权威政治的结束和民主政治的开始,这一阶段颁布了《公职人员伦理法修正案》《垄断规制与公平交易法》《产业发展法》。这一阶段,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为主导的重化工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1987年,政府科研经费比1981年增加30%。1989年,韩国成立尖端技术产业发展审议会。之后设立”科学技术咨询会议“,制订《尖端技术及产业发展七年基本计划》,投资38万亿韩元用于高端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2]。“1992年实施G7计划,将七个部门的产业技术和基础技术纳入核心先导技术开发计划中。1993年建设国家级超髙速通信网络”[3]。这一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行非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商业银行私有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产业结构升级,重点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科研建设突出,地方实行自治,总统、议员等采用直接选举,国际活动的参与性加大,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为其经济、军事领域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受其影响严重收缩,出口严重下滑,金融系统瘫痪,在此情况下,IMF向韩国提供了210亿美元的援助,1998年,金大中被选为韩国总统,提出了“民主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并行发展”,之后精简政府机构,实行“98民营化计划”将国企变为民企,弱化政府主导力,鼓励市场自由运行,整顿金融开放外汇市场,实行科技和文化立国战略、区域自由贸易战略。这一阶段,在政治和劳动方面,精简政府办事机构,设立劳资政三位一体委员会,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在企业改革方面,将国有企业转化为民营企业,实行“98民营化计划”;在金融方面,“出台《证券交易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制定金融企业结构改革促进方案,同时允许外国银行、证券公司进入本国,扩大了金融业吸收外资的渠道”[4]。此外,政府还实行了科教立国和文化立国战略,韩国是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将文化发展作为强国兴国战略高度的现代化国家。文化战略采用政府、民间与官方三方投资对文化产业发展助推雄厚的资金支持,“政府先后颁《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等计划和《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法案”[5],“提出要为文化产业建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建设国家级产业基地,设立相关产业基金扩大融资来源,对文化产业进行集约化的管理,构建产业间互动的网络体系,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产品面向全世界”[6]。这一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研发的投资比重占到4.29%,研发队伍人员发展达6 689人(截止2014年),知识产权向外输出收入61.98亿美元(截止2015年),以三星为例获得专利数7 506个,全球排名第一,有最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文化产业产值稳居世界前列,尤以潮流服装、电视剧产业为例,国际上与多个国家签订FTA协定,扩大了其出口市场。
2.1.1 政府张弛有度 朴正熙政府主导型干预市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对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低迷的国内环境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卢泰愚政府“6·29宣言”和新宪法修正,开启了韩国现代化的步伐。政府逐渐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列出具体产业三大产业适时转型升级,金融体制自由改革,适应了市场要求,进一度加速了韩国现代化进程。
2.1.2 经济及时转向 国家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向,由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型转向民间主导的市场外向型经济,积极跟随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趋势,实施区域自由贸易战略,资金技术市场紧跟国际节奏,为其经济复苏适时打开国际市场。
2.1.3 教育和生产无缝隙结合 据统计,“1980年,全国23.7%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2005年,韩国大学毕业者占总人口的比率为31.45%。据世界银行统计,进入21世纪韩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4%的水平。” 教育上倡导教育内容要与生产发展需要紧密贴合,人才培养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紧密吻合,研发机构要与企业研发内容相符合,企业内部要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教育,防止员工业务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轨。
2.2.1 资源配置不合理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在机械和重化工业的过度投入,在轻工业方面的少投入,扰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造成了产能过剩,低效利用,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2.2.2 政府过度干预 20世纪60年代,韩国各大银行运行由政府操控,存贷款利率由政府控制,银行自主经营能力一度被弱化,为了出口企业能够得到更低利率贷款,银行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实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贷款,金融体系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银行对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进一步弱化,市场金融调节机制不健全问题日渐凸显。
2.2.3 财阀左右政府的决策 “1994年度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05兆韩元,韩国政府的财政预算是43兆韩元。六大财阀的产值(三星51兆韩元、现代47兆韩元、LG29兆韩元、大宇23兆韩元、鲜京15兆韩元、双龙11兆韩元)合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经济的高负债率也加剧了国家金融的不稳定性,加之财阀实行自上而下的家族管理,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体,成为国家政治民主体制的障碍,财团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逃避政府改革决策的触动,勾结贪污的官员,从而左右政府决策的实施。
改革开放40周年,截止2018年12月“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9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90.0309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亿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 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 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617元” ,政治更加民主和清明,住房环境更加宜居,生态环境更加绿色,民主法治意识更加浓烈,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方面都有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愈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国际地位也有进一步提升。虽然现代化成效显著喜人,但是经济下行压力倍增,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慢慢丧失,创新动力不强劲,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还有很大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民生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对于韩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借鉴的方面有: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区别于韩国及西方国家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的现代化道路,但是韩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方面。基于我们特殊的国情,要想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追赶上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必须依靠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对我国的制度、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为市场经济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扫除障碍。
韩国企业对政府的依附性较大,企业常常需要借助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为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台优惠政策,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应该权责分明,避免与财阀勾结,各项政策的出台应公平合理,国企和民营的比重不能过于悬殊,适当地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混合制企业的发展,政企分开,寻找政府干预和企业自主发展最佳结合点,杜绝“寻租行为”和官商勾结。
从韩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韩国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以至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大,我国应该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转变外贸投资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挖掘自己的产业优势,同时注重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风险意识,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提高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能力。
目前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的是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科研机制,在金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科研机构加大投资力度,集中培养专业人才突破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科研模式,对应新兴产业需求和创新发展需求,鼓励科研型高校和科研型企业直接对接,倡导科研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