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聚力打造“三医”产业人才高地

2020-02-23 08:12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温江温江区博士后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建设总体目标,坚持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完善“引、育、留”全生命周期人才生态链,积极打造国际健康产业人才高地。

围绕“三医”产业建设人才高地

精准考量,建设有导向的人才开发指引。紧扣“三医两养一高地”区域产业定位,筛选100 家重点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摸清全区人才状况和人才底数。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业进行细分并溯源追踪,掌握其就业情况和人才供求关系,精准绘制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地图。编制《温江区人才开发指引(2020)》,并精准到每一个岗位的专业要求、资历要求和能力要求,引导人才按需流动。

做大增量,探索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以项目为抓手,拓宽引才路径。梳理引进在建和存量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形成重点项目人才需求台账,通过公共人力资源平台、高校招就平台等方式发布需求清单,广揽区内外人才。今年以来,为重点企业招募人才600 名,协助区内重点企业引进“三医”类博士以上人才104 人,为生物临床、质量研究总监等岗位推荐研究生以上人才46 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引才手段。借助“蓉漂人才荟”“鱼凫英才”等人才品牌的影响力,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到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及对口高校开展招聘。2017年以来,已为全区80 余家重点企业招募200 余名急需紧缺人才。以平台为载体,放大引才效应。收集区内7 家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人才平台需求,“点对点”联系具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高校,吸引招纳更多的博士后高精尖人才。今年以来,新吸纳博士后高精尖人才8 人。

盘活存量,构建有实效的人才培育机制。搭建校地合作平台,采取产教融合共同培育,选派高层次人才到高校进修、科研人才到企业指导的方式共同开展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产业融合,开发培育课程。指导区内院校引入更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并组织学生到重点企业开展跟班实习,培育储备后备人才。借智借力,开展培育专班。通过专家智力帮扶、专家下基层等活动和小专班、筑底班等方式开展人才培育。今年以来,成功开展了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团创新创业走进温江示范活动,柔性引进妇幼保健、城乡规划、临床医学领域专家3 名。

创优环境,打造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深化全方位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今年以来,探索组建生物医药专业职称评审会,争取初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权限,自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创建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区内人才名录,积极推荐区内人才参加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各类人才称号评选,让人才得到社会认同。坚持“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建立人才专员,主动靠前服务,不断满足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资源初具规模,年龄结构年轻且整体素质高。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为温江“三医”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医”产业人才总量由2017年的11.2 万余人增长到2019年的15.7 万人,人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人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全区现有博士及以上人才390 人、硕士3220 人。

人才分布适应产业格局,主导产业集聚力显著。目前,温江已成为人才聚集高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医药研发、康养护理项目和人才落地。全区汇聚“三医”类人才1.35万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 家,培养技能人才6.48 万人、产业专业技术人才7123 人,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作用不断显现。

人才环境逐步优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随着温江人才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人才新政三十条等政策的出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每年投入不少于1 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给予“三医”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实现“最优厚的礼遇给予最优秀的人才”。

下一步,温江区人社局将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实施校企合作共育才,产业融合育新才,借智借力育高才;创新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营造留人好环境。

猜你喜欢
温江温江区博士后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
浅析温江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