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的全面实施,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曙光,广大一线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授之以渔”的奥秘,逐步养成自主乐学的良好习惯,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铺平了道路。
叶圣陶先生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自主乐学氛围。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诱发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实现思维清晰、记忆活跃和想象丰富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知识探究。例如,笔者在执教《小池塘》(人教版小学语文,以下版本同)一课的导入时,就直接打开多媒体课件先展示如下画面:池塘边的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长出了碧绿的嫩芽;桃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绽放出鲜艳的了红花;春笋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它们纷纷破土而出。如此声情并茂的动感画面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个个情绪高涨,仿佛走到小池塘边亲自唤醒睡梦中的小池塘。在春风姐姐的吹拂下,可爱的小池塘终于醒来了。于是,我继续播放了生动的画面:小池塘里波光粼粼,池塘边的芦苇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并在微风中婀娜多姿地摆动着。学生面对上述心旷神怡的情境,不仅初步理解了“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一描述的内涵,而且荡起了快乐的情感涟漪。
其次,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乐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既要让学生夯实基础,学有所获,而且要学有梯度,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三大教学环节:一是以趣导入,承上启下,引人入胜;二是以趣互动,探究主体,触类旁通;三是以趣收尾,画龙点睛,发人深省。三大环节形成了高效课堂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注重阅读知识的积累和鉴赏,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还必须让他们感知语文学习积累和实践的重要性,勇于弘扬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角度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特定化学习情景的刺激。诸如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先预习,教完一课后安排学生及时温习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学生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不断增长识字量和词汇量,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素养同步提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可谓“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既要讲究教法的更新,又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大胆尝试“先学后教”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必须走好以下“两步”:
第一步,立足整体,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当学生自学一篇范文时,首先要通过泛读理解其大意,无论篇幅长短,都要一口气读完,即使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能停下来思考。一般而言,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动手圈画如下内容:一是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二是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三是凸显语段或者章节中的主旨句。假如学生泛读一遍后,在文章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那就不利于下一步的局部鉴赏。
第二步,瞄准局部,正确理清作品的脉络。这一环节的核心就是在“粗枝大叶”的文意和“三画”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这是学生全方位品味、咀嚼、研究的鉴赏与分析过程。但不少学生阅读范文时往往停留于第一步的阅读层面上,不愿意作进一步的研读和分析,这是语文阅读过程中“围城”,那走出这一“围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把自己泛读时圈画内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来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为全方位品味作品奏响序曲。
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妙用,既要认识表明观点和过渡衔接的句子,又要感悟段落中的中心句和含义丰富的句子;同时,密切关注排比句、对偶句、比喻句等句式上的灵活应用,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这些句子所蕴含的特定意思。
这是学生局部鉴赏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确文章分为几层意思,又要弄清楚是并列、递进、总分和分总的结构;既要搞清楚是以人物、时间、事件为线索,还以作者的感情起伏为线索,从而为多角度鉴赏全文扫清障碍。
只有扩大学生课外的阅读量,才能改变学生知识与经验匮乏,有效弥补学生说话写作言之无物的不足,才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课内与课外阅读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恰似一只雄鹰展开双翼在空中飞翔,若失去一只翅膀就只能扑腾几下罢了。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并自觉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譬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课后,笔者就布置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涉及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许多学生针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淀桥”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倔强的小红军”“丰碑”“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小故事写出了读后感,深层次理解了红军长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每周的双修日和节假日都要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育部推荐的国内外文学名著,并在阅读时紧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构情节和鲜明的主旨等方面发表自己的鉴赏观点。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比较难懂的《三国演义》,笔者推荐了一些《三国演义》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并进行了专题讲座活动;同时,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阅读中思考、完成《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三国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等课题总结。可见,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门径。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解学生所获,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