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目 次

2020-02-23 05:53:16
关键词:语言研究

中国边疆学研究

笔谈一:再议中国边疆学构筑与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深化

马大正(1:1)

笔谈二:夯实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基础

李国强(1:3)

中国边疆学的新时代特征和知识原理

吴楚克 赵环宇(1:5)

新时代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发展及反思

王振刚(1:10)

新中国初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民主建政

——以广西和云南的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心

方素梅(2:25)

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

刘 玲(2:37)

表彰的模范集体: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推动力量及结构特征

张少春(2:45)

二十四史的边疆民族记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论纲

王文光 江也川(3:1)

论历史时期西南疆域空间结构的多元属性和流动特征

——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边疆视角”

尹建东(3: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视角下魏晋“徙戎”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反思

李艳峰 张曙晖(3:21)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的边疆治理

孙 勇 刘海洋,等(4:1)

边疆党建与边疆治理现代化

方盛举 李 骄(4:13)

跨境婚姻的法律属性及其困境突围

罗 刚(4:23)

中国与周边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边疆治理初探

孙宏年(5: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

袁明旭 邹 荣(5:13)

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李大龙(6:1)

西汉末至新莽时期边疆政策的嬗变与思考

朱 尖(6:11)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

——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廖国强(6:21)

语言国情研究

从语言活力到语言韧力:语言生态评估理念的优化

方小兵(1:22)

言语社区视角下的语言活力:以澳门土生葡语为例

张璟伟(1:32)

羌语活力的社区评估及规划策略

葛燕红(1:40)

论海外华语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

郭 熙 刘 慧,等(2:55)

语言景观视角下的海外华语研究

王晓梅(2:65)

“源方言”与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

——以补语标记“到”为例

齐环玉(2:73)

语言治理的现实路向(代主持人语)

李宇明(3:28)

论语言与国家治理

王春辉(3:29)

城市语言管理与城市语言文明建设

徐大明(3:38)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国家语言能力规划

沈 骑 赵 丹(3:47)

坏消息告知与优死观表达(代主持人语)

高一虹(4:31)

医患交流坏消息告知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 芳(4:33)

坏消息告知的交际策略及其有效性个案研究

孟 玲(4:42)

死亡态度主题叙事的话语特征

——基于西南地区15位老人的访谈

徐继菊 高一虹(4:52)

少数民族基础外语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自觉行为

王文斌(5:22)

语言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调查研究

冯智文 原一川(5:31)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外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杨 旭 刘 瑾(5:41)

生态哲学观下语言暴力的界定、成因及防治

何 伟 刘佳欢(6:34)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独龙族语言能力研究

王晋军 黄兴亚(6:44)

新时代三峡移民语言生态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李振中(6:52)

哲学研究

审美解释水平对公共艺术生产价值增值的影响

范振坤(1:130)

老子“大器免成”审美合法性辨析

吴远稳 马正平(1:139)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内在根据与历史进程

郝立新(2:1)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之治”现代化

吴育林 邵程程(2:9)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整体性的三个视角

刘化军(2:17)

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结构中的“意-象-言”:兼评李煌明的“意象诠释论”

伍雄武(3:54)

朱熹哲学研究的批判与反思:“心统性情”的意象诠释

李煌明(3:63)

论当代德性知识论产生的合法性

毕文胜 杨 晶(4:60)

合目的性的可能世界

王晓红(4:67)

本体之真: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对视觉写实的超越

刘连杰(4:76)

“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生成考察及实践批判

——兼论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张瑞才 单军伟(5:50)

论僧肇哲学的意象之维

杨 勇(5:58)

论审美意象创构中的“象”

朱志荣(6:84)

审美意象:结构分析的逻辑前提

王怀义(6:93)

论“形神”观与六朝绘画意象的关系

王中栋(6:101)

法学研究

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困境及出路

林秀芹 孙 智(1:49)

论侵犯外国知识产权的管辖权

阮开欣(1:62)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贪污受贿罪量刑标准立法反思与展望

王 刚(3:92)

医疗人工智能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

王轶晗 王 竹(3:102)

民国时期云南基层司法建设研究

——以10个县志为中心

胡兴东 唐国昌(3:111)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治性立法与管理模式的转型路径探索

李 猛(4:120)

新《证券法》语境下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探讨

——以重大安全事项为核心

郑依彤 李 晋(4:129)

网络反腐的边际递减效应及其规制调适论析

任 祥(5:66)

现行国际条约中的单方退出机制研究

张九林(5:77)

《民法典》视域下亲属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的冲突与整合

冯 源(6:62)

民法典时代我国婚姻住所制度实现机制研究

张 力 董新新(6:73)

社会学研究

分割与融入:“老漂族”群体的社会行动逻辑

李容芳(1:72)

“老漂族”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

——基于心理弹性、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

焦 璨 尹 菲,等(1:80)

强礼仪与弱依附:缅甸缅族社会结构的双重特征

钟小鑫(1:88)

官祀滥觞与民祀在场:白族段赤城信仰的仪式表征与社会整合

杨跃雄 杨德爱(1:98)

“后计生”时代的中国家庭生育抉择与政策转向

罗 淳 宋晓莹(2:84)

女性地位、生育经历与生育意愿

——聚焦少数民族省区育龄妇女的分析

原 新 金 牛,等(2:91)

“996”与低欲望社会:加班对结婚和生育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婷皮美 石智雷(2:99)

文化产业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城乡关系重构

杨洪林(3:74)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路径研究

——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为例

马喜梅(3:84)

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

——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

黄彩文 于 霄(4:83)

旅游民俗学视野下遗产旅游民俗叙事研究

程 鹏(4:91)

关系民族志的理论范式与书写策略

陈正府(5:88)

族群认同、区域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跨境互构

——以中、缅、泰傈僳族弩弓文化的位移与重构为视角

高志英 邓 悦(5:96)

中缅德昂族的跨境历史叙事差异研究

袁丽华(5:107)

“地缘人口”理论探析

——兼论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地缘人口”战略

吕昭河(6:109)

从经济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传统手工艺传承与老城区社会整合

——以喀什土陶为例

梁 媛(6:122)

回顾与展望: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研究述论

董继梅(6:129)

教育学研究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探析

——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

李 芳(1:148)

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刘 利(2:143)

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

段 禹 崔延强(2:149)

高校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知名高校的经验与启示

李锋亮 李功强(3:121)

民国时期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研究

——以清华大学为例

张铭雨 李思楚(3:131)

教育阻断边疆民族地区代际贫困的具体路理

——基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的实地调查

王志章 杨珂凡(4: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路径

李 丽 杨如安(4:111)

基于经合组织国家经验的我国学前教育治理问题与对策

樊晓娇(5:116)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加坡的经验启示

魏丽娜 周翔宇(5:126)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业态、新问题、新路向

杨 磊 朱德全(6:140)

国际关系研究

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一江兴六国的发展思考

刘 稚 徐秀良(1:108)

国际减贫合作的体系变化与中国角色

卢光盛 熊 鑫(1:118)

第三个奇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及展望

翟 崑 陈旖琦(5:134)

印度地缘政治战略及对我国边疆安全的影响

李 涛 张秋容(5:145)

经济学研究

城市行政级别、贸易开放度对区域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曾 鹏 李洪涛(2:111)

环渤海地区绿色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宁 靓 胡全峰,等(2:123)

动态能力、董事会社会资本与战略变革

——以西部资源型企业为例

宋 哲 于克信(2:133)

历史学研究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焦点与困境

——以对中国民族学会的考察为中心

孙 喆 许会娟(4:138)

战后日本所存滇西抗战史料及其研究现状

雷娟利(4:147)

文学研究

论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唱和诗

肖瑞峰(3:138)

“不在场的在场”:图像叙事及其对空间神圣性的确定

孟令法(3:147)

猜你喜欢
语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